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输血”“强健”乡村医生

标签:
乡村医生财政补贴东源县针灸推拿莱阳市中医医院左腿治杂谈 |
分类: 乡村医生 |
http://www.cmda.gov.cn/d/file/p/2008-12-11/0aefacaf91ee32da2a2afd18aff6f6f9.jpg
“现在乡村医生的服务态度就是好。”说起现在乡村医生的为民意识,肖阿婆感到很满意。
类似肖阿婆的赞誉之词,欧木先在一年来的时间里不知听到了多少回。
“现在乡村医生的服务意识比以前强多了,待遇提高了,再加上定期培训,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和医疗水平确实提高较大。”灯塔镇医院院长谢运华说。
“东源县258个乡村卫生站有80%达到了甲级卫生站要求。”东源县卫生局局长陈胜兴不无骄傲地说。
自去年7月开始实施《东源县农村卫生站医生补贴办法》方案后,该县乡村医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在悄然改变,随着东源县对乡村医生培训力度的加大,该县正朝着“2010年全部乡村医生要拿到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目标迈出坚实的步伐。
乡村医生每年补贴1.2万元
据陈胜兴介绍,结合省、市有关政策规定,从去年7月起,东源县在全县范围内实施对村卫生站医生补贴政策,补贴对象为经注册的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每个行政村一名。列为补助对象的行政村卫生站医生,每人每年获省补贴1万元,市一次性补助1000元,县补助1000元。
由以前要完全“自理”一下成为享受政府财政补贴的宠儿,乡村医生无疑成了受很多同行羡慕的香饽饽。乡村医生 “身价”看涨,很多取得行医资格、以前开私人诊所的医生都瞄上了这个“金饭碗”。
“不是每个取得行医资格的乡村医生都能捧到这个‘金饭碗’。” 陈胜兴说,该项政策正式发文实施后,东源县制定了严格的考核标准,遴选村卫生站乡村医生。
陈胜兴介绍,在选择村卫生站乡村医生人选时,该县由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卫生院会同村委会、村民代表根据“公开、公平、择优”的原则确定补贴对象,补贴对象的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岁,已在村内长期服务并得到群众认可的乡村医生优先考虑。对象确定后,由县卫生、财政、监察部门审核,同时在县卫生局、乡镇人民政府、乡镇卫生院和村委会张榜公示,并在县政府公众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后,如果社会各界没有疑义,由县卫生、财政、监察部门将确定的补贴对象名单上报市卫生、财政、监察部门,确定后报省卫生、财政、监察部门。
陈胜兴说,省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用于专项补助列为补贴对象的行政村卫生站医生,并直接支付到补贴对象个人账户。
“现在我已拿到存折了。”灯塔镇黄布地村卫生站医生欧木先乐呵呵地说。
据统计,东源县目前有330名乡村医生,该县有258个行政村,根据省有关文件和遴选结果,该县有258名乡村医生享受这一补贴。
“金饭碗”并非“铁饭碗”
随着待遇的提高,乡村医生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根据有关规定,实施乡村医生财政补贴政策后,村卫生站必须接受县卫生局及乡镇卫生院的业务管理,积极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并承担本行政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合作医疗等工作,村卫生站医生要根据乡村医生基本用药目录,规范用药行为。村卫生站医生要积极参加县卫生行政部门和乡镇卫生院组织举办的业务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在今年县卫生局组织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动员大会上,我首先强调的就是‘金饭碗’不是‘铁饭碗’。”陈胜兴说。
陈胜兴介绍,村卫生站不仅要服从县卫生行政部门及乡镇卫生院的管理,还要按照县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村卫生站医生考核办法进行严格的考核,“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数量、质量情况和群众的满意度是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在县卫生行政部门的年终考核里,任何一项考核不达标,那么考核对象就会失去这个‘金饭碗’,而搞得好的村卫生站可列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定点门诊。” 陈胜兴说。
根据县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考核办法,对年终考核不合格的乡村医生,该县卫生行政部门提出限期整改;如果连续两年考核不及格,就取消该乡村医生享受财政补贴的资格。
