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投资框架的再梳理
(2012-09-13 08:50:41)
标签:
财经护城河宋体重庆啤酒伊利股份股票 |
分类: 自己写的 |
一,用轮回认识论去认识事物。动态,整体,理性的的认识事物的外在表现特征,包括财务特征和企业文化,从而相对准确的确定其在轮回四阶段中的位置,这样分析公司的估值和成长情况的话,就有一个相对聚焦的框架。这种判断主要是事后判断,必然会有滞后性,但我们也可以从一些外在表现去试图预测,这个预测主要是趋势性的,在定量描述上会有相对的模糊性。关键是追求正确性,在这个前提下不断追求精准度,举个例子,判断企业未来的业绩是向上的,这个推断就有很大的正确性,但是如果定位于专业的投资者就要努力去框定其大体的业绩波动范围,你能够确定的这个范围越正确,越小,能给实际操作带来的作用也越大。这大概就是预测的艺术吧。
二,努力发现事物在该发展阶段的关键驱动因素。主要通过不断地思考和问为什么去发现关键因素,并不断的发现驱动关键因素的力量,紧密跟踪并试图描述其方向和力度。关键驱动因素主要是促使公司形成护城河的关键原因,比如我们追问茅台的关键驱动因素的过程:茅台给客户提供了很高的顾客价值,那么为什么能给客户提供这么高的客户价值呢?别的公司能不能超越呢?第一个茅台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并在其发展历程中受到了政商界的一致赞同,这个一致赞同,人们都认可其价值 (能带来身份感觉的提升),那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建国以来政府层面特别喜欢这种酒,从而拔高了这种酒在酒类之中的地位,那么这种状况有可能改变吗?也就是说它的护城河在什么程度上会被破坏呢?当国家层面节俭成为趋势的时候,也就是说政府不再为它的名气背书的时候,它的护城河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从而归于一般的酒。别的公司有没有可能超越呢?别的公司一直在试图超越,这是肯定的,比如国内第一窖。从动态的意义上讲,茅台之前有别的酒,他是取代了别人的位置而占据国内人心中的位置的,从这个角度讲,他完全有可能因为别的重大事件被别的酒类所替代,这个不能提前预判,但我们可以通过发现生活中的蛛丝马迹去跟踪(推理论据不一定正确,但是程序大体上就是如此,不断地去问为什么)。
三,对于中短期的股价波动,我们亦需要关注,因为对于当前中国不完善的制度和股民心态下,股价波动剧烈是股市的一个特征,如果作为专业投资人的话,必须要对这种可能在短时间内影响投资收益的特征予以重视。
中短期股价波动因素主要是由于事件冲击,造成人们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质疑,我观察到例子包括重庆啤酒,双汇,伊利股份和罗莱家纺,这几个都是因为突如其来的事件的发生,让市场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了质疑,从而引发长时间的剧烈的调整,最极端的是重庆啤酒,公司由于乙肝疫苗预期的破灭,造成人们对于公司前景的极度不看好,也就是对将来的盈利能力的看法从一个高增长的医药公司一下子变成了啤酒公司。股价最大跌幅达74%,据说当时还有很多私募被清盘,如果遇到这样极端的事件,对于资金和信心都是严重的打击,一方面我们要规避这种打击,另外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波动,这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要对公司的基本面正确的把握,这取决于对于公司在轮回之中的定位和对公司关键因素的把握程度,另一方面我们要适当的分散,规避个股风险。对于这种波动,我们要关注市场对公司的不合理打击,比如伊利股份,毒奶粉事件已经消灭掉一个公司了,国家的目的是通过打击坏公司而让整个行业变得健康起来,从这个角度讲蒙牛,伊利,光明不会全部破产,这时别的公司会因为三鹿的退出抢占剩下的市场份额,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关注其中的生命力最强盛的公司,这当然是从后视镜里看东西了,但是如果我们不努力的向以往的事件学习,以后碰到这样的事情还是不知道怎么办。另一方面,我们或许也可以关注由于人们规避奶粉而转向的消费品,比如经销外国奶粉的公司和生产替代产品的公司,比如九阳。
对于事件冲击造成的影响,一定得小心应对,做对了资产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上一个大台阶,一旦做错玉石俱焚,后悔晚矣。一定要考察事件对于公司盈利能力的冲击程度,如果能判断出来是短期的,同时还要相关证据的证明,比如:公司绝对不会破产,公司的产品需求不会衰退,公司的业绩经过冲击之后正在好转,等等信号之后,才能介入。
对于事件冲击对股票价格造成的影响,我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利用,这主要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说短期波动是不值得关注的,因为很多知名的投资人也这么说,为什么他们说不行我们就不去做呢?这不算是赤裸裸的迷信权威吗?如果一个人一辈子全部希望就是复制一个人那活的岂不太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