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载《今晚报》副刊,2014年7月13日
刘潜与城南诗社
署名:侯福志
刘潜(1873-1943),字芸生,天津人,著名教育家、城南诗社社员,有《粹庐诗钞》(四卷)、《癸辛疑梦集》存世。有关刘潜的生平,迄今所见记载不详。现笔者结合《粹庐诗钞》、《癸辛疑梦集》等文献作了归纳整理,供研究者参考。
教读、做官、为文,为刘潜一生三部曲。
关于教读。“余三十岁以前习举业,以教读为生。”1892年,刘潜由浙江回天津应试,“是秋余倖入泮”(秀才)。1894年,到献县教授家馆。1897年,赴北京参加乡试。1902、1903年,津邑兴学,担任由严修、林墨青等人创办的民立第一小学堂监督兼总教习。1903年,经严范孙推荐,被派往日本弘文学院留学(习师范),同行的还有李琴湘、陈宝泉、胡家祺、郑菊如、刘宝慈等教育界人士。“余溺于私意,不欲往,妻子力促成行。”
关于做官。1904年,“余自日本归国,旋赴保定佐严范老(即严修)幕于直隶学务处。”
1905年2月,直隶学务处由保定迁往天津,“余虽服公职与家居无殊,颇有家室之乐。”1905年12月,“清季学部初设,余奉调入部,遂供职京曹(任员外郎,严修任右侍郎)。”其间,曾奉命到直隶、山西、山东、江浙等省视学。1917年秋,奉调黑龙江组建教育厅,“余时有迁谪之感”,一年后辞职回京。1919年初,应江苏督军李纯邀请,“遂至南京任秘书会。”曾随军辗转于上海、昆山、汉皋等地,一直到1927年北伐战争结束。1928年,河北省政府成立,“孙药痴长民厅,聘余任主任秘书,乃挈眷回京。”1930年秋,应旧友王叔钧邀请,“仡任青岛盐官。”“余在青岛未及一年,旋随王叔钧都转至板浦寄孥岛上(今属连云港)”,领两淮盐政。1933年,“余由扬州北归,仍往天津任民厅秘书,及天津图书馆事。”
1936年,“平阳长官开府冀东延揽人才,至友约余东行,妻子力赞其成,余遂赴通(州)。”“通州事变,余负伤归京。”此后,因身体原因一直赋闲在家。
关于为文。刘潜一生得益于严修的提携。早年东渡日本留学是由严修举荐的,从日本留学归来,先后任职于直隶学务处、学部,并与恩师严修共事,亦受到严修器重。有趣的是,1933年,刘潜回天津担任河北省立第一图书馆馆长期间,曾参加了原由恩师严修等人于1921年创建的城南诗社(此时严修早已作古)。《粹庐诗钞》涉及天津的31首诗作,都是在加入城南诗社期间创作的。内容包括3个方面:一为雅集唱和,如《城南诗社会饮赋呈同社诸子》、《同社诸老赋诗欢迎并为预祝愧不敢承叠前韵答谢》、《城南诗社分韵得珠字》、《暮春朔日城南诗社分韵得城字》、《城南社集分韵得处字》、《水西庄宴集分韵得成字》等。二是题诗题画。包括《苏星桥先生诗存三百道题词》、《张芍晖社兄为其十一叔母徐宜人撰述事略征集题咏谨成四绝用志钦仰慰仁波世丈悼怀即乞正之》、《为王廷钧题其先德行乐图》、《题许琴伯画佛》等。三是贺寿挽诗。包括《贺宁河齐公寿》、《陈筱庄六十寿》、《贺吴孚威六十寿》、《挽林墨青姻丈》、《挽王纬斋先生武禄》等。
刘潜的妻子陈缉贤(字淑卿)也是天津教育界的前辈,陈“为外舅砥菴公长女”,光绪年间,女学大兴,曾在天津教女学,“与陆阐哉、吕碧城、王淑方、卢云青等女士为师友”。1897年刘潜与陈淑卿结婚,先后育有一女两子。长女慧年、长子慧琨,次子鹰年。1941年春,陈淑卿病逝,曾题《癸辛疑梦集》八十首,“聊以述哀云尔”。
(原载2014年7月1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