对乡村医生的年终考核,该县主要从村卫生站的硬件建设(业务用房达40平方米,诊室、注射室、药房三室分离)、是否规范各项管理制度、能否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是否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卫生防疫、是否配合开展农村合作医疗、是否开展健康教育和爱国卫生运动、村里的公共卫生情况及群众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
补贴政策和考核办法就像“拍皮球”
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用手拍打皮球时,用力越大,皮球弹得就越高。在谈到对乡村医生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和推出系列考核办法后,东源县灯塔镇梨园村卫生站医生魏俊生用“拍皮球”来形容他的感受。
魏俊生说,待遇的提高给乡村医生带来了动力,但乡村医生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压力也越来越大。一方面,乡村医生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乡村医生要承担本行政村公共卫生信息收集与报告,协助乡镇卫生院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合作医疗等工作,责任重大。乡村医生就是在动力和压力中摸索前行。
在谈到县卫生行政部门对乡村医生实施的考核方案时,魏俊生说,考核方案看似简单,但涵盖了很丰富的内容。“除了配合上级卫生部门开展防疫活动、爱国卫生运动,动员并协助送孕妇到镇卫生院住院分娩、本村有重大病情要及时上报,为本村小学生建立健康卡并每年进行一次内科检查,这些都是乡村医生应尽的义务。”
“不过自己尽的义务越多、服务质量越高,群众的信任度也越高。”灯塔镇黄布地村卫生站医生欧木先透露,自乡村医生财政补贴激励政策和考核办法出来后,由于服务质量的提高,现在每天的病人由以前的8至10个增至15至20个。
“我们有点小病小痛都在村卫生站看医生,这里服务态度好,收费也不贵。”说起乡村医生的服务情况,灯塔镇黄布地村村民肖阿婆不禁竖起大拇指。
“现在误诊的现象基本没有了。”灯塔镇医院院长谢运华和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感受。谢运华说,以前乡村医生遇到一些比较重大的疾病,大多会让患者在自己的诊所里打几天吊针,看实在没效果才建议到镇卫生院或县医院就医。现在,乡村医生一发现重大疾病都会及时上报,劝重病患者及时到镇卫生院或县医院诊疗,为及时治疗争取了时间。
2010年乡村医生须“达标”
4月16日,东源县卫生局在东源县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举办第四期乡村医生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卫生法学、农村初级卫生保健、诊断学、内科及农村合作医疗知识等,该县330名乡村医生参加了为期3天的学习。
“之所以要举办乡村医生培训班,是因为东源县乡村医生的学历大多是中专以下,少数才有大专以上学历。”在解释举办培训班的目的时,陈胜兴如是说。
陈胜兴坦言“家丑”不怕外扬,虽然该县330名乡村医生都在2004年通过“省考”取得了乡村医生合格证书,卫生站的硬件建设也80%达到甲级卫生站要求,但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偏低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医疗器械比较落后,都是“老三篇”(体温计、听诊器、血压计),中医药业务开展不普遍,小部分乡村医生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对乡村医生加大培训力度,是提高业务和职业道德水平的“良方”。
据该县卫生局统计,不仅东源县卫生局每年要举办好几期培训活动,各乡镇卫生院也会对辖区内的村卫生站乡村医生进行培训。
灯塔镇医院院长谢运华介绍,该镇每个季度都会举办一次乡村医生培训活动,为乡村医生提供更多的业务交流机会。
陈胜兴表示,东源县举办的培训活动较多,该县乡村医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普遍较高。据该县卫生局统计,东源县这次举办乡村医生培训活动,全县258名享受财政补贴和72名未享受财政补贴的乡村医生均参加了培训。
“未享受财政补贴的乡村医生也参加培训,一方面体现了他们的自我提高意识,另一方面对258名享受财政补贴的乡村医生起到了触动作用,使捧着‘金饭碗’的乡村医生感受到‘追兵’的压力。”陈胜兴说,以前该县举办培训活动,只有2/3的乡村医生参加,近年来的培训活动,乡村医生基本上是全员参加。
对县卫生行政部门和镇卫生院举办的培训活动,东源县乡村医生大多感到受益匪浅。“感谢党和政府对我的信任,除了享受财政补贴外,还让我得到了这么多的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我现在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很多。”谈到培训学习的收获,灯塔镇黄布地村卫生站医生欧木先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国务院制定的《乡村医生管理条例》规定,到2010年乡村医生要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陈胜兴说,“东源县卫生系统举办的乡村医生培训班,就是围绕这一目标要求展开,使乡村医生成为名副其实的开展农村医疗卫生保健工作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