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恋后的自我伤害

(2013-06-05 21:42:54)
标签:

情感

分类: 周公子专栏
武汉有一项调查显示:受访的200个高一高二学生中,有三成人曾经试过在失恋后自我伤害,方式包括用烟头烫、用刀划胳膊、暴饮暴食后催吐,等等。其中一个例子,是高一女学生庆庆。她说,自己两次失恋,每次都哭不出来,特别难受,于是就拿烟头往自己胳膊上烫。现在胳膊上一共8个烟疤。

  失恋后自我伤害并不是什么特例。很多名人,包括张柏芝、乐基儿、熊黛林、钟欣桐等,在遭受感情打击后,都传出过自残的新闻。不过,大部分自残会被控制在一个不会危及生命的范围,除了上面描述的方式,还包括酗酒、拒绝进食、性放纵,或者是突然大量参加危险活动,增加受伤的危险,等等。

  因为自我伤害会令个体受损,所以文明对它会有一种禁忌。试想,当你听到身边有人打算自我伤害,你会有什么反应?——赶紧看住他,要他别胡思乱想,还是扇他两巴掌让他清醒过来?——前一种是应对方法,后两种则反映了禁忌:“你不该有这样的念头,现在你要把这个念头排除出去。”

  然而,指出一个念头“不该有”,无助于念头的消失。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拼命要自己“别这么想”,但那个念头就像幽灵一样缠绕着你不放,越要禁制它,它越发猖狂。就像不少有自我伤害经验的人都说过:明知道用烟头烫手会留下疤痕,大量酗酒会几天都提不起精神,暴食会让体态发胖,绝食会胃痛……“但,我忍不住啊!”

  很明显,面对自我伤害,“忍”是无济于事的,“不该有这样的念头”也是一句废话。自我伤害是一种行为,行为背后总连着不同的动机。如果不瓦解这些动机,不调整实现动机的方法,自我伤害就会成为一部分人面对感情打击时惯用的方式 

  要寻找自我伤害的动机,需要个体保持内在的觉察,“究竟我想从自我伤害中获得什么?”就像上文说的庆庆,她拿烟头烫自己,主要是因为哭不出来,特别难受。也就是说,当她遭受失恋冲击时,表达的渠道受阻,她无法通过哭泣、情绪、创作等方式去宣泄感情,于是,自我伤害成为她唯一行之有效的表达渠道。她的动机是想宣泄。拿烟头烫完之后,心里会舒服一点,证明表达的确能够宣泄一部分情绪,但此后的悔意又会造成新的麻烦。

  值得留意的是,就算失恋时采取同一种自我伤害的方式,但每个自我伤害者动机都不同。有人是自我惩罚,有人是平衡冲突,有人是逃避眼前更大的责任……而且,同一个人的动机也有浅与深之分。所以,无法用一个模式去解决所有自我伤害的行为。但正如心理学家曾奇峰所说的,“想哭就哭,找人说话”,这种表达的方式能够改变许多自我伤害的行为。当然,如果能够寻求专业心理辅导,效果就更彻底了。周公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