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李侃点评诗(10首)
(2019-12-31 12:20:41)
					
											标签:
																				
                            李侃情感诗歌杂谈点评 | 
					分类: 推荐:诗歌文图 | 
《吱呀》
 
作者/荣钰
 
现在,锁坏了
我蒙在被子里按手机
门吱——呀,一声
我伸出脑袋看下
门又吱——呀,一声
我又伸出脑袋看下
其实很明白
是屋外的风
吹进来的原因
门第三次吱——呀,一声
我第三次伸出脑袋看下
在深更半夜
明白,失去了作用
 
李侃点评:
荣钰这首整体都好,后两句特好。一笔宕开,没犯法清说的办总结报告的毛病,它让人无限遐想:一种生命状态出现在眼前,荣钰躺在被子里除了翻手机,还干吗?摸什么,想什么呢?也许在筹划一首诗。偏偏那个“吱-呀”不争气,老是来打搅我……“吱-呀”老是来,我知道是风在搞鬼,但知道又咋样,在深更半夜里,在寂静的神秘里,我总是要伸出脑袋去看那个“吱-呀”。好一个“明白,失去了作用”,哈哈哈……神来之笔。
我的感觉,人在大自然面前,在神秘面前,无能为力。明白等于不明白,明白等于空洞。
 
《闹市如虎》
 
作者/落莎
 
只要一到山上
我就不想下来了
畏惧山下
 
这种畏惧
是日复一日的
令人忧愁
 
但也没有办法
山上毕竟没有我的家
也只有乖乖滚下山
 
李侃点评:
读到落莎这首诗,感觉人活着好悲催,还不如动物与花草。动物与花草可以山为家。估计它们的家在不远的将来也会被我们弄丢的。而人只有乖乖地“滚下山”。那个“滚”字让人痛。人类已经把自己的家弄丢了。那些闹市、大厦、高科技不是我们的家,我们不需要那豪华的家。人类的家原本朴素,没有那么奢侈那么重,它就在依山傍水靠近心的那边。可惜我们的发展、文明把它弄丢了。好在我们诗人还有一个家:栖居在语言里。诗人们千万珍惜啊,别把语言给弄丢了。这可能是我们写诗之人的唯一光亮了。
这种直接的诗写语言,如果没有生活阅历和思考的人,是读不懂其中滋味的。
 
《一支烟》
 
作者/春燕
 
那一年那一月的那一天
在一间散发着霉味的房间
陪着你沐足
我的头发已长长
开始穿很女人的裙子
我觉得我很成熟
你也觉得我很成熟
你递给我
一支烟
 
李侃点评:
温暖。我所说的“温暖”,是指那个年代还有的这种感觉,暧昧的感觉;或者还有的那种情怀或气质。想起来这种场景,就觉得温暖、觉得美。而诗里的主人,真的就那么温暖么?有没有一点遗憾或失望,甚至难受?很难讲。但“你递给我/一支烟”暴露了一些秘密:我是有准备的,你是很暧昧的。“你递给我/一支烟”是什么意思呢?我实在猜不透。因猜不透,所以很神秘。前三行是启,中间三行是承,后两行是转。启承转都有,就是没有合,就是让你猜。
这首诗好就好在,没有多余的一句话,环环紧扣,语言非常节制,而且具有挑逗性。春天的燕子,是不是也是这样具有挑逗性呢?
 
《死而复生》
 
作者/高士军
 
死了二十几年的邻居
忽然传来民政部门来信
去民政局签字
照相
以确认领取最低生活保障款
2019.09.23
 
李侃点评:
《死而复生》这首诗,讲了一个非常滑稽的故事。它肯定是在批判。批判了什么,我不想赘述。大家都明白。
这首诗好就好在,批判性就在故事里。不像有些诗前面先讲故事,结尾就办总结,生怕读者不知道他的意思。而这首诗,故事讲完了,就完了。
这首诗的诗意体现在它的批判性上。那么这首诗的批判性从哪儿来呢?当然是从语言中来。这里有一个道理,就是“事实胜于雄辩”。此诗就充分利用了这个道理:只要把故事讲好了,批判性自然就摆在那里了。
讲故事或叙事的关键是语言要稳准狠:稳,就是要诚实,千万别让人觉得假;准,角度独特,要出其不意;狠,细节到位,找不到替代语言。
从稳准狠来看此诗:稳,做得不错。说出了人人心中有而又人人笔下无的东西。但准和狠就很难讲了。至少还有改进的空间。
 
