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探索活动《颜色变变变》教研计划
(2009-01-13 00:06:50)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案反思 |
活动时间:2008年11月13日
参加人员:中班幼儿及一位家长
活动目标:
1、初步探索感知颜色的变化,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一些新变化。
3、鼓励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讲述观察结果,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
4、增进家园、亲子情感,感受与父母、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颜料
活动过程:
1、“颜色宝宝交朋友”
教师出示颜色宝宝,吸引幼儿参与活动。
2、示范实验操作并提出要求。
家长与幼儿合作,取两种颜色的颜料(少量)于水中,鼓励幼儿观察讲述并帮助记录。
3、小结:红色和黄色变成橙色,红色和蓝色变成紫色,黄色和蓝色变成绿色。
4、提供蔬果图引导幼儿和家长一同涂色。
一、活动内容的选择及依据
二、具体活动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本次活动,我将目标确定为三个:
1、初步探索感知颜色的变化,并体验探索的乐趣。
2、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的一些新变化。
3、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第一条目标是从新《纲要》中科学领域的首要目标引发的,即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幼儿是好奇、好问、好探究的,他们总是在对周围世界不知疲倦地探索着。正是这种好奇心与探究欲驱动着孩子们的去认识。新《纲要》一再强调,科学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精心呵护与培植幼儿对周围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的兴趣和探究欲望。颜色是幼儿时时、处处都可以接触到的,也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所以幼儿有一定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提供活动条件,就可以进一步激起幼儿对颜色变化的兴趣和探究欲望。有了这样的心理准备后,去引导幼儿通过玩色,发现两种颜色混合后产生的新变化就显得自然而然了。幼儿的各种疑惑和问题,都可以通过他们实际操作过程中的感官运用、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幼儿只有自己亲身经历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才能学会学习。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幼儿的实际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以提高,并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新《纲要》还提出,在科学活动中不仅要学习科学,还要发展语言。因为幼儿在探究之后,都有表达的潜力和倾向。他们通过交流梳理头脑中的信息,明确所发现的变化及关系,以及自己的探究过程。所以,我将第三条活动目标确定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及结果,请爸爸(妈妈)帮忙记录,增进家园、亲子情感,感受与父母、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三、活动的提供及依据
四、目标达成策略及依据
第一环节的变魔术活动可以快速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用自己变出的颜色去进行涂色操作活动,可以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中班幼儿的注意的指向性还很不明确,且还没有记录的基础,所以需要家长帮助,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逐步发现颜色变化的一些规律。第一次探索过程中,可以先和家长说说自己的发现,并互相观察颜色的变化。这将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集中讨论时,重点让幼儿说说两种不同的颜色碰在一起有没有变化和有什么变化,让幼儿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明晰自己的操作过程。有一些幼儿离开了特有的情境会引起暂时遗忘,也有的幼儿只专注与玩色的过程中,忽略了观察和与同伴的交流,所以会讲不清自己的操作过程,这时家长适时地提出建议帮助会更有助于幼儿的理解和接受。通过讨论,他们发现了不同颜色的变化。在第二次的探索操作过程中,幼儿带明确的目的边操作边做记录,这样集中讨论的时候,就有根据而言。在操作时幼儿可与身边的朋友说说发现,在集中讨论时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这些多次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幼儿间观点的相互碰撞,他们逐渐地明晰和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同时增进亲子情感,感受与父母、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
五、活动延伸及依据
幼儿通过将所变颜色为蔬果进行涂色,促进幼儿对颜色的好奇心,一些对此现象感兴趣的幼儿就可以去区角中继续探索,继续发现,从而使玩色活动继续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