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培养的实践研究(一)

(2009-01-16 18:37:47)
标签:

个人经验

杂谈

分类: 教育教学论文

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幼儿园中存在的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的消极现象,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现象的症结所在,指出培养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重要意义,并详细论述了教师在实践中培养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增强了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幼儿   任务意识   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任务意识是指个体对于自身所应完成的任务及其要求的觉察与认识。本研究提出的幼儿任务意识,主要是指幼儿在老师或者家长的带动下,有目的地完成某一任务的愿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表现,就是责任心的具体体现,是建立在强烈的责任心基础之上的。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该让他们自己去做!儿童习惯养得不好,终身受其累。”显而易见,幼儿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有重大意义。其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家都已经意识到了从小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能力的重要性,然而在平常的教育中教师和家长往往较忽视,导致孩子任务意识薄弱或缺乏任务意识。

本研究的提出是根据目前幼儿园中存在的幼儿完成任务的意识和能力的消极现象,提出培养中大班幼儿的任务意识,顺应了幼儿教育的发展,也是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据此,我们认为,对中大班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研意义。

1、任务意识是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使幼儿在学习活动中集中精力、努力探索的动力。任务意识强的幼儿,活动目的明确,在学习中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努力克服遇到的困难,做事有始有终,不需要成人提醒,能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任务,学习效率较高并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缺乏任务意识的幼儿,活动的目的性差,做事拖拉,做事时不但需要成人提醒,而且常常半途而废。

2、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也是在对幼儿进行责任感、独立性、时间观念、自我控制能力和角色意识的培养,而这些品质正是保证其学习活动顺利进行并取得高效的重要因素。

3、幼儿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特别是中大班幼儿进行任务意识的培养,不仅能为他们入小学作好充分的准备,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而且能为孩子成功的一生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

二、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存在的现状及其原因

现在社会大多数幼儿是独生子女,许多事情都是由大人包办代替,对父母、老师的依赖性强。在幼儿园里会经常看到,许多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甚至有的孩子乱扔玩具及其他东西,看到掉在地上的玩具和物品不主动收起来;看完后的书到处乱放;掉了饭粒不擦拭干净,随地丢垃圾;做值日生不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参加小组活动时,做不好分配给自己的任务,不能主动参加集体的有益活动;而且环保意识极差。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无论老师布置什么任务,总有相当一部分幼儿会遗忘,影响活动的顺利开展,问其原因,“老师我忘了”、“妈妈忘了”等说词而推卸责任,甚至哭闹。还有一些幼儿对老师布置的任务能积极完成,但不求质量,给人感觉是在应付,如老师布置带沙包,有的幼儿却带来皮球、跳绳;又有些幼儿是记住了老师的任务,却因偷懒、畏难情绪、舍不得等原因而故意不带,但这是极少数的。当然也因为有部分家长自身素质不是很高,常常不准孩子带玩具出门等等,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表现为故意不完成任务就不足为奇了。以上这些事例都是孩子缺乏任务意识的表现。

由于我们的幼儿家长及少数的幼儿教师在对孩子教育上普遍存在着“重智轻德”、“重智轻能”的倾向,再加上有的家长对孩子的溺爱,许多孩子自己应该可以去做的事,家长都包办代替了。我们从多年从事小学低年级教学的老师也了解到这样一些情况:许多儿童入学前的智力准备都很好,却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了入学的障碍。初入小学的孩子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有些孩子不知道要回家及时完成老师留的各种口头、书面或是实际行动类的作业;还有些孩子在学校不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各种任务……这些都是任务意识薄弱的具体表现。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归纳为两个方面。

1、幼儿自身方面:

1)、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学前晚期的儿童虽然在感知、思维、注意、记忆、想象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但是他们由于对外界的新异刺激缺乏准备,反应极不稳定,对环境的变化缺乏适应性,从而导致精神紧张,无所适从。

