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媒体刊登了陈淮的一篇文章,题目叫做《“十二五”计划:住房发展基本目标是要人人有房住》。陈淮现在是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他这个身份以及这篇文章的题目,很容易吸引众人的注意。但要想实现他文章中提出的人人有房住这个美好的目标,我看实现起来有点难。毕竟提目标是一回事,落实又是一回事。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事情。今年国务院为了应对金融危机推出了廉租房建设计划,未来三年计划全国投资9000亿元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这个计划出台的时候,社会反响很强烈,让各界也充满期待,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们都有点尴尬。换句话说,有点雷声大,雨点小。按照3年9000亿的规模,一年下来的投入均摊也需要3000亿。为此我住建部的网站上,以及别的公开渠道发了半天工夫,就是没有找到比较靠谱的今年廉租房的投入具体数据。但从一些侧面的数据与新闻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廉租房的建设远远没有计划中的那么大,进展也没有那么快。
据长江商报报道,湖北部分地方政府出现廉租住房建设滞后现象。其中,荆州新增廉租住房1099户,仅占年度计划的37.7%;荆门新增廉租住房2175户,完成年度计划的52.5%;咸宁新增廉租住房965户,完成年度计划的48%。没有办法,为此在11月17日,湖北省副省长田承忠只好代表省政府与荆州、荆门、咸宁三市副市长谈话,督促他们加快进度。顺便说一下,这些地方政府廉租房建设的完成比例还是一个低水平的。一个那么大的荆州市,新增1099户就完成了37.7%,而且这种新增不代表着全部是新建。如果按照这样的低水平廉租房建设目标,起码在荆州这个中部地区要想在十二五实现人人有房住,肯定有点难。
其实在廉租房中,既有湖北这种现象,也有媒体报道的甘肃现象。甘肃曾经计划在未来三年,在全省落实廉租房保障任务为26万户,新增实物配租20.8万套。据有关部门核算:廉租房平均造价为每平方米1500元,每套50平方米成本价为7.5万元,总投资156亿元,其中国家补助41.6亿元,需要地方配套114.4亿元左右。2008年甘肃地方财政收入仅264.9亿元,如果每年配套资金40亿,也意味着每年将要拿出近七分之一的财政投入廉租房建设,如此巨额的资金,对经济相对落后的甘肃来说,显然不是小数目。
推而广之,在9000亿全国的投入计划中,从甘肃与国家分配的模式中,地方政府要承担投资的大头,那就是6000多亿。这个天文数据,对于现在普遍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直接导致了中央请客,地方买单的现象。但由于地方买不了单,所以看起来很美丽的目标,往往最终落实不下去,自然就成了雷声大、雨点小。所以,廉租房建设整体偏慢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所以,对于陈淮提出的十二五人人有房住的设想,我们的期望值不宜太高。
目前,在地方政府财力实现平衡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通过垄断土地,实现市场化房地产建设,既可以给地方政府带来巨额的预算外收入,同时又可以在以GDP为核心政绩考核指标中,为地方政府大大加分。而建造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是需要地方政府财政大幅支出。所以地方政府缺乏为解决人人有房住,实现政府开发与市场化开发相结合的根本动力。目前,房地产价格的高涨导致的很多低收入人群购买不了房,而地方政府这种动力的缺乏也必将阻碍在十二五实现人人有房住。当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中央与地方财税分配体制上予以改革,在政绩考核方式上予以改革,在执政理念上真正落实以人为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