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李四光与天津地热开发
(2010-11-14 16:46:56)
原载《今晚报》副刊《天津人物》 2010-11-14 00:00
作者:侯福志
1970年10月28日,有一位耄耋老人站在海河岸边,久久凝视着冒着浓烟的军粮城发电厂,当陪同人员告诉他这个电厂每年要烧掉几十万吨煤时,他惋惜地说:“如果把地热用到这里来,不仅能节约煤,而且还能减少多少城市的污染啊!”这位老人就是地质学家、新中国地质工作开拓者和领导者李四光。
李四光为什么会到天津,为什么会对地热如此感兴趣?
1956年,李四光曾在世界科协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上大声疾呼:“用不着想入非非就可以预料到,将来我们的子孙会责怪我们的科学家,为什么眼看着像煤这样贵重的物质被随便当作燃料烧掉而默不作声。”在李四光看来,煤首先是化工原料,其次才是能源。李四光主持地质部工作期间,在许多场合告诫人们,我国不能再走西方国家的老路,把地球交给我们的遗产——煤炭,不管青红皂白一概当作燃料烧掉。李四光把目光对准了地热。李四光认为,地球是一个庞大的热库,有源源不绝的热流。“打开地下热库的大门,不只是为我国开辟新路,对世界也是开辟新路,从而对人类做出较大贡献。”
60年代中期,河北省水文队进行城市供水调查时,发现天津存在着水温异常现象,提出存在两个地热带的认识。地质学家张清芝依据调查结果,于1969年国庆节前夕,撰写了《天津市地热资源分布规律及使用价值》的报告,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同时,有关部门在位于西郊区大任庄的红旗养鸭场,开展地热综合应用试验研究——在场院内打出了一口49.5℃的地热井,用于取暖和摘毛车间,每年节煤216
吨。由于地热中含有医疗矿泉水,车间女工烂手腕的职业病不久便痊愈。在天津市染化五厂、河北宾馆、水产所养殖场、农科院等单位的综合利用试验,也取得很好的效益。张清芝于1970年6月15
日又撰写《我市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大有可为》简报,时任国务院科教组副组长的李四光看到后十分高兴。
10月27日,
81岁高龄的李四光,亲自率队到天津视察地热工作,参观了红旗鸭场和河北宾馆,并视察了军粮城发电厂。他说,天津从实际情况出发,利用中低温地热从事温室种植、家禽养殖、居民洗浴和冬季供暖,这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事业,具有开辟道路的意义。新华夏构造不仅有石油,而且存在着地热。地质工作者的任务就是要弄清地质构造的性质、查明热异常的变化与断裂的关系,为打开天津地下热库寻找钥匙。在李四光的建议下,天津市成立了“地热会战指挥部”。1971年1月,又在市建设局组建了地质勘探队,并立即投入紧张的地质调查和勘探施工。地质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地质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也前来支援会战,一时间全国瞩目天津地热开发。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