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阅读走进生活

(2010-05-19 17:08:53)
标签:

育儿

教育

观察生活

儿童读物

绿豆

现在社会很浮躁,我本身是很少读书的,第一没时间,第二也耽误时间,一般情况下我是读着读着就睡着了,可是嘴里为了应付孩子开始胡言乱语,连我自己都不知道在说些什么了,倒是在孩子的大笑中清醒过来:爸爸,你瞎讲。

 

是呀,我不喜欢读书,从小还行,喜欢读故事书,长大了却极其厌烦读书,都说读史书可以明智,可是我早就知道史书有多少是真实的呢,不都是这一朝代再推翻上一朝代之后,重新修改历史吗?这里面我们听到的读到的有多少可以相信呢?

 

再说一说前几天热炒的张悟本的养生学,我早都发现一个道理,那就是他的节目播出之后,他的书开始热卖,全国绿豆都开始涨价了,我不止一次的说,这个张悟本就是个骗子,他家是种绿豆的,哈哈,其实后一句我是在说笑,结果现在的声音都传来了,全国绿豆涨价跟张悟本有很大关系。

 

先不说这个是非曲直,这个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你听到的不一定是真的,你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面对那么突然热捧的事物,你一定要冷静,千万不要跟风,中国人就是这样的一种精神,非常的可怕,那就是太会跟风了。

 

你往天上看,别动,二十分钟周围全是人,都在仰头。这个事情大家听过吧,这就是严重的中国人劣根性,所以面对各种儿童读物我,我的第一想法就是冷静分析,在选择给孩子看。

生活中我愿意用心用眼睛去观察生活,去体会社会,新闻联播一般不看,都是国内一片大好,国外人民水深火热的报道有啥营养呢,所以电视我也不喜欢。

 

但是孩子是需要读书的,通过阅读拓展她的想象力,我也不可避免的随波逐流了一把,但是儿童读物这样的书可存在很多弊病,国内的都大都是以教育为目的,实在让我感到厌倦,谁喜欢被教育被领导呢?我想我这样的情绪带给孩子也不会好到哪里去,我教孩子去观察生活、去体会生活,她太小,感受不到多少,谁给她糖吃,她就会对谁好,所以我自己制定了独特的阅读方案。

 

我的教育孩子阅读能力提高的手段就是:在表演中体会书中的故事人物。

 

怎么做呢?其实大家都知道,你们都看过儿童剧,就那样,把熟读的书牢记心里,可孩子一起表演,你可以演小红帽,我可以演大灰狼,妈妈可以演生病的外婆,姥爷可以演猎人。

 

就这样孩子不仅仅从思维中认知了这样的故事,也同时学会了表演人物,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表演,我认为把阅读搬到表演中效果更佳。

 

人生只有一次,表演可以体会多种人生、动物生,小猫什么样子?比如说猫吧,猫走路什么样?是年轻的猫还是老年的猫?它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走路的姿势都不一样是不是?如果孩子不知道猫走路什么样子,那么我们就带着她去花园看看,去观察、去模仿。是有病的猫还是怀孕的猫?你想演一个什么样子的猫?

 

再拿小红帽举例:小红帽是多大的孩子?书中没有介绍,我们就要帮助她分析,孩子说7岁,那么好,我们就可以问她,七岁的孩子自己去森林,爸爸妈妈会不会呀?大多孩子都会说不让,妈妈不放心,我们这时候就可以告诉他:孩子要勇敢,机灵,等等等等手段教育她,然后问:七岁的小红帽走路是什么样子?心态什么样?孩子肯定也不知道,那么我们就可以帮助他分析,你看看你刚出生的时候,还不会说话,一岁之前会爬,二岁会走,三岁上幼儿园,你再去看看四岁的小朋友什么样子?七岁的小红帽应该什么样子?还又要问她:小红帽为什么被大灰狼骗?因为她单纯、善良,所以我们不要别人说什么就信什么,要自己加以判断分析,知道吗?

 

你们看看,一个小红帽可以挖掘出来这么多东西可以学习,我只是举个例子,其实还可以挖掘更多的,比如问她:大灰狼几岁了?他吃饭没有?几天没吃饭呢?大灰狼为什么再问完小红帽姥姥家地址之后直接吃掉掉红帽。而是吃掉奶奶之后再吃掉小红帽?还可以问她?大灰狼为什么吃完他们之后就睡了?可以告诉他:人吃多了大脑会缺氧,会产生困的感觉,所以不要每顿饭吃那么多,要吃七分饱。再问她:猎人家住哪里?多大了?为什么狼吃完小红帽和奶奶之后他们没死?猎人拿刀子划开狼的肚皮时候,狼问什么不醒?

 

总之每一个故事我们家长都可以深度挖掘出来很多东西,太多了,我想这样比单纯的阅读强多了吧?

 

让孩子自己去选择、然后自己去表演,自己去判断,岂不更好?大人不要干涉孩子对书里面的动物或者人物的理解,孩子的世界和我们大人的视角绝对不一样的,别干涉,让他们尽情发挥。

 

这样的后果只有一个,孩子在表演中充分体会了各种人物、动物的心态,他长大后,才会更好的认知现实、认清自己的状态,也不会上当,也不会失去自我,永远知道,他处于各种环境应有什么心态去面对,这样他会更好的调整自己。

 

如果单单阅读的话,孩子对故事的理解就会太单一,小时候的表演经历可以让他充分体验各种人生,岂不更好呢?

 

所以我倡议讲故事不要干巴巴的讲,要把情绪、肢体、语调、甚至服装道具都调动起来,那么孩子一定会充分理解每一个故事的同时也能体会到他们所表演的人物、动物的心理。

 

这样阅读的好处就是:这样的好处就是,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得到了增加,人生的阅历虽然刚刚开始,但是早已比其他同龄的孩子能更睿智。 

 

现在孩子只要一拿到书本,头脑中就会出现很形象的人和物的影像,而且特别愿意把她们从书本里搬出来并表演出来,每一本书孩子都愿意津津乐道的要求我们大人配合她去表演。以前我们是带动她,现在孩子是强迫我们,虽然演出一场戏下来很累,消耗不低于500卡路里热量,但是看到孩子脸上呈现出来内心的幸福和满足感我认为真是太值得了,一本书10块钱的话,我们能用这样的方法玩出200块钱的东西出来,甚至更多,呵呵,何乐而不为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