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玉裁笔下的新农园

(2013-12-13 06:35:04)
标签:

杂谈

分类: 天津人文
http://s12/mw690/001IUOrJgy6EZlO0rp13b&690



原载12月12 日天津中老年时报
     月版津门故里 栏目
            张玉裁笔下的新农园

              署笔名:箫箫(侯福志)
    新农园又称管园,也称观稼园,位于今八里台与吴家窑之间的津河南岸。它的主人为民国时期的著名诗人管凤和。

    管凤和(1867-1938),一名幼安,字洛声,原籍江苏武进。清末曾在北洋新军任职,并于1904年在天津普通中学堂(今天津三中)代理监督(校长)一职。1905年,奉调担任海城知县,数年之后升任奉天知府。在东北任职期间,曾创办《东三省公报》、《海城白话演说报》,主编《海城县志》、《新民府志》等地方志书。1919年8月,被推举为北戴河公益会干事,在此期间编著了《北戴河海滨志略》,为后人留下了珍贵史料。上世纪20年代管凤和退隐后回到天津,在城南建筑花园,即本文所称的新农园。

   管凤和喜欢艺菊。从前人们艺菊,都是采用根芽分栽的办法,所以佳品有限,且仅限于固有的种类。后来,有人从日本输入了籽粒种植法,另外还引进了人工授粉技术,使菊的品种越来越多。天津是开风气之先的城市,随着艺菊方法的改进,艺菊作为风雅之事,亦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流行。与许多名流一样,管凤和亦官亦文,退隐后喜欢追求一种恬淡、自然的生活。“自客津桥旁,酷肖陶彭泽。门垂柳五株,田有禾三百”的诗句,恰恰佐证了他此时的生活状态。也许是受到了与之毗邻的罗园主人罗开榜的影响,管凤和同样喜欢艺菊,他经常与罗开榜一起研讨艺菊之事,并与城南诗社诗友一起观菊、赏菊、吟菊。其子管思强于1929年11月3日刊发在《北洋画报》的《艺菊谈》一文,专门介绍了新农园艺菊的经验。新农园作为八里台一带的著名景点,曾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管凤和经常在新农园举办茶会、酒会,使新农园成为一处文人聚会的所在,当时与管凤和有诗酒往还的除严范孙、赵元礼等大家外,尚有其他学界名流,如王纬斋、马仲莹、马诗癯、张翼桐、张玉裁等。

   笔者在诗人张玉裁所著的《一沤阁诗存》中,发现了4首写于1927至1930年间涉及管凤和的诗作。在这几首诗里,既有新农园的许多信息,又有管凤和及城南诗社诗友的诸多往事,是颇为难得的津沽文化史料。

   一是描绘了新农园的具体方位。“斜穿吴窑村,忽见幽人宅。环以衣带水,虚室能生白。” 这是张玉裁1927年撰写的《秋日宴集观稼园分韵得客字》中的诗句。在其1929年撰写的《九月杪管君洛声约秀漳诗癯纬斋仲莹实之翼桐及余乘舟同往罗园看菊有作》中,有“君言咫尺有罗园(主人罗姓皖人),黄花烂漫难与比”的诗句,验证了后人有关新农园在吴家窑附近且与罗园毗邻的推断。

   二是对管洛声清廉自爱的品格给予肯定。管洛声寓津后,“结庐南郭南,只有书堪读”,加之其以艺菊为乐,颇似“心远地自偏”的陶渊明。据说,管洛声在奉天从政时,就以清廉著称,故张玉裁在其1929年撰写的《九月二十五日新农园赏菊得读字》中有“当其居辽时,坚贞若松柏”诗句,所言似应不虚。

   三是记录了城南诗社成员的一些活动。1929年9月,张玉裁、马仲莹应邀来到先农园,“折柬招我游,言赏园中菊。”过了两三天,管洛声又邀请马诗癯、王纬斋、张翼桐、张玉裁、马仲莹等到对面的罗园观菊,故张玉裁给后人留下了“是时秋色正潇洒,争问菊花开何似”的佳句。一年之后的1930年秋,管洛声又在管园宴请众师友,张玉裁在《九月晦日管君洛声觞客寓庐分得送字》一诗中记载了此事:“罗园看菊归,幼安远相送。忽忽一年前,此事殆如梦。今来就菊花,一饮各思痛。壁间觅旧题,似入白云洞。乃知幽人居,邈不同于众。纷披书万卷,潋滟酒一瓮。醉归不生寒,题诗且呵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