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巴掌港女——暴力的诱惑:我打你是为你好

(2013-10-29 02:00:42)
标签:

情感

分类: 周公子专栏

     最近,两段“14巴掌港女”的视频传得沸反盈天,内容是20岁的港女郑欣娜,怀疑男友赵咏明带其他女孩子回家,当街质问他,并连扇了他14个耳光,赵咏明全程跪地嚎哭。
     更讽刺的是,路人报警后,郑欣娜被判自签1000元守行为一年,其间不准使用暴力或威吓使用暴力,以及支付堂费300元。但走出法庭后,因为和记者追逐,两人跑入九龙城警署。郑欣娜再度高声喝骂男友,男友又是一阵哀嚎求饶,全无男子气概。


     许多人看到这两段视频,都觉得赵咏明应该甩掉恶女。然而,赵咏明就是这样不长进,哪怕是有路人出手相助的情况下,他尚且跪在地上不敢起来,何况是离开镁光灯无人相助?照我说,这事原本就不是“敢不敢”的问题,而是“愿不愿”。就算给赵咏明100个胆子,只怕他也未必愿意分手——何解?这就是天生一对呗。

     敢不敢,是来自恐惧,是拆解关系的力量;愿不愿,是来自需求,是粘合关系的力量。在许多充满暴力的关系中,总是挨打挨骂的一方内心都交织着这两种情绪。他们不敢反抗,是因为怕失去爱;他们不愿离开,是以为这就是爱。
     “打我,就是爱我”,这个逻辑在成年人的世界是多么匪夷所思,但放在童年亲子关系中,你是不是会觉得很熟悉呢?多少父母,在揍完孩子后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打你,是为你好!”这句话听上去是那么确凿无疑:“你看,你差点摸电门了/没做好作业了/上课说话了顶父母的嘴了,现在我打完你,你不是记住改正了吗?我的确是为你好,你也的确有收获啊!”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正常来说,我们绝对不会认为“一个人打我是为我好”,但这个扭曲的逻辑,如果在童年时被父母大量灌输,那么小孩长大后,对爱的理解和表达就会发展出一体两面的分支:小攻和小受——哈哈,别想歪啦!


     小攻,认为爱就是施予暴力,就像小时父母对他那样,“我打你是为你好,我打你是让你认识到,带其他异性回家是错的!我打你就是要让你记取教训!”
     小受,认为想要爱就必须承受暴力,认为暴力是强烈的爱,拒绝暴力等于拒绝爱。所以,小受不会反抗小攻,他只会通过求饶嚎哭或者“努力改正”等手段,期望小攻不要打得他太厉害。但如果小攻突然改变,从此不再打骂他,小受未必会适应,因为他会困惑:“你,不再为我好了吗?”
     小攻和小受,因为是一个暴力链条上的两个分支,所以他们的角色会转化。比如,赵咏明看上去很像个小受,但他面对媒体时,被怀疑使用膝撞、扫腿等放倒两名女记者,让人很难相信他是善男信女。虽然他在女友面前很“受”,但别忘了,小受也有愤怒和攻击性,释放的过程也许同样充满暴力。
     小攻和小受,在暴力链条的上游,即童年重要监护人身上,同样可以找到明显暴力迹象。比如记者采访郑欣娜的父母,发现二老也是恶人,凶悍不逊女儿。难怪她耳濡目染、百锤千炼,最后才能赢回“14巴”的封号。

                                                                 周公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