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自带光环?
(2017-06-22 09:16:20)
标签:
育儿文化情感教育健康 |
开始发觉好多人似乎对我恋恋不舍,但我还是很能分得清,该做什么又不该做什么的界限,之前对我很是热情的农场场长来这里开农科会,晚上陪着他吃了饭,他倒是喝了一瓶白酒,我不爽,喝那么多青岛话不就叫酒彪子吗?而我还是一杯红酒虽然不得不被动的频频举杯,到了最后,还是剩下大半杯,我不喜欢喝酒不喜欢被消耗,即使对我很好的人越来越多,可这都不是成为消耗我让我损耗我身体的理由,我喜欢保持距离,太近了,不爽,不近不远最好,性情中人的界定不在酒上,而是在处理问题上,就像这个农场的厂长的双胞胎儿子高一,准备学美术,给他们联系了最好的培训机构,而且都是免费,这就是我对人的应尽之情,而不是习惯与大众势力下的所谓的惺惺相惜,难舍难分,其实一旦越是这样,到了最终,真正需要的时刻,便逃之夭夭。
我喜欢把人性一阵见血的剥离出来,看起来惨不忍睹,实则不然,因为我不喜欢去麻痹自己,给自己一个所谓的理由,让自己沉浸在大众势力下的安全区,我更喜欢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的世界,去审视去看待去处理去思考自己。
我不喜欢交往,因为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所谓的朋友,独善其身便会自带光环,不奉承,不迎合,不客套。一意孤行的节奏,看起来不近人情,其实帮助就是真的去改善生存的质量,而大众的定义是,那种可怜的友谊便是说尽了称兄道弟的话,喝太多的酒,似乎这样就是一种真诚,其实,这都是一种傻逼的表现罢了。
我没有感情吗?实际我最有情,我讲究平衡,我喜欢给别人帮助,在我不损害自身快乐与情绪并能达到平衡状态下实现帮助,这样最好。我好冷静呀,其实谁又能帮助了谁?为什么要靠别人帮助,为什么不自带光环?
凯凯昨晚十一点来我家说是农场场长没喝够让他找我喝酒,半夜三更的,再三告诫与他,这样的场合以后不要叫我了,就说找不到我。我喜欢安静,对我好的人来了就来了,自己忙自己的事,不要去打扰也要有自知之明的不要去消耗我。我知道了,如果我想,我便会轻描淡写的见见,街角的咖啡厅碰碰面便是极好,没必要用喝大酒的方式表达对我的情谊,我如果帮,便会帮助你在根上解决问题,如果不帮,那说明两个问题,一我不想,二我没力量,便是如此,So
ea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