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迷失的乡村

(2013-07-10 08:45:03)
标签:

休闲

分类: 桑梓纪闻



http://s16/mw690/5e2a525fte11e65cee33f&690

http://s16/mw690/5e2a525fte11e6729303f&690



http://s8/mw690/5e2a525fte11dab33b307&690
   小时候偷老乡瓜的地方

http://s4/mw690/5e2a525ft7ce970591993&690
  

旧文存档:原载《中国国土资源报》副刊“社稷坛”

作者:侯福志



每次回老家,都带着孩子般的幻想;而每一次从老家归来,又总是孩子般的失落。

在离开故乡的村头小路上,孩子不解地问:再过几年,村子若都变成了城市,是不是就找不到老家了?我哑然了,是呀,什么是老家?老家就是被田野包围的小村,就是那魂牵梦绕的旧房子、老乡亲,这些都没有了,哪来的老家呀!

脚底下的路是几年前修的,青一色的灰色调,硬梆梆的。记得小的时候,无论是在村头,还是胡同、小巷,满世界的泥土,踏上去总是软软的。小路的中间差不多都画着几道不规则的、深陷的车辙印,里面积满了水,一洼一洼的,好像是岁月的年轮,弯弯的、悠悠的,引人遐想。下雨的时候,整个街巷,全都成了泽国,几条从河里跑出来的小鱼尽情地游玩着,孩子们总是喜欢把泥巴打过去,小鱼便立即消失在树叶的背后,仿佛成心与人逗趣。小伙伴们喜欢在水里趟来趟去,淘气的孩子还会撩起水柱,向另外的伙伴发起攻击,待到大家全身布满了泥水,小伙伴会指着对手说:“瞧你,成泥猴了”对手也会回敬他一句:“还说我呢,你都成了乌鸦了”。太阳出来后,街头的小巷恢复了旧貌,只是泥土里增加了一点油腻腻的味道,似乎更有了一点诗意和缠绵。如今,这硬梆梆的沥青路,全无一点点温柔,它不仅埋没了泥土,似乎也把童趣葬送掉了。

出了村口,前面就是称为“沙土板”的大坑了,坑里几乎没有水了,只剩下了浅浅的水底,像一块椭圆型的镜子。“镜子”周围长满了杂草,有“猪耳朵”、“芦草”、“水稗”。在我上小学的时候,“沙土板”比现在的面积好像大许多,而且每到酷夏,“沙土板”都会贮满水,水面上飞着各种颜色的蜻蜓,有成双结队的,有单打独斗的,与蛙声阵阵的草丛、蜜蜂嗡嗡的野花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中午的时候,几个小伙伴背着父母,悄悄地遛到水坑边,急不可耐地脱下裤衩背心,鱼儿般地扎进了水里。在流动的水波中,没有了作业的困扰,听不到父母的训斥,放松、欢乐和幸福在身边荡漾着,这世界仿佛都是金子做的,那么美、那么靓,那么甜!可如今呢,“沙土板”依然是“沙土板”,但因雨水越来越少,即便是盛夏,坑里也还是那么一块“镜子”,蜻蜓不知道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或许说不定早已绝迹了呢!不只是“沙土板”,村里所有的水坑,几乎全都变成了泥底,干硬干硬的,再也找不到童年时的韵致了。

村西头“电车道”西侧的“六支渠”里,蝈蝈趴在黄豆叶上,“ 国 ”,没完没了地叫着。一阵风刮过来,叶子沙沙作响,蝈蝈警惕地停止了叫声,待到风过之后,又毫无顾忌地吵了起来,原野又恢复了喧嚣和生气。从七八岁开始,每每到了盛夏,总喜欢到野地里逮蝈蝈。用豆根拴一个套,系住蝈蝈的脖子,然后再将其拴在高梁杆上,一中午整个高梁杆上能系着几十只蝈蝈,那高兴劲儿,不亚于打了胜仗班师回营。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尽管已是孩子的爹了。传说,这蝈蝈的叫声,就是绵延了千年、百年的童真,不管你岁数有多大,只要听到了“童真”,人总会充满了童趣,并且心情也永远是年轻的。我是信这一点的。

返城的汽车开动了,绿树掩映之下的小村庄却依然吸引着我的目光,一缕炊烟扶摇直上,几只鸽子在天空中不住地盘旋,那座老屋却越来越远,越来越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