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本能成为我的婚姻咨询师吗?
(2013-05-24 23:39:20)
标签:
情感 |
分类: 周公子专栏 |
最近,深圳开了一家“婚姻医院”。和普通婚庆公司完全不同的是,这家医院提供的是心理和法律方面的服务,它由婚姻分析师、婚姻家庭咨询师与婚姻律师组成,设置了情感沟通、婚姻、维情、维权等11个专科,此外,还开展夫妻生活辅导、亲子教育和各类特色培训。
婚姻家庭咨询,一向是各大心理咨询机构的重点服务内容,乃至有人笑称,心理咨询师要赚到钱,必学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咨询、婚恋情感问题咨询和性心理咨询。其中两个大项,都和婚姻家庭有关。近年,随着心理学越来越受重视,这方面的需求也越来越多。2008年,“婚姻家庭咨询师”从心理咨询中剥离开来,纳入国家职业资格考试。现在,深圳又出现了专门的“婚姻医院”,这些变化,都显示人们开始尝试用心理学去指导他们的关系。
然而,由于婚姻家庭咨询师是个新生事物,大部分人不熟悉。所以,当他们想到求助于心理学时,常常会问两个问题:一、怎样才是好的婚姻家庭咨询师?上哪去找他们?二、我自己看书领悟行不行?
第一个问题,我以前曾经回答过,这里不赘述了。第二个问题却很有趣。看书,自己领悟,能说它不行吗?实际上,书本有很积极的意义。许多书籍极具启发性,哪怕一些对于婚恋分类很简单粗暴的畅销书,交到一个对心理学或者社会学不了解的人手里,依然能够点亮他们的心灵。他们会觉得眼界大开,有一些书上写的情感模式,他们拿来自我对照,会照出这样那样的问题,新的思路和观点也由此诞生。他们对待婚恋的态度和行为会随之变化——可以说,书本作为对意识层面的扰动,效果是非凡的。一些轻微的关系问题,看看书,的确就可以解决了。
然而,大量的婚姻家庭问题,尤其是严重的那一批,扎根没有那么浅。它们不是漂浮在意识层面的浮萍,可以被你轻轻扫走的。相反,它们的根源深深埋藏在潜意识当中,那是自己难以被觉察的部分,由压抑、回避、否定、替换、分裂等复杂的防御机制去守卫,等闲不会浮到意识层面,却是行为最主要的推动力。
这就意味着,当你捧着书本试图领悟的时候,最严重的、力量又最大的问题可能根本不会被你发现,因为在你的成长路上,它们早已被层层叠叠保护得很好;或者,你用书本的理性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心灵却有一股莫名其妙的阻力,让你感觉“书上说得很好,可我做不到”。
所以,心理学有句话:关系的改变,要在关系中进行,并经过关系的检验。与婚姻咨询师建立的咨访关系,与书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咨询师能够通过一系列技术去挖掘潜意识的内容,打开久远的固结,为个体带来系统性的改变。个体一旦改变,婚恋关系就随之改变。这些作用,是书本无法代替的。
周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