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拉勾”效应

(2009-12-03 17:22:54)
标签:

效应

誓语

黄桷兰

本子

王莹

分类: 教育管理与叙事

“拉勾”效应

                        冰水凌

“拉勾”是孩子们之间盟誓的最庄严的一种方式,一种不容置疑不容更改的约定。如果将之运用于教学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笔者将它称之为“拉勾”效应。

由于学校一教师生病住院,我代教一个班语文课。初来咋到,一切都不了解。孩子们对我却比较喜欢,竞相表现自己,以博取老师的嘉赏与喜爱。与这些天真无暇的孩子们在一起,我时常为递上来的一个橘子、一个桃子、一朵枝子花、一朵黄桷兰而激情满怀,兴奋不已!

可班上却有两个孩子始终不做作业,尤其是我限时的15分钟家庭作业,他们从来就不完成。第一、二次,我批评了他俩。他俩都表示要改正,可等我查作业时他们依然不做。我有点生气了,分别打电话到他俩家去“告了一状”。在“告状”的同时也了解到杜凡的父母成天忙着做生意,很少管孩子,而他爷爷奶奶又目不识丁,无力辅导督促;而王莹的父母则在外打工,寄放在别人家里生活。

第二天,面对还是一个字都未写的杜凡和王莹,我没气,反而冷静下来:他俩从小就没有养成做作业的习惯,我要怎样帮助他俩来改掉这个“坏习惯”呢?整个上午,我心烦意乱。在本校上二年级的儿子来找我要钱买红色圆珠笔,我随口一句:“放学后再买。”儿子不依:“您要忘。我们‘拉勾’!”说着就用他的小手指勾着我的手指边摇边说:“拉勾上吊,一百年,不得变,变了就是……”我灵机一动,对于两个不完成作业的娃娃,为何不试用这一招呢?

我马上找来杜凡和王莹。首先用“情”去感化他们:“你们喜欢老师吗?王老师可喜欢你们了。杜凡你很聪明活泼;王莹你多文静漂亮啊!老师想与你俩交朋友,愿意吗?”“愿意”。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老师的课吗?”“喜欢。”“那为什么不做作业呢?”他俩没词了,耷拉着脑袋,拧着手指,蹭着脚趾,默等着我的训斥!我将他俩搂进怀里:“今后还完成作业吗?”我知道他们肯定会点头的,接着说:“点头不算‘拉勾’算!”“拉勾?”他俩一齐望着我。我伸出小手指说:“现在你们愿意做作业的就跟我拉勾!”两个小家伙一下子被逗乐了。我郑重地说:“不准笑,这可是一件严肃的事!好,现在你们边拉边说。”他俩止住笑,分别与我做了“拉勾”游戏。望着两张小脸随着“拉勾”誓语而变得严肃与庄重起来。我心里不由得一阵暗喜,马上趁势追击与告诫:“勾已拉了,说话可要算数哟!”“请老师放心,我们一定说话算数!”他们不约而同地回答,犹如两个奔赴战场、慷慨就义的战士。“拉勾”效应

第二天早上,我还未到教室,两个就拿着本子向我跑过来。我接过一看,不错,全完成了,书写也比以前有进步。我竖起大拇指称赞:“好样儿的!”然后我拿出红笔在他们的本子上打了一个个大红“√”。两双天真可爱的小眼睛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开心地笑了。

望着笔下的红“√”,我沉思起来:这红“√”意味着什么?它不正好象征两个可爱的孩子与我“拉勾”所发出的誓言吗?这红“√”紧紧地勾着师生的心,是师生交流的结果,是师生感情沟通的见证;一勾千钧,勾勾见心。这,就是“拉勾”效应。

 

(备注:该文发表在《四川教育导报》2010年1月26日  链接:http://jydb.newssc.org/html/2010-01/26/content_818171.htm红色字体被编辑删掉。曾经该博客不能留言,不能回复朋友的评论与问候,便又申请而来该博客

后来,请高手恢复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狐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