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 刘坤喆 综合报道
http://www.chinaweekly.cn/upload_files/other/_20110412100412_FELRg.jpg
当地时间3月14日,沙特部队抵达巴林。
3月14日,一支由1000名士兵组成的沙特阿拉伯军队全副武装开进巴林。巴林官方表示,这是“邀请外国派兵维护秩序,保护基础实施”;巴林反对派则抨击这是“一国对另一国的公然占领”,是“不宣而战”;西方舆论认为,这是“沙特派兵进入巴林镇压示威者”;而美国白宫的态度则非常微妙,一方面敦促巴林政府保持克制,另一方面又不认为沙特出兵是入侵行为。
2月中旬以来,巴林国内占人口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为“实现民主,终止歧视”而走上街头,进行了一系列抗议活动,矛头直指逊尼派的王室统治者,要求巴林国王哈马德下台。
近日,示威者和政府安全部队、现政权支持者爆发了严重冲突,数万名什叶派抗议者冲破防暴警察的警戒线。3月13日夜间,抗议者不但占领首都麦纳麦金融区的大片区域,还冲进外交部,赶走工作人员。
在此情况下,巴林政府13日请求“海湾合作委员会”伙伴国给予帮助。该委员会是一个由六个国家组成的协调军事和经济政策的区域组织,根据其共同安全合作协议,一个成员国受到威胁将被视作所有成员国受到威胁。因此,14日,伙伴国之一的沙特便派出军队进入巴林。同一天,阿联酋也向巴林派出了500多名警察。
有了友邦的支援,巴林国王似乎底气更足了。
3月15日,巴林政府宣布实施为期三个月的紧急状态。巴林国家电视台说,在全国禁止示威、游行或静坐,在部分地区将从下午4点到凌晨4点实行宵禁,直到形势恢复正常。值得注意的是,紧急状态令允许武装部队“可以采取一切措施”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
虽然师出有名,但在“沙特出兵巴林”背后有着另外的利益诉求。沙特此举与其说是在帮助巴林,不如说是帮自己。
诚然,沙特王室和巴林王室同属逊尼派穆斯林,两家关系异常亲密,沙特为巴林王室长期以来充当着保护伞。但据路透社分析,沙特有着自己的考虑:首先,巴林的抗议活动可能会影响到沙特本国的什叶派穆斯林也大胆要求改革,而这对自己的政权不利;其次,如果巴林王室垮台,伊朗在中东的影响力就会增加;其三,沙特是巴林出产的大部分石油产品的保管人,而这些石油产自两国共享的阿布萨阿法油田;最后,美国设在巴林的海军基地对沙特至关重要,因为它既向沙特的石油设施和沙特石油出口所依赖的海湾航道提供了军事保护,又不驻扎在沙特本国领土上。如果不帮助巴林镇压下去抗议活动,沙特的上述利益诉求很可能悉数落空。
美国虽然表面上不支持沙特出兵巴林,但实际上是默许了这一行为,其背后原因可简单概括为“伊朗”和“石油”。西班牙《世界报》认为,一旦巴林建立民主政权,那么伊朗在该地区的影响力势必得到巩固,这当然是美国极其不愿看到的。此外,美国的第五舰队驻扎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巴林,说到底是为了确保获得波斯湾的石油。
英国《独立报》认为,沙特的干预是中东出现动荡以来首例外国进入他国镇压示威者。英国《金融时报》则评论得更深:“此举可被视为重燃该地区人民民主希望和尊严的‘阿拉伯之春’的拐点。”而美国《华尔街日报》则更直白地表示,巴林的紧张局势将因此而加剧,巴林可能将变成中东两大宿敌沙特和伊朗摊牌的代理人战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