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天津卷文言试题注释和翻译
(2014-08-18 16:52:00)
标签:
徐君乡里义士 |
分类: 文言文翻译 |
文 / 归园田居主人
文学徐君家传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⑴。君天资英敏⑵,读书观大略,暮⑶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⑷。里有争,必造门征⑸曲直,君一言折⑹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⑺,故乡望公⑻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⑼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⑽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⑾。
徐君,名谦尊,字玄初,是吴县的附学生。徐君天资聪慧而有高超的见识,仰慕古代刚直严正、见义勇为的壮士,喜欢施舍有困难的人,尊重自己答应别人的诺言。乡里有人发生争吵,必定到他家请他来判明是非,他一番话就使双方折服。家道衰落以后,徐君还是殷勤周到地以美味的食物来奉养双亲,所以他的父亲能够与二三位老友游山玩水二十多年。官府摊派的一切徭役都亲自料理,不分摊给兄弟。徐君的大哥性格刚直急躁,徐君做事非常谨慎。弟弟老三读书,徐君不以为家里贫困的原因,竭力支持他。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⑿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⒀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⒁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⒂,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⒃,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⒄,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⒅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⒆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⒇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21)矣。”
明朝末年赋税徭役沉重,负责收税的人往往倾家荡产,徐君上书给巡抚张大人,逐条例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张大人看后十分赞赏,说:“这是真的读书人。”于是张大人增加了义田以帮助调剂有困难的族人,为甲长们设置了缴纳税收的役田,至今百姓仍从这些措施中获得好处。崇祯末年,旱灾蝗灾连续不断,百姓饿死在路上,徐君每年拿出粮仓里的粮食救济乡亲,又劝说有能力的人家这样做,赖以存活的人很多。徐君的妻子兄弟家里有独居老人,徐君养了他二十年,死后为他埋葬,每年祭祀他;徐君的朋友黄某父子二人都死在外面,留下了两个寡妇和一个女儿,徐君都悉心照护,把那个女孩子嫁给了自己的侄子,所以黄家终身没有体会到孤儿寡妇的苦处,黄某的姻亲某人举止行为豪放不羁,忽然遭遇大祸,徐君为了营救他,自己的家产也耗尽了。徐君教育儿子应该把亲近贤者、与善良的人交朋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明朝灭亡,朝代更替之时,吴县有名望的人和曾在明朝做官后来离职的人,都迁徙到邓尉山、太湖中避难,徐君为他们谋划建造家舍,不倦地资助他们粮食,不介意会不会给自己带来祸害。乙酉、丙戌年间,强盗四起,成群结队。徐君以身家性命保障一方平安,每次听说强盗来到就挺身而出,就集合乡里的强壮男子起来防御。强盗痛恨徐君,最终杀了他。乡里人都哭泣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就没人可以依靠的了。”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22)朘(23)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24),苟有巨室魁士(25),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26)于生民。若徐君者,其(27)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注释】⑴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⑵英敏:聪慧而有高超的见识。⑶暮:疑为“慕”之误。⑷矜然诺:矜:注重;崇尚。然、诺皆应对之词,表示应允。引申为言而有信。⑸征:证明;验证。⑹折:
质疑: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有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有叙有议”错,应为“先叙后议”。
质疑:“有叙有议”与“先叙后议”有什么原则区别?“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此句有力地证明作者不认为徐谦尊是“游侠士”,所以不正确的是C,而不是D。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答案】(1)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
【答案】(2)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
【答案】(3)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