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育儿美食山苜楂包子 |
分类: 美食生活 |
童年的味道是一个人记忆里最深刻的味道。记得看过一篇文章,大意是在过去的年代,一对安徽夫妻去到陕西工作,在那面安了家生了孩子,孩子长大之后,又想方设法举家迁回了安徽。在陕西工作生活期间,这对夫妻经常会让老家的人给他们寄一些家乡的食材,又或者是找人帮忙从安徽捎去陕西。
孩子跟随父母会安徽的时候,都已经十几岁了,他们在安徽长大之后,又想方设法的托人从陕西给他们寄那面的食材到安徽,所以说一个人童年的味道会跟随他大半生甚至终生!
小时候每到春天,各种植物刚刚冒嫩芽的时候,每家每户就开始了向大自然讨生活的开始,或者拿着袋子,或者提着篓子框子,向田野进发,因为那里有他们喜欢的,可以果腹的,甚至说是美味的各种野菜。往往人们最先吃到嘴巴里的野菜是荠菜,接下来就是山目楂了。
山苜楂有着细细扁扁的小叶子,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到五月中旬,是吃山苜楂的最佳时间。在物质生活匮乏的年代,人们会用它包成大包子,这个有着野菜第一品的不起眼的小野菜,据说只生活在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带,除此之外的任何地方都寻不到它的踪影。
记得小时候,妈妈会把它们摘回来,用水焯熟之后,然后在用冷水浸上半天,说是去去里面的涩味,然后放上韭菜,稍微放上一点肉,包成一个个圆滚滚的大包子,包子以皮薄馅大为主,勾着人的舌头!
大自然对人类永远是慷慨的,不知道人们是何时发现这种营养丰富的野菜的,但是听老人讲,从爷爷老爷爷那代人就有吃山苜楂的历史,大自然用他慷慨的馈赠,养活了几代人。
前一阵子去饭店吃饭,最后的主食就是地瓜面山苜楂包子,地瓜面,山苜楂,这种在过去只有穷人才吃的食物,现在以难以想象的身份被摆到的饭店的餐桌上,而且要吃的话还要提前订!
原料:面粉,山苜楂,韭菜,半肥肉。
步骤:
1,面粉放发酵粉,揉好,饧发至两倍大。
2,山苜楂焯水,浸泡
3,山苜楂切末,韭菜切段,肉切丁,放上葱姜末,酱油,花生油,拌匀备用,最后要包的时候放盐。
4,饧发好的面团切剂,擀薄皮,放上很多的馅料,收口,包成麦穗状!
5,蒸锅烧开,捡入大包子,盖盖。
6,18分钟后,皮薄馅大的山苜楂大包子就出锅了,咬一口,野菜香,韭菜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