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灿烂的阳光下
 (2012-04-17 14:11:22)
	
			
					(2012-04-17 14:11:22)		
不到七点阳光就开始铺天盖地的泛滥起来,给老婆做了早饭把她送出去上班,我则把被褥全部打开暴晒在室外的晾衣杆上,我想晚上当老婆钻进被窝之际一定能感受到温暖而舒适的爱意,快快的进入到梦乡里,想必在她的梦里一定也会是暂时忘记了我即将要离开的现实,是呀,虽然她已麻木,但是现实是我明天又要走了,再一次离开她去奔赴远方去进行我的那如同行尸走肉般的也许是斗志昂然般的工作中去了。
 
那么好的天气可别浪费了,从凉爽的房间里钻出来就立刻感受到了夏天的即将来到的气息,312路随即而到,半个小时后我则站在了中山公园门前,今天主题之一是赏樱花,周二的上午公园里也照旧躲避不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傻了吧唧的游客们昏头转向的昏头昏脑的跟随着人群中摇晃的红黄蓝白各色的小旗一窝窝的涌来,随即一窝窝的转瞬即逝。
 
看惯了日本博友们所写的日本樱花,其实能够吸引我的只是以樱花做背景的游客,游客们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其实是我永远好奇的,日本的樱花马路两边连成片,花冠与花冠之间连接在一起,实在是可以让人忘情的沉浸在其中,好多游客都是盛装打扮,那么的精致,而在青岛的中山公园里的景色却是大不相同,也许这个时日还不到樱花全部开放的日子,一条樱花之路走了没几分钟心里还没开始欣赏起来便走到了尽头。
 
这个短短的樱花之路上的大多数的游客们则成为了樱花树下的表情木讷流水的道具,一个个硬装着兴奋或者表情呆板的道具们或用手生硬的掰着枝条,樱花们也随即随着粗鲁的肢体动作纷纷的在这个原本刚开始绽放生命的大好季节里纷纷的又不失优雅的飘落地上。
 
一对坐着轮椅的很老很老的老头老太太也被儿女们推到了樱花树下,轮椅上的老头看着另一个轮椅上的老婆呲牙咧嘴的笑着完成了儿子相机的一个作品,这也许是不久的将来墙上的一个挂着黑纱的道具了,此刻我则坐到王子酒店的咖啡厅里,放眼窗外望去,刺眼的阳光与那伴随着春风波动的蓝蓝的大海心也随之泰然起来。
 
是呀,大家都在生活中,大家无一例外的从一出生就开始走向了死亡,可是每个人的心态又是那么样的不尽相同,生活中的美好还是痛苦其实不在于我们所处的环境,不管是糟糕还是恶劣的生存环境都不可以影响到我们或者强大或者衰弱的心,难道不是吗?
 
我们生存的年代前所未有的空前和平与繁荣,是呀,我们还可以活着,还没有因为晒着太阳而去被收取阳光税,呼吸着或许各种重金属超标的空气,还没有被收取到空气税这难道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
 
我是一个很喜欢观察生活的人,每个人的谈吐、衣着、举止、走路的姿势、快慢、眼神等等,我都能迅速的判断出这个人的性格、受教育水平、包括经济状况,连带着这样的初始判断我会进一步延伸这个人以这样的性格回家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这样的性格能够有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以这样的初始判断这个人会找一位什么样的妻子或者丈夫,她的社会地位又是如何,这都是我乐此不疲的思索的,你拥有一双大眼睛,有的人看到了表象,我则喜欢去看表象之后的延伸。
 
312路公交车上一对母女上车之后,女儿穿着很精致,很有品位,不浮夸但是一看就是品味还算很不错的,容貌也姣好,后面跟着一个穿着皮衣的也很捯饬的很洋气的老女人,可是我看到了老女人那满脸的来自农村去辛勤劳作的沧桑,这是后天怎么也掩盖不了的,老女人与三十多岁的女人不论是在车厢里哪个位置的停留,都一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我已开始在想:她们两个是毫不相干的人。可是不久我就否定了,因为年轻的女人一句低低的但是含有杀伤力的话传了过来,所说的是让那个老女人把拎着的大大的沉重的兜子搬到一个相对于稳定安全的地方,随之老女人怯怯的执行了,不久来了一个座位,老女人坐了下来,年轻的女人站在离她不远之处,这时候她们开始偶尔的交流了,大多数都是年轻的说,老的支吾着执行。
 
这时候我判断出来了她们的关系,是母女关系,年轻的说:五月份我能回家住两天。老的喉咙里支吾一下,过了不久怯怯的说:你爸下周过生日。年轻的一定是女儿了愣了一下:几号?老的不在说话。
 
不久年轻的女人坐下了,再不久她身边的人起身下车了,年轻的头也不转的说:坐过来吧!老的马上提留着大带着靠在一起坐了下来,这时候她们之间那种貌似的无形尴尬这才轻松起来,你们都看明白什么意思了吧?我想:这一定是女儿发展的不错,但是再怎么打扮满脸诚实憨厚的母亲都会给她制造不少的尴尬,是呀,生存在这样的一个貌似国际化的种树大城市,母亲在她身边的存在都会让她的气场受到不小的冲击。
 
最近我经常的感到悲观,因为我已经开始意识到死不可怕但是不能够无疾而终才是可怕的,我所经历的一切活人变死人的过程都是痛苦的患上各种癌症倾家荡产的死去,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我们的食品、我们的空气、我们那被称之为生命之源的水、我们的大大小小无孔不入的各项可以接受到的一切之一切都在剧毒中隐身得变得富丽堂皇或者华丽无比,我们早已不再浑然不觉的又不得不去接收着这样的现实,实在是一件很可怜很可悲的事情。
 
不久前看的一个电影:追风筝的人。看了感受很多很多,其一就是阿富汗的孩子与美国孩子的对比,一边是战火纷飞,一边则是悠悠然的生活在天堂之中,看似阳光灿烂的生活着的我们不也是正在逐步逐步的被各种指标所侵蚀着,最后不都是无一例外的在病痛中死去吗?
 
所以说呀,有能力一定出国,有能力我也要让我们的孩子在那真正的阳光下所去灿烂般的生活。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