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训练孩子观察力的重要性

(2010-03-29 10:48:56)
标签:

育儿

教育

观察能力

铁轨

每个人经历、成长过程都不一样,所以每个人教育孩子的手段也会不一样,育儿博客的爸爸妈妈们通过博客相互交流育儿心得,完善自我,真好,混迹育儿博客半年有余,观念上得到很大的完善,那么我也不能继续保留是不?今天教教大家如何训练孩子观察力。

我的大学有一门专业是戏剧表演,任课教师都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们,毕业至今十多年,仍然感觉到受益匪浅。

学了那么多知识,不去在孩子身上实践的确很浪费,社会上有各种办班的,其实很多我们自身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我们大学第一堂课就是观察人物,模仿动物,也就是最后要练成一个人一走一过,通过穿衣、眼神、言谈、举止等等细微的动作,能迅速他是什么文化程度,受教育程度,性格什么样子,又是什么职业,通过这种性格他在事业上、家庭上能有什么样的故事,能走多远。大学的时候我们经常跟在一个人后面走很远,去观察他,要不就是去大街上装疯子,要饭等等,去体会这些人物的心态。

兔子什么样子?就是把双手竖在脑袋上跳这么简单吗?仔细观察,彻底杜绝传统误导。

包括一个路人走过去,你在回忆的时候能迅速说出他穿什么款式、颜色的衣服,鞋子什么样的。

确切的说是前天我开始无意识的教孩子这些东西。以下是我自己揣摩的,写下来供大家参考借鉴。

1听力训练。

前天在回家爬楼梯的时候,孩子由于刚爬山回来累了,让我抱抱,我便想出一个小游戏激发她上楼的兴趣,我拿出爬山准备挖野菜的小勺子,先给孩子敲了敲木质楼梯的声音,又敲了敲大理石地面的声音,玻璃的声音,铁架子的声音,丸子都一一听过,我便让她闭上眼睛听我敲打的声音,说出是什么东西,测试全部通过。回到家里丸子兴趣盎然,仍然拿着小勺子敲击各种东西让我听,我有的时候都会听错,孩子一到这时就兴奋的叫着:爸爸,错了。然后让我敲她闭眼睛听。

自我认为这样能训练她耳朵对各种事物的敏锐、准确的扑捉能力,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故事,说国外的一个音乐家小时候每天都坐火车去上学,有一天他听到铁轨声音不对,大喊停车,结果真的是铁轨出了很大的问题,孩子的举动挽救了整个火车的人。

2训练观察能力

虽然很强的观察能力是我们搞艺术表演的大学生都需要学习的,但是我想这些行为一点一滴都应该从小培养,培养她一个良好的观察能力,我想这样对她长大一定会有用的。

①回家要问幼儿园班上来几个同学,其中他们穿什么颜色衣服。

②每个同学都是什么性格,喜好。

孩子不懂性格,可以说甲说话大声、衣服脏,乙不爱说话,总哭,丙什么事情都爱跟老师告状,上幼儿园偷偷带零食和玩具,丁喜欢咬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每天都要求孩子回家描述一下,时间长了他的观察能力可想而知,我想这样训练对于她长大一定会有很大帮助。

昨天和青岛几位教育系统的政协委员在朋友开的别墅酒店边吃边谈到十一点,其中他们对孩子在社会上学习各种班的意识和我的观念是一致的。

①艺术班只要是以上电视、参加演出为盈利目的的基本都学不到什么,这只是一个噱头,吸引家长的目光,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能上电视就是好事,而根本不考虑自己的孩子是否能学到真才实学。

第一浪费了时间,第二耽误了孩子有效地、短暂的童年吸取营养的阶段。前几天报纸说一个孩子出生后被母亲跟鸟放在一起养,结果到了13岁才被人举报,把孩子救了出来,这时候孩子完全丧失了说话等等学习行为的机会,直到这个孩子长大到死,也只学会一两句单词。

所以幼儿教育是黄金时间,最佳时间,可现实是社会上很多家长很盲目的一窝蜂状态,认为人多就是好的,能上电视就自豪,殊不知害了孩子。

大学毕业到今我办了不少舞蹈班,可是很少带孩子们演出、也从不带孩子考级,第一我告诉家长考级没用,如果他们认为有用,就去那个有用的地方学习,我每年都会接收一些考到舞蹈最高级13级的学生,我这里几乎成了老弱病残的康复中心了,这些学了十多年的孩子在我这里,连一个初学半年的小孩子的专业水平都不如。第二我也没时间带他们考级,搞些虚的东西,我的精力有限。

从小就让孩子知道学到本事将来就是自己的,沽名钓誉的最不可靠。可别让我们的孩子跟我们大人一样为了评职称弄虚作假,请人替考英语,抄袭论文了。

我这个老爸只能尽力让小丸子在我的羽翼下一尘不染,干干静静的成长。能知道社会的是非,所以还是标题那句话:如何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孩子有了良好的观察能力,对自我、对周边事物、对社会都会有较清晰的认识,只有认识到了,才不会盲目,才会不被很多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我想这才是最大的咱们父母给与孩子的财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