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我们的GDP从数字上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时刻,京藏公路的大堵车为我们的GDP做了一次体检,为这个庞大的经济体做了一次一个小小的局部透视。

001。 京藏公路堵车的现场
公路上最多的是拉煤的大货车,姑且不谈“多拉快跑”和“超载治理”诸如此类的永远也搞不清的问题,单就拉煤本身的事情就足见我们的GDP是初级产品在低级的循环中实现的。我们可以想象大致如下的流程:挖煤(可能有矿难)--运输(污染环境)---堵车(有人建议发展堵车经济,在高速路旁建一大堆餐馆旅店等---典型的狗屎经济思维)---电厂发电(碳排放)。一车煤从煤矿出来到电厂,几经辗转,到了最终的用户手中已经是原来的2-3
倍的价格了。这里的煤炭除了最基本的出场成本以外,当然包括运输费,过桥费,保险,甚至还有超载罚款和高价的矿泉水和方便面的增值。

002。美国公路上的货车
德国的鲁尔--莱茵区是以煤化工工业为依托发展起来的著名工业区。这里的煤炭不是经过长途运输实现能源转换的,他们的做法很干净。在煤电转化方面,在煤矿附近建立坑口电站,煤、电原来主要在硬煤区,后来转移至莱茵褐煤区,褐煤区坑口电站下奥森电厂装机容量270万千瓦,是西欧最大电厂。同时对煤炭进行深加工:用煤焦油提取蒽、苯生产药品和染料,在焦油中制酚、制造塑料;裂解焦炉气得氢和氮,再在高压下生产合成氨;煤炭液化制汽油;以煤高压合成催化制人造橡胶、化学纤维等。

003。 德国莱茵河畔
公路上常见到的还有拉活猪,活牛,新鲜水果的。连续几天的大堵车不可避免的造成部分产品的损失,那么损失的部分就会转移到没有损失的产品中,最终的价格自然就很高了。
日本大量进口中国的蔬菜,但是不进口我们在街上看到的蒙着苫布带着泥土的从地里拔出来就上车的“泥菜”,进口的是经过深加工的“净菜”。如大蒜:要剥去蒜皮,将蒜瓣切成片,再烘干成蒜片在市场上出售。如此的还有姜粉,干葱,萝卜丝等等。新鲜的蔬菜如圆葱要去掉外面的老皮,切掉两端的根须。总之,日本进口的是消费者将产品买到家后基本不用清理的,简单洗洗后,直接放到嘴里就能吃的精华食品,而不附带任何附着在上面的“垃圾”。

004。 大阪港是一个旅游景点
由此我们看到的是高速路上一辆辆光鲜的集装箱大车,里面是整箱的清理完毕的水果,蔬菜。本人曾去过大阪的中央菜场,和我们想象的蔬菜批发市场完全不同。外面看是一个标准的工业厂房,里面是车吊在不停地装卸集装箱里的小箱子的蔬菜。看不到一点的菜叶,葱头之类的东西。我们的港口是“闲人免进”,
日本的的港口是风景旅游区,起码东京港和大阪港是这样。垃圾污染留给我们,人家吃着精华呼吸着干净的空气。

005。像游乐园一样的大阪港
大堵车不是一个普通的经济现象,抛开公路管理等问题,从一车车的基本为原材料的货物上就不难知道我们的GDP是这样堆积而成的,没有含金量的GDP其实是在浪费。但愿我们能在大堵车面前深思,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就在眼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