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闪光点、野心、道德

(2019-05-21 14:03:46)

我大学一年级即将假期的时候,问系主任张平老师假期作业?张老师说:“小苗,保持你身上的闪光点”。这句话,让我知道了,我的与众不同有多么的可贵,他们对我的喜爱与欣赏,也正是因为我与其他人的不同,而这种种的不同,都是因为我独一无二的成长

关于闪光点、野心、道德

去北京读了大学,没有任何一个老师,打压我的特点,似乎所有的人,都在用他们的方式对我说,我的与众不同有多么重要。没有遇到过任何一个老师对我有过羞辱或者不良的心理暗示,他们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在承认在欣赏那个与众不同的小苗

 

所以我一直在孤独的似乎永远是一个人,用老师们的传承去面对我的学生,去面对我世界里面所有的灵魂。即使我也会怀疑我方式,为什么我的善意让很多人丧失了自知之明?并得不到被尊重?为什么我的方式,让我有时会感受到难过?可是我知道,绝不可以去激活学生们骨子里面的谄媚与奴性,在中国的很多孩子们已经很不容易了,给她们心里种下一颗种子就好。也许他们会如同我,几十年后,才会生发

我的一个好朋友,单亲,抚养女儿,现在女儿在英国读书,这么多年,她孤独吗?她因为脱离了大众的归属感而孤独吗?并不!我看到的是她的快乐与幸福。而我知道这种幸福,不属于大众的定义,每个人只需要活给自己,向内生长


前不久买了很多日本碗,卖家是个女生,她让我知道,每顿饭,餐桌不同款式的碗,制造出来的仪式感,看起来每一个碗的孤独,其实这才是存在更好的方式


我们婚姻的目的是,生育还是生理需要,还是向大众的认知妥协?这个世界多少人都在婚姻里面,饱尝孤独,在繁华的世界里,在大众认知的融入中,走进了小时候所厌倦的人生

 

你怎么看待野心?答金雨问!

“很多人的狂妄无知或者在自己的世界里、自己所创造的框里面看上去很好,虽然看起来似乎已经成为了艺术家并有了自己的圈子,可其实同性恋也有自己的圈子,的士司机也有自己的圈子,厨师都有。


其实艺术家是什么?我相信真正的艺术家,是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是艺术家的,并给予自己冠上艺术家的标签!如同民大那个伪娘的作品,如同凌晨一群看起来脱离了大众的小众,貌似在追寻与探索生活与艺术,那就不是野心。


野心一定是真正的建立认知与自知之明匹配,那么你可能会问,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认知?建立野心或者拥有野心有很多种方式,大艺术家,都是生活之中低调内敛,严谨谦卑,极度自律!请注意,极度自律。


凌晨我只看到一群脱离了大众的一小撮,在奇葩的彼此寻找共鸣罢了!我也看到了很多苟且但自以为是的人!回到国内,不要被貌似的孤独所同化,一切都可能是假象”!

关于闪光点、野心、道德

关于道德

当道德变成一种表演,就是作假,就会变成各种形态的演出,就会让最没有道德底线的人变成最有道德的人,语言和行为开始分离。

 

读书可以看到有跟我一样思维方式的人存在看起来遥远而其实很近的地方,我一直不愿意出书,写论文,评职称,甚至是领导,一旦我被给予了命题,给予了框架,我就失去了全部的灵感,再也写不出来了!其实写论文,评职称,真的很简单很简单,但是就是这一步,我如论如何也走不出来!

就是我不喜欢有预知性的描写与表达方式,我习惯于顺着自己的即时性感受,去不断的发现,而一切都是未知的!当然金雨说她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很好,她有不同的意见!

关于闪光点、野心、道德

《孤独六讲》用两天时间缓慢的读完第一章《情欲孤独》,我会思考,还是会不由自主的去想我的爸爸,一生的孤独,也越来越的懂他根本不会寂寞虽然看起来很孤独的他对我的影响力!这几年最早读懂爸爸,应该是日本电影《入殓师》,死去的爸爸,手里面紧握的小石头,一生都被误解与扭曲,而爸爸选择了离开他和妈妈,独自一人海边终老!其实更早的时候,也在思考爸爸的人生,他给予的我到底是什么?什么样的品质才可以支撑我遇见今天的繁华。

 

爸爸具体给予了我什么?良好的基因?意志力?还是把孤独种植在我的骨血里面慢慢生长?我也会思考,为什么,我从小到大,一直都可以是最优秀的状态,来面对我的世界,而这样的第一,在我踏入世俗的世界,遭受的种种原本感到难过的对待,又是什么样的力量,可以让我从无数次的绝望、低谷、深渊挣扎着爬出来?


12号上午苗苗给我发来了短信息,爸爸,我们家被人侮辱了,你的小公主被人嘲讽了。我回复:任何人的思想、语言、行动,只代表她们自己,我们认为我们是谁,这很重要!


蒋勋说:“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一半,因为你会从他们身上找到一部分与你生命另一半相符合的东西,那时候你将更不孤独,觉得生命更富有、更圆满。


孤独并非寂寞,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孤独
后一篇:何以为家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