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津当代收藏家侯福志

(2010-11-26 11:05:43)
标签:

休闲

                                                     天津当代收藏家侯福志

                                   转载《我笔下的武清人》,作者李汉东  参见《翰冬晓理博客》

     2005年春节前夕,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中央电视台第十套节目《人物》专栏,制作了系列节目——《流年碎影》,其中有一集是关于影星胡蝶的专题片,在大年初三晚上播出。在这一集中,有一个镜头是《天津商报画刊》策划的《蝶婚专页》。为中央电视台提供这一“孤本”的,便是天津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政策法规处副处长、武清籍人侯福志。

      虽然被繁忙的行政管理工作缠身,但工作之余,侯福志仍然要挤出时间来满足自己的收藏爱好。多年来,他曾多次将自己收藏的老报纸、老杂志、老图片无偿提供给相关单位,有的被用来编写史志,有的被用于名人传记,还有的用于拍摄电视专题片等。凭籍收藏,侯福志被天津市河北区政协文史委聘为特邀委员,成为全国报刊收藏界响当当的人物。

     已过不惑之年的侯福志供职于天津市国土房管局,现为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天津市科普作家协会、地质学会、地名学会会员,天津市矿业协会理事。《中国国土资源报.法制周刊》特约顾问。自1986年开始,从事民国文献收藏和天津地方史研究。累计在《今晚报》、《天津日报》、《每日新报》、《中国老年报》、《天津老年时报》、《中国国土资源报》、《地球》等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章600多篇,其中有30余篇作品入选各类文集,多篇论文和研究成果获部、市级有关奖励。每至双休日,三宫等旧书市场就成了他淘宝的好去处,风雨无阻,从未间断。

      三宫旧书市是出故事的地方,每当开市的时候,总有一些小道消息不胫而走:某某人的珍品字画现身了,某某大师的小说手稿被低价售出了,某某名家的大批签名被北京买走了,等等,不一而足。由于侯福志是这里的常客并多有所获,所以有时候他也成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比如,有一次,他在三宫淘到一本解放前银行天津金城银行的老存折,由于该存折是活期的且未用完,加之存折的主人是南开中学创办者之一的王奎章,其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引起了银行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每日新报》以大幅版面对此发现加以介绍,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也在新闻节目中滚动播出。

     天津地方史志资料和解放前的老报纸、老杂志,构成了侯福志收藏的一大特色。目前,他在天津三宫、文庙、鼓楼旧书市以及北京潘家园收集到的涉及天津地方史志的书籍已达五千多册,包括各区县志、行业志、民间文学、文史资料,以天津为地域北背景的小说也纳入了他的收藏视野。晚清民国时期,天津作为北方的报业中心,先后出现过三四百种报纸。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加之报纸本身不易保存,故流传下来的老报纸已成凤毛麟角。经过十多年的苦心搜求,侯福志已收藏了六十多种、数百份。其中,有晚清时期用宣纸印刷的《醒华日报》,有鲜为人知的《小说月报》,有难得一见的《广播日报》,有用天津话“现世报”谐音命名的《现世报》,还有《新世界》创刊号、《北洋画报》纪念专号,等等。前几年,宫以仁先生为编辑其父亲、现代小说家宫白羽的传记而忙碌,但苦于没有宫白羽的早期作品,看到侯福志发表在报纸上的《宫白羽与〈东方朔〉》一文,披露宫白羽上世纪20年代未发表在《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里的许多散文作品和文学评论文章后,非常兴奋,经多方打听找到了侯福志。侯福志提供了宫白羽早期作品的复印件,宫以仁向侯福志赠送了由他编辑再版的宫白羽先生的小说,还向他提供了宫白羽曾经用“杏呆”、“耍骨头斋主”等笔名发表作品的信息。侯福志根据宫以仁提供的线索,又以他收藏的四十多张《东方朔》中找到宫白羽发表的多篇文章,从而为研究宫白羽早期文艺活动和作品提供了实证。

    把收藏与研究结合起来,从而挖掘天津的文化宝藏,为提升天津的文化品位做贡献,是侯福志收藏的宗旨。十几年来,他发表有关天津地方文史的文章已逾五百篇,还参与了《天津老街道》、《天津城市历史地图集》等多部天津文化史书籍的编写或审定工作。去年,他还把多年收藏到的民国时期天津老报刊集结出版了一本《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在业内影响很深。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那些从故纸堆里寻来的宝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