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爱好收藏到出书立传

标签:
杂谈 |
分类: 好友好文 |
从爱好收藏到出书立传
——读侯福志《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
|
国土资源网
(2010年1月25日
|
吴 岗 侯福志与我有不少相同之处,喜欢安静,喜欢读书,业余时间不打牌,不饮酒,专心舞文弄墨,经常有文章见诸报刊,是天津《今晚报》等一些报刊杂志的专栏作者。除去这些相同之处,福志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收藏,尤以收藏天津民国时期的报刊见长,而且坚持20多年。凭此“一招鲜”,福志在全国报刊收藏界很有名气,一些专门研究报刊史的专家学者、一些著名的电视台录制节目经常到他那里讨教。 福志的办公室恰好与我相邻,所以我俩经常见面,少不了寒暄,从他那里我听到了不少有关收藏的奇闻轶事,获益匪浅。一日,福志悄声对我说:我出了一本书,欢迎你批评指正。于是,我有幸成了《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的第一位读者。 《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是福志的第一本书,是他20多年来潜心收藏和报刊史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现。全部书稿包括报海觅踪、书刊旧影及沽水旧闻3个部分,共计66篇文章,另配发图片130余幅(均为作者藏品)。所有藏品绝大部分为天津民国时期的旧书、旧报,一些藏品存世稀少,有的还是孤本,并由本书首次披露。 阅读这本书着实让我大开眼界,从书里看到了平日难得见到的一些珍贵的报刊孤本和珍品。 《现世报》便是其中之一。在天津人的口头语中,一个人假如不务正业或者不通人性,常常会被人讥讽为“现世宝”,《现世报》正是借用这一谐音。上世纪30年代,天津有许许多多报名奇特的报纸,作为报刊收藏爱好者,福志过去只听说却从没见过这张报纸。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福志来到经常光顾的一家旧书刊市场,双目一望,地摊上赫然摆着他期待已久的《现世报》。细看共9张,期号在1034到1061之间,出版时间为1930年6月份到7月份。善于研究的福志如获至宝般花不菲的价格将《现世报》请进了家门,一研究方知自己无意中得了件宝贝——这几份《现世报》全是目前国内能够见到的孤本。 《现世报》如它的报名一样,栏目众多,荤素皆有。第一版是要闻和广告。第二版是名为“开心”的游艺副刊,另有小说连载等。第三版为“现世宝”专栏,主要是杂文和小说。第四版则为社会新闻,多为发生在天津地界的“奸、拐、淫、盗”等方面的社会新闻。 作者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现世报》的来龙去脉,图文并茂,读来很是过瘾,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上个世纪30年代的天津。 福志在书中为读者披露的另一个新闻是他的另一件心爱之物:《天津商报画刊》。其中最为珍贵的是1935年在影星胡蝶的婚礼当天该报策划的《蝶婚专页》。 1935年11月23日,享誉国内外的“电影皇后”胡蝶在上海大东酒楼举行盛大婚礼,新郎是上海兴洋行总经理潘有声。作为电影名人,胡蝶的婚礼自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远在天津的报纸也作了大量报道,尤以《天津商报画刊》的报道最具特色。 《蝶婚专页》有8幅照片,包括订婚照、生活照、《夜来香》剧照、胡蝶访欧时与德国影星丽琳的合影等。此外还刊发了名为《希望婚后的胡蝶》一文。该文作者一方面表达了对胡蝶与潘郎“白头到老、子孙满堂”的祝福,另外就是希望婚后的胡蝶不要离开银幕,“抛下数千万拜倒在酒窝下的观众”。在专页上,编辑们精心设计了两个空白签字格,希望“一双酒窝儿,装满几千万人的热与爱”,表达了千万影迷的心声。2005年春节前夕,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中央电视台专门制作了系列电视节目《流年碎影》。其中一集是专门介绍胡蝶的。为将《蝶婚专页》介绍给观众,中央电视台的同志费尽周折,辗转找到福志,使《蝶婚专页》第一次上了镜头,与观众见面。福志在书里详尽介绍了这些轶事,读来让人心生感慨。 “在民国时期,天津作为我国北方的经济中心和工业重镇,其传媒事业发达,文化遗产丰富。因此,研究天津报刊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示范意义。希望笔者的这些文章和藏品,对全国的收藏爱好者及文史学家们或多或少有所裨益。”这是一位研究报刊的资深人士对福志《天津民国那些书报刊》一书的评价。 福志凭借20多年不懈的努力,使自己的天津报刊研究水平走在了前列,填补了以往天津报刊研究的不少空白,这正是此书吸引读者的地方。此书出版后迅速得到各界好评,在出版社的要求下,福志的第二部书稿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让我们等待吧。附图:天津民国的那些书报刊目录和内页 http://s11/small/5e2a525fg878ce1b43d3a&6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