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孩子艺术入门之音乐篇

(2009-11-19 10:06:57)
标签:

育儿

教育

胎教

钢琴

莫扎特

中国

首先说艺术这败家的玩意不是强迫的,哈哈,很多家长很累,周末全天充实,带着孩子参加各个班,每个都爆满,不甘于落后,我也趁机发了些小财,其实呢,那是盲从,就像80年代流行甩手疗法,撞树疗法一样,最后把自己的手都甩脱臼了,撞得都快骨折了,脾脏出血了,一个时代一群盲从大军。

比如说家长们都让孩子们学钢琴、小提琴、古筝等等自认为高雅的艺术,其实呢,小孩子懂什么?孩子们会有兴趣吗?他有那个条件、天赋吗?没有遗传、没有胎教等等因素,面对枯燥的艺术孩子们很少有听话的,不听话的后果就是打骂,甚至家长的哭求,换取孩子的怜悯,即使孩子听话,我想说,长大了也不会有出息,因为孩子那么听家长话,他还有什么出息?他还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创造力吗?答案是肯定的,没有。就比如我们学校成绩好的孩子毕业发展的就不如成绩不好的孩子,为什么?因为成绩好的孩子大多数对待老师唯唯诺诺,没有自己的想法,创造力,将来会成为一个匠人,而不是家,这个家就是艺术家、科学家等等的代名词,这样的孩子长大只会模仿,只会听话,只会在中国呆着,因为中国需要听话的人民!

孩子听不懂音乐会,不喜欢音乐,你怎么办?你首先让她听大自然各种声音,大自然的声音就是音乐,人的哭声、笑声、骂声、要饭的声音、赶火车的声音、上访的声音、领导人讲话的声音、小鸟的害怕、高兴、老鼠的窥探、找到食物发出的声音,等等等等,这都是音乐,记住一点:艺术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阳春白雪的东西,没有人会欣赏,也欣赏不了,那必然导致失败,可是仍然有很多艺术‘盛行’,因为现在很多人都盲目,就跟皇帝的新装一样,认为听不懂、看不懂、欣赏不了的就是好的,还装模作样的去欣赏,哈哈,其实呢小鱼有没有声音?让孩子去听听,记得以前看过朗朗自传里说,朗朗对音乐的热爱是来自于动画片猫和老鼠的音乐。

我认识的很多邻居都给孩子买了高档的钢琴,几万,几十万,那不是在给孩子学琴呢,那是在炫耀自己的家底呢,也不管孩子的手适合不适合学习钢琴,最后钢琴成为了家里装饰、摆设,我前一段在业主论坛上想买钢琴,很多邻居争先恐后的都要把琴卖给我,几万的我几千块就能买下,哈哈,因为家长们的喜好变了,他们喜欢另一种摆设,那个摆设更加符合他的地位、身份。

 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完全可以周末抛弃各种辅导班,带着孩子们上山,去森林,去海边,让他们真实的感受到生活的气息,试想,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怎么会不喜爱音乐,现在很多音乐我们的确听不懂,那是因为一部分自以为是的音乐家们把音乐带向了极端。

还是那句话,不要干扰孩子们的思维、不要影响孩子们的判断,我们认为对的只是附和这个社会的潮流、符合这个社会的趋势罢了,而孩子们认为对的,我们却认为是错的,到底谁错?2000多年前的孔子都说过人之初性本善,有时孩子的想法真的像我们认为的那样不对吗?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吧,家长同志们!

上面已经说了如何引导孩子对音乐的热爱,下面再说下接触音乐的时间,钢琴方面越早越好,在3岁半前接触钢琴,因为这时候孩子天生音乐感就很强,稍加引导大多数孩子就能在钢琴上能够自己模仿并弹出来听到的音乐的节奏和旋律,可到了5岁这种天赋就会消失,再来培养她的乐感?孩子就不愿意学习了!莫扎特、德彪西、贝多芬等等伟大的音乐家都是小时候天赋得到及时的开发才导致他们如此卓越!

这也就是说胎教的重要性了,再拿我孩子作比较,我老婆大人怀孕的时候,我就让她听莫扎特小夜曲,外界对胎教争议一着很大,褒贬不一,通过实践,我发现胎教的好处太多了,孩子出生后晚上从来不哭不闹,别的婴儿都要很晚睡觉,苗苗每天准时六点半睡觉,睡觉的时候我放上轻柔的小夜曲,孩子很快就进入了梦乡,跟别的婴儿绝对不一样,很多家长都说看孩子太累了,晚上还要哄着,经常半夜大哭,搞得全家疲惫不堪,这就导致了月嫂价位逐渐上涨等等等等,结果我发现那些烦心事在我这里根本没起到作用,苗苗带给我们更多的是轻松、快乐、感激……

转载一个博友的话:11:12:49
我现在有个疑惑:老公认准了卡尔维特的教育理念。我说这世上太多优秀的人不都是受那本书的教育成功的呀。比如听音乐,一天里,只要他在,就放,我每天全职照顾,真的很烦。我就经常换着听,莫扎特、儿歌.

就这句话来说,我认为那本书不适合中国儿童,也不适合全世界儿童,只适合超人、外星高智慧的人!

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给大家在育儿路上做些参考,不足之处、片面之处请博友们指教!

如何让孩子艺术入门之音乐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