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幽幽百合冰水凌
幽幽百合冰水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925
  • 关注人气:8,67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由赛课抽签想到的

(2010-09-12 21:28:18)
标签:

人格魅力

成德

评委们

游戏的规则

万世师表

              

由赛课抽签想到的

                                  

    冰水凌

两年一度的全市语文竞教即将拉开帷幕。

“我ⅹⅹⅹ,6号。” 、“我ⅹⅹⅹ,9号。”、“我ⅹⅹⅹ,4号。”……

选手们在教研室相关负责人宣布赛课规则和评分标准后,当着评委们的面抽签以决定自己的赛课顺序。

桌上只剩下最后两张签(纸团)了,等待抽签的是一位眉清目秀的年轻女教师和一位高大帅气的青年男教师。

不知是青年男教师起步早、步子大,还是年轻女教师持着谦让的态度?反正是男教师先行到达,在略作思考之后,他抓走了两张中的一张签。桌上只剩下最后一张签了,女教师毫无选择余地。她依然不慌不忙,不疾不徐,稳步走向那张属于自己的签,让人平添了几分好感。

“我不要这个!”突然,青年男教师哭丧着脸,高喊起来,同时将签揉成团,扔在桌上,又伸手去抓那剩下的最后一张签。

本欲去抓那张属于自己签的手在空中停留了下来,被眼疾手快的年青男教师再次捷足先登。大家满以为年轻女教师会要回属于自己的那张签,她有一百个理由这么做,但她没有。

“那我就要这个嘛。”她的手在空中折回,伸向那张被扔弃的签。

“我5号!”男教师露出了欣喜的笑容。

“我1号。”没有皱眉,没有沮丧,更没有咆哮,有的只是坦然、从容。刹那间,那皱褶的慢慢被打开的纸团在她手心展开,犹如一朵盛开的菊花,分外耀眼,无比芳香,特别温馨。

谁都知道,比赛中,首先上场的往往吃亏,除非特别的优秀。公正地讲,年轻女教师的课没有男教师上得精彩。但最终的结果,女教师排名第一,男教师名次很靠后……

这件事过去很久了,但“美丽姑娘漂亮签”的场景却深深地印在我脑海,挥之不去。我想其他评委们大概跟我一样,当时都不由自主地为女教师的人格魅力加分了吧。

师者,须先尽己之性,乃能尽人之性,须先自己尽性成德,乃能教人尽性成德。男教师输了,输得很惨!并且从一开始就输了,就在扔签的那一瞬间!小朋友们跳绳、跳房、踢毽子等都要依照既定的方式进行裁定分组或顺序,大多小朋友都会遵守这种游戏规则。而不遵守者,是不会受大家欢迎的。抽签也是游戏的一种,是游戏就得遵守游戏的规则。那签就代表规则,在规则中不遵守规则,就只有被淘汰,被踢出局。那签代表的不仅仅是赛课的一个顺序,还有人格。年青男教师扔掉的不仅仅是签,一个小小的纸团,还连同扔掉了自己的人格尊严,丢失了自己应有的教师人格魅力!

面对这两个教师的现场表现,评判其优劣,作为领导,你心中的天枰会倾向哪位,器重谁?作为家长与学生,你又会喜欢谁?不言而喻,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特别是学生最容易受感染的力量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

记得在师范学校就读时,校门口有一校训特醒目,所以也记得特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校训其实说的就是一个经师与人师的道理。经师是传道授业解惑,人师是宽人律己做楷模。能以其精湛的专业知识传授他人(作经师)并不难;而能以其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修养去教人如何做人(作人师)就不那么容易了。师道乃从人道中来,教育重在教人,培育人类内在生命之成长。作为一名合格且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把 “经师” 与 “人师” 作为自己的双重追求,既作经师又为人师。赛课的男教师不可否认是一位好的经师,但是却不善为人师。教学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跟学生是一块成长的。教师深厚的专业功底、教育理论、独特的教学艺术和风格都是后天可以培养训练的,而以自身人格的魅力塑造学生的人格,以自己的德、才、情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终生受益的影响和感化的这种境界却是难以煅铸的。惟有达到经师与人师合二为一的地步,才是教师完善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一种精神境界。

前教育部长周济曾说:“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成为学生精神成长示范者的‘人师’” 。“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被尊称为“万世师表”的孔夫子和被近代学界称之为“爱满天下”的陶行知先生,除了源于其渊博的学识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外,与他们本人的人格魅力也应有莫大的关系。他们,可谓经师与人师的兼备者。

今天,我们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的传授者,更应成为能以实际行动影响教育对象和世人的道德楷模。学校需要经师,更需要人师;教师做经师更作人师!

 (备注:此文发表在当地的《名城教育》2010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