2)、自制力差。学前儿童具有好奇、好问、好动、好模仿等显著特征,而且要求自己独立活动,成为活动主人的愿望强烈。但由于知识经验贫乏、活动能力有限,不能很好地控制、掌握自己的行为,做事往往有始无终,缺乏恒心。

2、教育方面:

1)、父母过多地包办子女,孩子在家做一些事受到父母的干涉和阻止,造成孩子独立能力差。

2)、学前教育的偏差。幼儿园的教育,强调教师象妈妈一样关心爱护幼儿,部分保教人员从生活上一个一个环节、一件一件事情代替孩子做,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也被教师取而代之。因此缺乏锻炼的机会,一旦离开这“保护圈”就束手无策了。

三、培养中大班幼儿任务意识的具体措施

(一)多方面、多形式地来培养幼儿完成任务能力和内在意识。

1、利用集体教育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

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施加影响主要手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通过教育活动,分阶段地培养幼儿任务责任感,对其走上有一定独立性的小学生活,无疑有着极大影响。针对目前幼儿园中幼儿完成任务意识和能力存在的现状,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系列主题活动、“大带小”活动、图示活动等,让幼儿通过讲故事、看图画、教儿歌等方法,懂得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逐渐帮助幼儿树立完成任务的责任心,让幼儿愉快地接受任务。例如,我在上主题活动“我爱祖国”时,我就布置幼儿任务,回家收集一些有关祖国的资料第二天带到班上来,与老师共同创设环境。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幼儿帮助老师准备材料,让幼儿意识到我是班级的小主人,应该为班级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果然,第二天,许多小朋友带来了图片、名胜古迹的照片、地图、地球仪等等,于是我们就创设了“小小旅行家”的墙饰,活动进行的很成功,孩子们的情绪也很高。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针对那些没有完成任务的孩子说:“这些能从家里收集到东西的小朋友能认真记住老师分配的任务,帮了老师的大忙,是个负责的好孩子。”并让孩子们说说大家谁都不带东西来,这次活动会怎么样?从而使孩子们了解到不负责任的后果。通过这一类型的教育活动,教育幼儿做事要认真负责,善始善终,从而逐步树立起幼儿的任务责任感,形成良好的任务意识。又如在开学初的“大带小”活动中,小班幼儿由于不适应新环境而产生哭闹,我们大班小朋友带弟弟妹妹一起玩,给他们表演各种节目。在活动中他们感受到弟弟妹妹对自己的依赖,体验了成功感,也激发了他们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会认真地完成所承担的任务。

2、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游戏在儿童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游戏对儿童的意义犹如事业、工作对成年人具有的意义一样。儿童在游戏中的表现怎样,长大以后也会这样的。”利用游戏活动来训练幼儿完成任务的能力是比较适宜的。于是我们就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游戏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在晨间谈话时,我们开展“新闻联播”、“今天我主持”等活动,每周一次竞选小老师,每组讨论推选一名候选人上台来“演讲”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幼儿努力去完成任务。游戏中的趣味性、操作性提高了幼儿对任务的内容、要求的记忆,并增强了他们在完成过程中主动性。又如,我们通过组织“穿脱衣服”、“整理书包和床铺”、“擦桌椅”等系列竞赛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表现的机会,通过努力都有成功的可能,让每个孩子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幼儿的兴趣在于游戏之中,尤其是自由选择的游戏。特别是区域活动、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活动形式。针对这一点,我们创设的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游戏练习中掌握完成任务的方法,逐渐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在区域活动中,每一个区的活动都要求幼儿要有一定的责任感。在表演区,既要记住表演角色的对话,穿好服装如何表演;角色区中,“爸爸”“妈妈”如何照顾“娃娃”,“妈妈”怎样为“娃娃”煮东西,又如何收拾;在音乐区中,每位表演的幼儿应如何配合打击节奏,乐器如何拿、放等等,通过游戏,不认真负责的幼儿将被淘汰,逐出游戏。这样,每个幼儿都能自觉地去完成某一区域的任务,无形中增强幼儿完成任务的责任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