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5-6岁 |
2014年5月 5岁6个月
周日下午,女儿和好朋友yoyo一起结伴去室内的儿童乐园玩耍。在那里,两个女孩飞奔如风,玩起各项游乐设施来更是如鱼得水。不得不感慨:五六岁,学龄前最美好的时光!
原本我们两个妈妈是商量好让孩子们自己在里面玩耍,然后我们结伴去逛商场。到现场,看到如潮的人流,还是看孩子要紧。呵呵
进入儿童乐园的首件事:确认出入口和厕所。确认出入口,是落实好只有一个入口和一个出口,没有家长陪同,孩子不能单独外出。这点很重要。在封闭环境里玩耍,再怎么也丢不了。厕所在儿童乐园内部,这样,不会因为内急跑出去到商场的公共厕所去。同样是安全问题!接下来,告诉孩子们,如果找不到家长怎么办?对了,找工作人员,到服务台,广播。
在诺大的儿童乐园,游乐设施很多很丰富,孩子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既然是结伴来的,两个人也是一个小团队,要保持步调一致,共进共退。这就需要孩子之间的默契和相互迁就。两个孩子在一起,没有家长在身边的情况下,遇事后彼此之间可以相互商量。
交代完了这些,就撒开了玩去吧!(妈们找一处地儿坐着闲聊,间隔去场子里找找两个孩子的身影。)
女儿和好朋友yoyo一块参加体验,在整个场地里如鱼得水。yoyo上个厕所的功夫,女儿已经上了海盗船。荡完一个回合之后,女儿对yoyo说头晕,于是俩人商量着奔向别处。
充气城堡、翻斗乐,小孩子们百玩不厌。第一个小时过去,两个孩子都已是满头大汗。碰碰车排队时间太长,小火车还差10分钟开,自己排队去。坐上梦幻小火车的两个小姑娘,开心溢于言表。不过,只坐过一次之后,女儿便不再留恋于此。对于5岁多的孩子来说,大概这样没有互动的项目,不再有太多的吸引力,倒是适合那些两三岁、三四岁的小宝宝们。
好不容易看着碰碰车的人少,谁料被告知要充电,需等待45分钟左右。女儿不愿放弃,玩过别的项目之后,又排在了队尾。当工作人员确认有她的时候,她兴奋地大声招呼yoyo过去。机会,总是自己争取到的。女儿独自一人乘坐碰碰车,自己扣安全带、自己开车,前进后退、转圈圈。看到女儿系安全带困难,有位老人本想过去帮忙,没想到人家自己竟然弄好了。
玩累了就休息一会,吃点东西、补充点能量。适逢服务人员送免费冰激凌给小朋友,俩孩子开心坏了,意外惊喜啊!随后的时间里,俩孩子又吃到两次免费的冰激凌试吃。其中第二次是女儿自己去争取的。看到服务人员端着冰激凌在送,就自己追过去了。问:阿姨,能送给我一个吗?阿姨送了一杯给她。女儿又说:阿姨,能再给我一杯吗?我好朋友也想要一杯!于是,阿姨给了第二杯。(这是女儿事后的原话描述)好朋友yoyo其实当时也跟着过去的,但不一会就回来了,说”不允许“。看到女儿拿回来的冰激凌,我们不禁感慨:机会,还是要去争取的!(事后问女儿,为什么yoyo没能要到冰淇淋而她却要到了。女儿说:我站在门口,可能那阿姨以为我是新来的。)
喜欢冰激凌的孩子,站在柜台前看还不过瘾,还搬了椅子站在上面看。到底看什么呢?看工作人员操作?虽然”不雅“,但工作人员没有禁止,便也无大碍。
补充了能量,时间还剩一小时,抓紧时间再玩一会吧!海洋池成了新的战斗场所。在里面”游泳“、”跳水“、或者往海豚嘴里”投球“,玩的不亦乐乎。玩着玩着,翻过墙去,搭积木去了!搭积木过程中,两个孩子互相协作共建“大楼”。一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不仅踩了女儿没道歉,还故意把她们的“大楼”给拆毁了。女儿或是疼痛或是委屈或是伤心,哭了起来。我作为旁观者,其实是希望孩子能自己解决好这类事,但事实上,我女儿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来正确解决。我安抚了一会,认同那男孩做法不对,女儿稳定了情绪,又到海洋池里玩去了。
最后时间停留在了海盗船,两个小姑娘,愣是连坐了两次,够执着!这回也不嫌晕了,呵呵!(事后问女儿不嫌晕的事,女儿说因为yoyo没坐,就让她体验一下,不晕就又坐了一次。)
到点,自觉离场。事实上,超时玩耍,应该也是可以的,现场应该是无法监控,尤其是在这样的试玩阶段。但既然地带规定了时间,咱们就遵守规定。两个孩子倒是表现不错,一听说是广播免费体验的孩子该离场,没有哭闹和不舍,等着下次有机会再来玩喽!
有个现象需要和大家商榷:
在这样的公共场所,一般都是家长紧跟着自己的孩子,也陪着自己的孩子各种玩,甚至一个孩子跟着几个家长,更甚至家长们纷纷去代替排队。还有妈妈看到她家女儿想玩积木,愣是拽走不让玩,理由是家里的积木还玩不过来呢。其实,我是想,对于四五岁、五六岁甚至再大一些的孩子,如果我们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适度放手,也许对孩子们的成长更有利。自己选择玩什么,自己决定和什么人搭讪交往,自己解决上厕所这样的小事儿,解决和别人争执的大事儿。是不是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