《关口镇》
 
作者/西毒
 
沿着河道向下
山口的公路旁
是两排平房
矿工每周出山一次
洗热水澡
吃野猪肉
在这里打完炮
再回矿山上打炮
姑娘们都是老面孔
平常闲的时候
她们养肉肉
窗台下一排排的花盆
清一色是
开了洞的矿工帽
 
李侃点评:
如果说伊沙的“事实的诗意”还有点道理的话,西毒这首《关口镇》是践行得最好的例证。在典里也是屈指可数的精品。
你可说矿工们就这种生活,姑娘们就那样,关口镇就那样。一度,中国就那样,咋哪?没什么不好。
你也可说发展要付出代价,改革要做出牺牲。相比之下,关口镇那点事是小代价。没什么了不起。
你还可说,“资本的原始积累,每个毛孔都充满血和肮脏的东西”。
问题是矿工们、姑娘们不是资本家。他们大都是为养家糊口付出代价,甚至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或一生的幸福为代价。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代价就有点大,简直是血债。
"窗台下一排排的花盆/清一色是/开了洞的矿工帽"。最后三行一延伸,余音绕梁,把诗带入深邃。在诗中可以说它是事实的叙述,也可以说它是妙笔。就这一结尾的处理来说,它就比典里很多诗高。典里的很多诗都是在办总结。
 
《孤独的寨子》
 
作者/李田田
 
自从许多人搬离寨子
春天就变得空大
漫山野花没有人看
小鸭子的水塘安安静静
一只野白鹤休息
扛柴的爷爷也不会在意
通往山上的泥路上
只有牛草横行霸道
那些吊脚楼,很多不冒烟
只剩下骨头
 
《乡下小学办公室》
 
我们抄写材料,教育学生
讲几句不痛不痒的道理
或八卦家事
女同事无所顾忌地喂奶
露出了硕大的乳房
 
有时校长来了,我们站起来
有时局长来了,我们藏起来
有时谁也不来,面对面坐着
看到的只是一张面孔
 
《你所看到的悲伤并不是悲伤》
 
年轻人都出去了
老人依旧蹲在木屋前
编织背篓,竹筐
编织一生干净的光阴
知了,麻雀,苦苦鸡
偶尔还有野猪的足迹
老人满脸皱纹,手掌枯萎
被人遗忘,又被太阳唤醒
他们守着祖宗的遗址
并成为后人瞻仰的遗址
 
《上学的孩子》
 
孩子,你可以走慢点
看看天上的云
摸摸路边的草
把树叶当作翅膀
 
孩子,你可以停一下
把沉重的书包
高高地挂在枝丫上
躺在树下梦到小王子
 
《冬至,你蹲在山里烧炭》
 
这是一年最漫长的黑夜
你蹲在山里烧炭
点支烟,只有落叶知晓
为了读书的孩子
你砍遍大半个山坡
烧火,烧火,不能熄灭
直到洞里的树变成木炭
木炭变成温暖
你就为这一点温暖活着
从不悲伤
 
李侃点评:
最喜欢前3首。完全的一种客观呈现方式,发生中的真理把土家族的乡下活生生搬在我们面前。语言非常质朴,就像土家路边的野花野草、牛与麻雀。蒲秀彪说第三首的“干净”二字不好。我同意。其实可以删掉不要。有点太主观,反而影响是的空间。
李田田,土家族。笔名:小辫子。1994年生于湖南湘西永顺县灵溪镇拔出科。现为湖南湘西一偏远乡村小学教师。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