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撑起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2009-03-28 07:56:03)
标签:

乡镇卫生院

堡伞

合作医疗

新型农村

求职

双向转诊

卫生改革

乡村

杂谈

分类: 个人随笔

         保定晚报2009年3月30日

 

    通讯员:魏子柠,记者郎亚南报道:一次参合,为一年平安。一本参合证,兑现健康心愿。“新农合”正在用自己的不断完善护佑着农民的健康生活。“新农合”四年——

 

撑起农民健康的保护伞

 

    【核心提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从根本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吃药贵的问题,使参合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农户大大减少,新农合为参合农民撑起健康保护伞。从2005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到实现全覆盖,四年多来,我市900多万农民中,先后有456万多人次得到9亿余元的费用补偿,参合农民切切实实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让参合农民最大程度受益、提高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真正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护佑健康,助农民战胜疾病

 

    “新农合”制度的实施,为农民的健康提供了一份不小的保障。四年多来,更有不少农民家庭受到了“新农合”的帮助,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发生。

    定州市息仲乡西王郝村村民陈跃敏,膝下一儿一女,平日里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丈夫和儿子外出务工所得,年收入近两万元,一家人的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却也和和美美、幸福满足。为给儿子操办终身大事,老两口倾尽所有积蓄,把自家的房屋装葺一新,还购置了全套的家用电器,在众人羡慕的眼光中,风风光光的将儿媳妇迎进了门。本想这日子该越过越顺,要享享儿孙满堂的清福了,天却有不测风云,一场灾难降临到了这个家庭。正值壮年的女主人陈跃敏突发脑溢血倒下。经过二十多天的精心治疗,陈跃敏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但是生活仍无法自理,还需要长时间的药物调节和卧床休息。然而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已达到3万多元,远远的超过了这个家庭的年收入,况且儿子的婚事已经将家中积蓄用完。为了偿还看病借下的债务,丈夫不得不留下仍在病床上的妻子,无奈的加入了外出务工的大军;为了照顾病重的母亲,在市里念书的小女儿也辍学了。陈跃敏一家人的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原本和乐的家庭如今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下。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让人振奋的消息传到了陈跃敏一家,经过审核,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政策,陈跃敏得到了1万6千余元的补偿款,这无疑是寒冬里的一缕阳光、干旱时的一场甘霖,带给这个绝望的家庭以无限的希望。陈跃敏的儿子激动地说:“本来我们对新农合持观望态度,别人入我们也入,没有什么指望。可如今,我们真真正正的得到了实惠,真真正正的到了救命钱,合作医疗真是好啊!明年我们还要入。”

“新农合”实施四年来,还有很多个像陈跃敏一样的农民,命运的捉弄把他们推向了病魔的面前,在与病魔较量的同时,家中的经济压力让他们精神上备受折磨。这时,“新农合”的报补偿款给了他们继续与病魔斗争的信心,让整个家庭为之振奋。

 

不断发展,给农民带来实惠

 

    让“新农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新农合“组合拳”不断完善,最大限度为农民带来实惠,给新农合增添活力。提高筹资额度,它增强了农民抗击疾病风险能力。将筹资额度从原来的50元提高到了2009年100元,个人出资由原来的10元提高到20元,同时也相应提高了报免比例(乡级70%——80%,县级60%——70%,县以上45%——60%),年度封顶线由原来的2万提高到了现在的3万。

    几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对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和对基金的封闭式管理,确保了基金的安全,真正把有限资金全部用到参合农民身上,最大限度地保证了参合农民受益。同时,加大政府财政投入,不断推出新的就医惠民政策,属贫困群体中的参合农民在市惠民医院(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门诊就医享受“一免三减”(免收挂号费,门诊诊疗费、检查费、药费减免25%),住院享受床位费减免50%。同时,在惠民医院住院的参合特困农民的住院费用,按新农合政策报免后,仍可到惠民医院减免自付部分的35%-40%,而且对其中的一类特困农民在惠民医院的住院费用报免起付线已降为500元,比同级医院最低起付线还低300元,给参合农民带来了更多的实惠。仅2008年,农民群众就得到了396.8万元的优惠。

    满城县满城镇谒山村农民李红斌,有着一个幸福的四口之家。他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可因心脏病突发,2009年1月31日住进了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这一病,家里的积蓄全部花光,还借了两万多元的债,自从做了心脏动脉瓣更换手术,不能干重活,一剧烈运动就气喘,家庭的重担全落到了爱人身上。妻子为照顾丈夫方便,不敢出远门,只在本村周边的厂子里打零工,上一天的班有一天的钱,歇班没钱,月收入不足一千元,来贴补家用。如果不是新农合给他补偿了15755.49元,他们的生活将举步维艰。当问到他对新农合的看法时,他不住的说:“入新农合真不赖,这项政策对农民真是好,这次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

 

完善制度,“1带X”改变农村医疗环境

 

    “1带X”帮扶工程给农民带来方便,给卫生院带来生机。新农合制度试点前,大多数乡镇卫生院缺少人才、技术低下、设备简陋、经营不济等问题,面临着生死的考验。为此,从2006年开始,保定市卫生局整合资源,重心下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1带X”帮扶工程,组织12所市直医院对口帮扶6个贫困县的36所乡镇卫生院,36个县级医疗机构与120所乡镇卫生院结成帮扶对子,逐步建立起了“1个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帮扶2个以上乡镇卫生院”的“1带X”工作机制。3年多来,通过“帮管理、传技术、送物资、搞培训”,先后向有关卫生院赠送价值120.3万元的设备,诊疗患者26.7万余人次,带教手术567例,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6项,组织专题培训、讲课362场,乡镇卫生院综合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农民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较高水平的服务。2008年,乡镇卫生院参合病人流向率比2007年增长78.24%,住院补偿基金流向率增长165.64%。

 

    四年多来,在新农合制度的落实上,市卫生局做了大量积极的探索研究,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规范定点医疗机构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2007年,我市制定下发了《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疗机构监管办法》、《加强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人医疗安全的意见》和《违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行为的处理规定(试行)》,这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管理办法,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与监督效率。在新农合制度建设中,他们总结推广了新农合“123456工作法”,即:确保一个核心,防范两个风险,做到三个过硬,抓好四个层面,搞好五查一报,建立六个机制。总结提出了“抓两头、促中间”的监管模式,即:加强对市级医疗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监管,促进县级医院的自律,侧重对市、县、乡三级医疗机构的次均住院费用及目录内用药的检查监测,对乡镇卫生院加强巡回稽查和数据监控,及时分析异常现象。这些做法确保了我市新农合制度始终保持良好运行,确保了参合农民在现有政策条件下最大限度受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