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广东人香港人跟你相约去“饮茶”时,其实志不在茶,亮点是在那些精致巧手的咸甜美点。小吃的份量,却能带来大大的满足感。
周末,香港人的早晨很多时候是这样开始的:一份报纸,和一盅两件 ( 一壶茶和两件点心 )
,就是我们常说的去“饮茶”,雅致一点的说法就是“品茗”。这是香港人日常生活文化的一部分。
在上海,上馆子时,“点心”的意义可能就是包子、面和糕点等这些淀粉质类食品,但在饮茶文化里,点心的变化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咸的甜的,荤的素的,甚至将晚餐菜式变为小份量后,都可立马变为“点心”,例如“咕噜肉”,在点心单上看见都不足为奇,情况就有点像西班牙的Tapas,各式各样小碟小钵的美食,让顾客能品尝更多不同的种类,味觉的多样刺激比实时果腹更为重要。有些人忠于传统的点心如虾饺、烧卖和叉烧包等,有些则追求创新,如鹅肝酱春卷、葡式海鲜芋角等,都是创意十足的美味。以前香港茶楼是由点心员推着冒着蒸气的点心车在店里四出叫卖,现在大部分都是填写点心纸,然后即点即蒸,确保点心在最佳状态中送到你面前,不至于过熟,比点心车更能确保食品水平。虽然如此,但点心员的叫卖声,还是令人怀念的。
点心纸上一般有几十种款式,价钱以小、中、大点等划分,现在有些更发展至有特点、超点和顶点,蒸煎炸煮炒一应俱全。去“饮茶”,人越多越好,可以将更多不同的款式点心一一细尝。
香港人爱“点心”,以至于早午晚,或下午茶或夜宵时段,都能找到美味点心的踪迹,而这种现象,近年在上海也有出现,但质量非常参差。在这城市,要吃优质点心,还是要在酒店的粤菜馆子里。上海华尔道夫酒店的“蔚景阁”,上海浦东丽思卡尔顿酒店的“金轩”和上海新天地朗廷酒店的“明阁”,经典和创新的精品点心都一应俱全,这些餐馆都是广东人以吃一解乡愁的好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