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中国周刊
中国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1,111
  • 关注人气:8,09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1年第5期【速览人物】赛义夫:双面政客

(2011-05-13 15:10:05)
标签:

杂谈

中国周刊记者 王光臻 综合报道

http://www.chinaweekly.cn/upload_files/other/_20110513140538_mfx0W.jpg

    “我们的头号政策:第一是民主,第二是民主,第三还是民主。”

    “我们将战至最后一秒,战至最后一颗子弹。利比亚不是埃及,也不是突尼斯。”

    这两句话均出自赛义夫·伊斯拉姆·穆阿迈尔·卡扎菲之口。作为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的次子,他的复杂经历和特殊背景引来无数聚光灯,他的双面性格和特立独行也引发各种各样的猜测。

    在卡扎菲的七子一女中,最受瞩目的是赛义夫。卡扎菲国际慈善和发展基金会主席是他仅有的官方头衔,但他却在利比亚拥有非凡的影响力。尽管公开批评过父亲的权威,但却被视为是卡扎菲最有希望的接班人。

    这位王子将自己打扮成中东民主的新代言人,一位西化的知识分子。他利用卡扎菲国际慈善和发展基金会的人道主义活动,和许多英国名流建立起了友谊,其中包括安德鲁王子和罗斯柴尔德勋爵的儿子奈特·罗斯柴尔德。

    如果说卡扎菲代表着革命,赛义夫似乎就呈现出新生代自由的力量。于是,西方领导人认为赛义夫·卡扎菲未来可能掌握利比亚的领导权,并乐见于此,期望他能催生一个民主的利比亚。

    赛义夫出行时,喜欢戴着深色墨镜,穿着简单的白上衣和休闲裤,完全是西方中产阶级的打扮。借助和西方名流的密切联络,赛义夫说服父亲,让利比亚不再是过去的恐怖主义国家。

    卡扎菲早年以反西方、反殖民的理念起家,1987年美国甚至轰炸卡扎菲官邸,赛义夫的妹妹被炸死。两年后发生洛克比空难事件,利比亚因为涉嫌策划此事而遭受国际制裁。

    被制裁多年后,在赛义夫的斡旋下,卡扎菲决定改变形象,先是在伊拉克战争后宣布放弃研发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接着邀请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到利比亚访问,接着向洛克比空难家属作出高额赔偿,利比亚逐渐被西方所接纳。

    利比亚出现动荡以来,能说一口流利英语的赛义夫在多个场合代表父亲卡扎菲发表言论,成为真正的“代言人”。

    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他说利比亚政府军空袭首都杀害平民的说法是谣言,西方国家却据此对利比亚展开军事行动,与当时美国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攻打伊拉克没有区别,他还发誓他的家族将为保住权位 “战斗到最后一颗子弹”。

    这让所有认识他的人大感意外,他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同学说他是“精神病”。4月初,教过赛义夫的一位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告诉《卫报》,“他改变自己国家的努力已经被眼前的这场危机所压倒,他悲剧性地,同时也是宿命般地,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一面是民主的外衣,一面是强硬的姿态,赛义夫的双面性格展现出人在战争、死亡、权位、理想间的复杂多变和无可奈何。

    赛义夫本人,利用自己的独特身份,多次试图与英国和意大利的情报部门联系。

    有人猜测说,他有可能正在考虑“背叛自己的父亲”;有人委婉地说,包括赛义夫在内很多卡扎菲身边的人都在寻求“退出战略”;有人分析说,赛义夫想弄清楚如果他真的“叛变”了,西方将如何对待他,如果卡扎菲被迫流亡他国,西方国家领导的空袭是否会随即结束;也有人提醒说,赛义夫可能是在进行一场“宣传战”,用以麻痹西方国家和利比亚的反对派。

    孰是孰非,难以判断,在战乱之际,人性的丑恶会无限放大,赛义夫能否纵横捭阖,成为那个稳定利比亚局势的关键人物,还需拭目以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