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边的“云彩”
潘碧秀
烟雨杭州,易生梦,因了无数美文。
翻阅一帧书,看见诗人徐志摩笑且吟吟的望着这个可然的世界出神——生,因有爱而眷恋不舍。
灵魂披一袭至美的纱巾逗留一座城,是诗人徐志摩的“我送你一个雷峰塔影,满天稠密的黑云与白云;我送你一个雷峰塔顶的明月,泻影在眠熟的波心”。
诗人摇着一支笔如驾着小橹舟在处处江南影像的河里慢溯:暮色、塔影、丛林……
杭州的元素,是美,是梦幻,是和诗人怡然相衬的醉。
寻梦——一介学子翩翩然飘游过一座城,于是有了《西湖记》、《沪杭车中》、《忆西湖秋雪庵芦色作歌》……
想:杭城唯美形象代言者应属于徐志摩,这梦幻般的诗人留给无数人对美无边的遐想。
曾经有一位文人说面对美的刻骨铭心是攀上古城墙对遥远的空茫打一长长的唿哨。可在诗人徐志摩仄仄分行的诗句里,是应衬着山涧叮咚泉的幽响声还是女孩银铃般笑的轻盈里?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徊”年长我一截的姐读大学第一年带回很多礼物:邮票、雨花石、象牙手镯……唯一不给我的是《徐志摩诗集全编》。于是13岁那年的假期我忙着悄背着那本标价3.6元的大书,囫囵吞枣似的,只知文字很美,很美。
一年几度花会香香地开?诗人于康桥的文字、于西湖的文字是四季的春,弥久的眷恋。生,轻叩过几座城的门扉,心有灵犀的、深放在心上的又是那一座城?想杭城于诗人便是。
诗人挥挥衣袖,西天边的云彩便幻化成了其经典的名篇《再别康桥》。生有几程,处处是精彩,摇曳着醉人的风姿?想那个年代文者中徐志摩是最。
有人说:人生需要两只眼睛同时看世界,一只眼看困厄,一只眼看美,这样才能把世界看得周全。可在诗人、散文者徐志摩的心里只有顶礼膜拜的世间最美的女神——那不沾烟尘的净且纯粹的魅。
“我捡起一枝肥圆的芦梗,在这秋月下的芦田”诗人如立云端的朦胧应属无数人的崇拜。
一座城藏龙卧虎,文者、画者、歌者、舞者、收藏者……欲掀帘,窥尽昔日国都浑厚的韵。
一叶舟,西湖水波之上的,载着诗人醉的灵魂,日日泛漾,氤氲着杭城。
走在西湖的边上观人文,诗人唯美的留痕,不得不追忆。
地址:浙江 潘碧秀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手机:1358811090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