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近日觅得一本《梨花魅影》的小书,在扉页的书名之下,“中篇小说”四个字赫然在目。这一发现填补了刘云若体裁研究上的空白。
上世纪20年代末,刘云若在《东方时报》上开始发表作品,是该报副刊“东方朔”主要撰稿人之一,有随笔、小说评论及短篇小说问世。1928年至1929年间,刘云若在《北洋画报》上发表了很多诗作,拓展了其文学创作领域。上世纪30年代初,刘云若在《天风报》上发表《春风回梦记》,引起社会轰动。自此,其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长篇小说。《梨花魅影》的发现,让我们领略了刘云若中篇小说的创作风采。
《梨花魅影》问世于康德九年(1942)十二月二十日,由坐落在新京(长春)的满洲杂志社编辑、出版。编辑刘玉璋,发行人黄曼秋。从版权页上“麒麟新年号附录”字样,可以推断,该书应该是先在《麒麟》杂志(月刊)上连载,然后由满洲出版社以《麒麟》新年号附录形式结集成书。
关于这篇小说的写作背景,据编者《序》,“先生日撰小说九部,经再三肯请,允撰是书,是亦可见先生爱《麒麟》之谶,而加惠读者之厚”
。
《梨花魅影》为32开本,83页,约8万余字,内有11幅插图,虽称中篇,但其体量上却接近于长篇。全书共计3章内容,第一章《人生粉本鬼趣新图》,第二章《喜剧收场变徴声》,第三章《人生何处不相逢》。作品以“铁腿忙子”和周不成两个恶棍诱使正宗小学校长白慰仁举办义务戏为主线,通过白慰仁被骗、发疯、杀人以及其女儿为父报仇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塑造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一些小人物形象,如票友(朱六云)、女招待(玉冰)、杂役乃至地痞、骗子等,再现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天津这个北方戏曲码头真实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半封建社会制度对社会底层人性的摧残,对以白慰仁为代表的弱小人物寄以深刻同情,对铁腿忙子、周不成为代表的黑恶势力给予鞭挞。作者还以铁腿忙子、周不成两个地痞恶棍分别死在监狱和沦为乞丐的结局,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基于多年的社会底层生活所形成的人道主义的思想。
《梨花魅影》作者用如椽之笔,为我们再现了梨园界光怪陆离的生活图景,其成就不亚于张恨水先生的《啼笑因缘》。正如刘玉璋在《序》中所评价的那样,“盖先生不但有(张)恨水之笔,且复具恨水之笔,又为恨水先生之至友,浸润既久,虽蜚声而上之矣”。
W020101019139448999605.jpg
附:
刘云若的短篇小说
原载2007年《天津日报》满庭芳作者:侯福志
2000年落成的北京现代文学馆,在第49号展位,陈列了刘云若的17部长篇小说,并冠以“社会言情大师”的称号。的确,当人们提起刘云若的时候,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他的社会言情小说。但笔者在查阅天津发行的老报纸时,意外地发现了刘氏散见于1927年的《东方时报·东方朔》中的一些其他作品,包括短篇小说、随笔及文艺评论若干篇,这些作品可以补足人们对其早期创作情况了解的愿望,从中也可以窥见这位小说大家多方面的文学成就。
刘云若(1903—1950),字兆麟(一说兆熊),是天津著名的老报人和言情小说大家。曾先后任天津《北洋画报》、《商报画报》、《天风报》的编辑,1936年自己则创办了《大报》。其创作的小说有三四十部,大多数以天津为背景,以津味小说见长。上世纪80年代,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北岳出版社等相继出版过他不同时期的长篇小说,仅笔者收藏的就有《红杏出墙记》、《粉墨争琶》、《碧海情天》、《小扬州志》、《恨不相逢未嫁时》等多部,这些作品对于了解清末民初天津的风俗民情,是难得的形象化资料。老报人吴云心曾经作过这样的评价:“自刘云若小说问世,天津报纸上始有天津人写的能与北平张恨水相媲美的小说。”可见刘云若在天津,乃至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是非常之高的。
刘云若出名是从1930年在《天风报》上发表的《春风回梦记》开始的,人们目前对刘云若的了解,也大多数局限在这之后的20年。而对于他更早时期的创作情况则知之甚少。刘云若刊于《东方时报·东方朔》的短篇小说有《德门寿母》和《赏下来的月饼》。《德门寿母》写沈二奶奶将其女儿大荣嫁给西窑洼七十多岁的财主发家致富,而自己也“进级”为沈二太太的故事。情节生动,语言风趣,文笔简洁,反映世俗生活十分深刻,是他早期短篇小说的力作,从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看,堪称他早期的代表性作品。随笔《写于除夜》,以流畅的笔触,向世人倾诉穷人生活的艰辛,清新隽永,诙谐幽默,妙趣横生。《文学概观》是目前已知刘云若较早的一篇文艺理论文章,对文学的概念、民族文学以及文学批评等问题均陈述了自己的见解,如称文学是“民族的记号和国家的色彩,所以文学常带民族的思想和感情。”这些看法于今天人们看来,亦不无启迪意义。
据吴云心先生介绍说,刘云若早期创作是从《东方时报》副刊《东方朔》开始的,因此,上述作品的发现对于人们全面认识刘云若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另外,曾有学者称刘云若字为兆熊,而非兆麟,但据笔者查阅《东方时报·新年赠刊》,刘云若的一些文章的确署名为刘兆麟(如《文学概观》),因此,《天津近代人物录》一书中,有关刘云若字兆麟的说法并不能说是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