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这篇王安石的伤仲永,相必很多人都是非常熟悉的。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和儿时的仲永一样“指物作诗”,这就催生了早教。
对于早期认字,已经成为必需的经历。好像同龄的宝宝在一起,我的宝宝不认字,脸上无光。曾经一位60多岁的老人问我:我孙子正在学三字经,背的可好了,你家小孩会吗?他的意思是炫耀?这和“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没有多大的分别。孩子已经成了长辈炫耀的资本了。
幼时孩子是一张白纸,但描画自主权不在他们自己的手中,父母背负着各种利益和权利来主导这张纸。可孩子的好奇和兴趣是不以父母的意志为转移的。有的孩子3岁多认3000多个子,可以进行基本阅读了。有的孩子4岁登台唱歌,有模有样。有的孩子2岁多就能数到100。诸如此类,不一而足。这些成绩固然有父母的辛勤教导,也和小孩本身的对某种事物的敏感程度有关,也就是所谓的天赋。为什么两个三岁孩子一起认字,人家会读1000个了,我孩子100个还没学会呢。一起学画,人家得了金奖,我孩子只会画小猫小狗。那是因为他对这方面不敏感,可以慢慢来,不能急,也许他的天赋在别处。仲永这样的天才不也“泯然众人矣”。
我家铁甲3岁多的时候,有两个6岁的小孩在我家学三字经和弟子规,那两个孩子是一堂课45分钟,而铁甲是去玩一会玩具,回来听一下,可他比那两个孩子学的都快,那时他有这个兴趣。走在路上见到字他都要问我读什么。不过这样的事到上小学就有点不对劲了。一次晚作业写字,他就对我说:老师真啰嗦,这些字我都会了,还让我写这么多。
专家有观点:1、早识字可以有效地提高幼儿的智商。2、早识字有利于发展幼儿的综合素质。
我的观点是:教育无定例。有的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而有的父母希望孩子平安健康快乐就好。因材施教,是孔老夫子几千年传下来的经验,我们也能对自己的孩子做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