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载《今晚报》副刊“模范中学(南开中学)征文”
- 发布日期: 2013-07-20 00:00
- 作者:侯福志
韦君宜在《南开教我学文学》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不能忘记初中三年级的国文老师徐凌影先生……”
徐凌影,江苏无锡人,生于1904年,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毕业,是民国时期天津最早,也是天津报界为数不多的女编辑之一。自1926年起,先后在《东方时报》、《商报》担任副刊编辑。1930年至1937年,在南开学校担任国文教员,培养了包括女作家韦君宜在内的一大批知名学子。
1926年10月前后,天津的《东方时报》创办了独立发行的副刊《东方朔》,由徐凌影的丈夫吴秋尘担任主编,徐凌影则被聘为特约撰述,并在1928年初转为正式编辑,与吴秋尘一起负责编辑《东方朔》。
作为上世纪20年代天津著名的副刊,《东方朔》与《益世报》的《益智粽》、《泰晤士报》的《快哉亭》以及《大公报》的《艺林》等大报副刊齐名,赢得了世人的广泛赞誉。据1926年12月8日《北洋画报》刊载的《谈谈天津的报屁股》介绍:“《东方朔》一出世,风头出得十足。吴君的作品,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我每为之心折。其实,那时《东方时报》色彩非常的浓厚,但是因为《东方朔》,我就不能不看了。”
1927年9月1日,隶属于《东方朔》的《小说半月刊》创刊,徐凌影负责策划和编辑。关于为什么要创办《小说半月刊》,吴秋尘在仅一百多字的《开场》中作了诠释:“小说不仅是茶余饭后的消遣品,在文学上、社会中,自有他不灭的价值……希望阅者,或者也还可以得些消遣以外的趣味和感想。”不难看出,强调小说的审美意义,重视并发挥小说的启发教育作用,是创办《小说半月刊》的主旨。
《小说半月刊》每期两版,累计出刊16期。据笔者统计,总共刊发作品41篇(部),包括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小说评论等。名家名作是《小说半月刊》最出彩的地方。长篇小说有戴愚庵的《如此津门》、《劫灰艳屑》;短篇小说有宫竹心的《打胎》,刘云若的《德门寿母》,吴云心的《冲喜》(吴云心小说的发轫之作)等。小说评论有2篇,即宫竹心的《小说漫评》、《好小说》等。此外,还刊有小说随笔,如报人吴微哂的《小说与札记》等。
关于作品特色,徐凌影在《这一月的将来》一文中,对其中的部分作品做了中肯的评价,如对《如此津门》,用逸趣盎然加以形容,而对于《打胎》则冠以“脍炙人口”以喻之等。就是用现在的眼光来看,许多作品也还是具有价值的,就拿《如此津门》来说,其地方特色非常突出,对于研究清末民初天津的历史和民俗仍然具有一定价值。徐凌影编辑《小说半月刊》,不仅推出了许多名家作品,在编辑之余,亦发表了许多散文、随笔等作品,如《市井之谈》、《男厨子》、《赏雪诗》等,这些作品内容丰富,文笔细腻,语言风趣,体现了徐凌影多方面的才能和阅历。《小说半月刊》前后历时8个月,1928年4月23日因故停刊,其后的小说作品主要发表在另外一个创办于1928年2月且同样由徐凌影主编的《文艺》专刊上。
1928年6月,《东方时报》因故停刊。徐凌影与吴秋尘一起转入《商报》,担任副刊《杂货店》的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