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儿时的记忆:捕蜻蜓

(2012-07-28 15:43:24)
标签:

休闲

分类: 桑梓纪闻

http://s10/middle/5e2a525ft7a2fe7445619&690
   蜻蜓在眺望窗户外的南运河  

 

 
http://s2/middle/5e2a525ftc5df1032e631&690    公蜻蜓的腰部是兰色的

 

   大雨过后,小区南侧的南运河两岸许多人在钓鱼。因为天热不想去书市,所以到河边去看热闹。河里有许多死鱼,是因为下雨缺氧引起的。不经意间,发现河面上飞着很多蜻蜓。于是回到小区里找了一把扫帚,到河边逮了几只蜻蜓(后来又放掉了)。那感觉颇好,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到坑边逮蜻蜓。蜻蜓一般出现在每年的6月初,刚好进入夏天。此时,气温逐渐上升,生物开始躁动,蜻蜓伴随着雨水,开始出现在河边、坑边。

    我对蜻蜓的认知,是从大人那里得到的。记得,蜻蜓有很多种,有一种叫“大乾”(民间土语,是否这么写,现在我也没弄清楚),身上像是穿上了迷彩服,看上去特别像直升飞机。它经常在水面中心的树枝上或草枝上栖息,平常很少,加之喜欢在水面中心,所以,很难逮住它;一种是绿色的大蜻蜓,上身为绿色,但腰部为兰色(公的)和土色(母的),下身为灰色,看上去像是战斗机,这种蜻蜓最常见,也最多。飞起来也最好看,最抢眼。傍晚时,会在场院有蚊子的地方聚集,有时在老家里院子里吃晚饭,看着蜻蜓飞来飞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还有一些小一点的蜻蜓,我小时称为蚂蛉,按照颜色分为“火蚂蛉”(天蓝),“红蚂蛉”(红色),“黄蚂蛉”,好像天津人把蚂蛉称为“老褐”(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

    我老家的村子叫李各庄,在武清区西南部。村里有很多旧河道(过去是永定河泛区,史书上称之为四十里淤泥地,解放前经常发大水,村里人每每遇到这种情况,都要逃离,人称“走浑河”,老辈子人都知道,我是听爷爷说的,现在很少有人再提起),后来演变成了一个个大坑。记得每个坑都有名字,什么张家坑,大光坑,沙土板。这些坑夏天里积满了水,水中长满了杂草。大的坑里,可以有许多蜻蜓,因这水面大,空间大,所以,不会发生冲突。当公蜻蜓碰到一起,它们之间会近距离观察一下,好象是打一声招呼,然后各自飞走。但若在比较小的水坑里,一般会发生冲突。因为,公蜻蜓在坑边飞来飞去,就是为会寻觅自己的恋人,当有其它公蜻蜓的时候,无形中可能会抢走自己的所爱,于是厉害的一方会毫不客气地把情敌赶走。另一方因为惹不起,也只好怏怏而去。前几天看到一则新闻,说日本人飞机驱赶闯入日本领海的俄国人的飞机,一年有六十多驾次。我看后,就想起了大坑里的蜻蜓。

    蜻蜓之间也有男欢女爱。母蜻蜓常常在水面上低飞,一边喝水(用尾部点水)一边寻找吃的(蚊子之类),看似非常低调,也非常悠闲。公蜻蜓飞的颇高,从老远就会发现一个美丽的异性。于是便从另一方俯冲下来,不分清红皂白,也不管人家是否愿意,抓住母蜻蜓便亲吻起来。约几秒钟的功夫,两只蜻蜓便连在一块。有时会发现两只蜻蜓的首尾相连,飞起来像一辆摩托,我小时候称之为“电驴子”。“电驴子”喜欢落在树叶上,一般要呆上一个小时,当母蜻蜓的尾部打开后,公的会用尾部卡在母的颈部,二人会会一块飞到水面上翩翩起舞,飞累发会在水草上落下来休息,那样子极为美丽,也极为动人。

    小孩子逮蜻蜓最容易不过了。拿一把扫帚,在坑边岸上耐心地等着,一会儿蜻蜓就会沿着边缘飞过来,当蜻蜓接近的时候,用扫帚一扑,蜻蜓就会被扑到水里,因为有水,所以,蜻蜓不会受到大的伤害。翻开扫帚时,蜻蜓的翅膀还跃跃愈飞,但此时它已经跑不了了。逮住蜻蜓后,可以用它们来“招蜻蜓”,这样会省事多了。召蜻蜓是一种儿时游戏:将逮住的蜻蜓用细线拴住又腿(有的拴住腰部),线的另一端拴在一根约三十厘米长的小木棍上。若是公蜻蜓,还要做一下伪装,因为通常召蜻蜓都是招公蜻蜓(蜻蜓世界好象比例失调,女性要少,男性要多,所以平常在水面上很少看到母蜻蜓),若不做伪装,公蜻蜓根本不会来,即使来了观察一下也就飞走了。伪装的办法,是将坑边的稀泥涂在蜻蜓的腰部,蓝色的腰部变成土色,这样,公蜻蜓飞起来酷似母蜻蜓。当公蜻蜓飞过来时,把手中的蜻蜓迎头放飞,很快就会发生接吻现象,这时只要手快一点,就可以将正在亲吻的蜻蜓逮住。逮蜻蜓时,小孩子一边摇晃蜻蜓,一边唱着儿歌,好象是怂恿蜻蜓马上过来的,那时以为蜻蜓会听懂人的话。儿歌已记不全了,只能记住几句,但到现在,我也闹不明白怎么写,更不知道什么意思:“得勒,母勒,大蜻蜓地配母了。得了瓜几拉母科勒,大老井地拉母科......”,这几句话来回翻唱,也许因为唱的带劲,蜻蜓真的跑过来了,但它做梦也没有想到,蜻蜓因为贪色而失去了自由。小时候,一起捕蜻蜓的玩伴,有二牤、金龙、焕廷,会千(上述名字都是小时候的小名,现在他们有的可能都当爷爷了),其中金龙、二牤和我最好,经常在一起下地打草,也经常下坑洗澡,洗澡的时候当然也忘不了逮蜻蜓。小孩子都会攀比,谁逮的多谁是英雄,会让大家十分羡慕。   

    上中学时学过一首诗,好象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题目叫《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读这首诗,印象特别深。因为,这种景象小时候就经常见到,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这首诗我老早就记下了。看来,杨万里也和我一样,也经常到坑里去逮蜻蜓。


http://s6/middle/5e2a525ftc5df11dd1745&690
黄蜻蜓个子要小,每天都在小区角落里飞来飞去
http://s5/middle/5e2a525ftc5df130e9124&690
黄蜻蜓在休息
http://s13/middle/5e2a525ft7a2fe867047c&690
手中的“战斗机”
http://s11/middle/5e2a525ftc5df155213ca&690

http://s11/middle/5e2a525ftc5df1655a96a&690
          蜻蜓给我童年带来了快乐,也给已是中年人的我带来了美好回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