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博友学校校长年龄段上会教育 |
前几日获悉教育部重新修改了小学生入学年龄的的规定,心里非常的高兴,因为我的孩子是11月19号出生的,如果不找关系就得比其他学龄前儿童晚一年入学。今天下课后看了些博友关于这个报道的意见,现在我也说说我的想法。
我的孩子差2个月19天就得晚一年入学,这样就会产生很多问题。
1:在幼儿园多读一年,而其他的小朋友都上学了,这样孩子对心理上会产生影响,自卑或者其他。
2:有些家长们为了预防孩子产生这样的心理,就会托人找关系,提前入学,这样的做法就会产生大家心知肚明的腐败现象,送礼受贿的现象肯定发生。家长们的钱不是流进派出所户籍管理员那里,就是流向学校校长那里。
3:一步晚,步步晚。晚上小学一年,就会晚上大学,晚上研究生,晚工作,那么其他的年龄段的孩子都工作了,我们还在校园里,心里的负面影响更多,晚一年踏入社会,那么就会比别人多要磨合一段时间。如果我的孩子在中国工作的话,那么晚一年工作还会早一年退休,呵呵。
4:虽然我不认为我孩子是天才,但是提前几个月入学,我们的孩子的接受能力还不至于如此脆弱,晚几个月就会反应迟钝了、自理能力低下了等等。
但是对于提前几个月入学的孩子家长我还是有些想法的,那就是既然我们的孩子提前几个月入学,那么我们应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学龄前教育方面也要加强一下。
反方的意见说的也很中肯,也有一定的道理,现在转载一段明净博友对这方面的看法,如下:文章出处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95e0100100hdqh.html
首先,我的嘟嘟是个稀松平常的普通孩子,截止目前为止我认为她和其他所有同龄的智力正常的孩子一样聪颖可爱,但绝无天才嫌疑。我也不打算让她试着做“人造天才”。
我这里首先提出一些反对意见,第一你的教育水平,你的家庭环境,你的工作环境,都决定了你的孩子决不能是‘稀松平常的普通孩子’,这是你的基因决定的,那么既然如此,我们不做揠苗助长的事情,但是也不能压苗助长呀。
注重个性的的发展,好的心理健康的形成其实不是上学早晚所能决定的,这些是孩子们身边的环境,家庭环境,父母的文化沉淀,整个社会的背景等等因素所决定的。
现在中国教育失败的现象已经得到很大的改善了,在我们青岛有很多好的小学,重视英语、中国古文化,注重自我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协调能力,人与人沟通能力,我相信再过三年我们的教育模式、体制会更大的得到改善。退一步讲,即使还是没多大变化,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平时的时间培养孩子,塑造孩子的良好的个性,培养孩子的自我情绪调节能力,社团服务精神,团队协调能力,挖掘孩子的潜在能力。
我的孩子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不是神童,也不是超人,但是我就想让孩子不要因为生日晚2个月19天,而晚上一年学。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