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前清大臣吕海寰的天津情缘

(2014-09-10 14:42:20)
标签:

文化

分类: 天津人文

前清大臣吕海寰的天津情缘

原载《中老年时报》“沽上缘”栏目 署名 箫 箫

    吕海寰,1842年出生于山东掖县(今莱州市),是清末著名外交家,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曾任驻外公使、兵部尚书及督办津浦铁路大臣等职。上世纪20年代初,吕海寰辞去中国红十字名誉会长一职并在天津定居。

说起和天津的缘分,就不能不提到天津西站的建设。1908年7月,津浦铁路开始施工建设。根据调查人员的考察报告,“河北赵家场后有空地二顷有余,地势平坦,既无庐舍,又无坟墓,堪为建设总站之用”。于是,吕海寰看完报告后随即做出决定,津浦铁路天津起点站(今天津西站)就设在赵家场。

    吕海寰,对评剧事业发展有过重要贡献。1915年,以成兆才为首的“庆春班”莅津,吕海寰经常到宴乐茶园欣赏他们的演出,并送去一块“风化攸关”的匾额,以表彰“平腔梆子戏”在弘扬正义、惩恶扬善方面的教化作用。另据资料介绍,1923年,已更名为警世戏社的庆春班又一次莅临津门演出,吕海寰在观看演出后大加称赞,并认为“平腔梆子”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剧种,其“评古论今”的作用不可小觑,建议将“平腔梆子戏”改称为“评剧”。这一建议被警世戏社采用,从此“评剧”一词逐步得到公认。

    值得一提的是吕宅堂会。1926年重阳节,吕海寰时年85岁,他的生辰本为夏历6月,但其家人则选择在重阳日(10月15日),在英租界四十号路(新华南路)私寓举办堂会为其补祝寿诞。这次堂会邀请了包括梅兰芳、韩世昌、王凤卿、李万春在内的名伶演出。本来,梅兰芳应张宗昌邀请,正在济南演出赈灾义务戏。但吕家盛情难却,梅氏只得临时搭乘张宗昌准备的专列参加堂会,晚上演出结束后再乘该专列返回济南。由此可见,吕海寰的台面和社会影响力有多大了。这天晚上9点,梅兰芳抵达吕宅,先是演出《汾河湾》,接着又上演《御碑亭》。一直到翌晨3点时堂会始散。

   1927年1月10日,吕海寰病逝于天津。2月26日为发引之日,灵柩运往山东老家。前清遗老、书法家华世奎书撰挽联,肯定了吕海寰的一生:“闭户闲居,多看几出文明戏;趋朝行右,又少一个忠荩老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