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5月2号3.5万巴菲特的拥趸涌到了美国的小城—奥马哈。在40多个分会场一起来参加了他们的股东大会,像一次盛大的Party,全球投资者有幸可以近距离地接触这位股神,而今天《财经5连发》就把其中的一位请到了我们的演播室。他就是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理财师刘建位。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究竟是否过时?他的投资本质是什么?投资者现在能否依然追寻巴菲特的脚步?巴菲特为何看好中国市场?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的首席投资理财师刘建位、同威投资管理公司董事总经理李弛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经济室主任王孜弘做客《财经5连发》零距离接触巴菲特。
巴菲特抓住了复利的本质,价值投资是长寿之道
刘建位亲自参加了巴菲特股东大会,他在股东大会上连着跟股东交流了四个半小时,会后接受了《经济半小时》半个小时专访,第二天又跟平面记者,电视记者交流了3个小时,总共聆听了他8个小时的问答,他回答了100多个问题,已经79岁的他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助手,没有电脑,没有纸条,张口就来,没有任何停顿。所以说价值投资是一个长寿的投资之道,也是长寿的人能做的投资之道。
巴菲特把这个价值投资表示得非常简单,于是我们想象巴菲特可能也只不过是很简单的用用。但是从他回答问题来看,他的知识面非常广,问美国的他知道,问世界的他知道,问中国的、问韩国的他都知道。他的领域非常宽,他是个全能选手。
李驰认为巴菲特抓住了复利的本质,就是股价的上升的原理,根本的动因是什么?我们一般人只对股市的短期涨跌感兴趣。但是巴菲特在他20岁的时候,就几乎抓住了股票持续上升的根本动因,就是未来的营利能做大的企业,他才能买,所以一个公司要想长大,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所以他看到了这个,导致他部分的投资需要长线。所以在这点意义上,他的投资方式才可能不断复制。

刘建位:亲历巴菲特股东大会
巴菲特既是投资家又是企业家
王孜弘认为巴菲特是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融入到他的投资里面去。如果我们把投资家跟企业家一定要分开的话,那么投资家相对来讲侧重于通过资本的运行来进行增值。所以企业本身的管理和经营相对而言放在一个次要地位,如果是实业家,有些实业家他肯定只是做经营管理,甚至没有投资证券市场。巴菲特是把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个理念融入到他的投资里面去,比如说他在选择股票投资的时候,其中有一项就是我们所说的财务原则,他跟我们一般的人重视的点不一样。一般我们重视的是每股的收益,但是他重视的是权益收益,或者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对于我们炒股的人来讲,我只关心这个股票的收益率,甚至我不关心他的收益率,只关心差价就行了,而他还要关心这个净资产收益率。这个问题实际上应该是企业家更关心的问题。
巴菲特也这样说:“我是一个好的投资家,因为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是一个好的企业家,因为我是一个投资家。”所以他在做企业的时候,非常关心企业的投资回报率,他在做投资的时候,非常关注投资的企业本身作为一个企业的经营优势怎么样,两者合到一起。巴菲特表示:“我的第一选择是把这个企业百分之百整体收购下来。第二选择,在股市特别低迷,特别便宜的时候,我从股市上买比我整体收购还便宜的,那我就买好了。所以他买股票就是买公司。”

李弛: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
价值投资永不过时
刘建位在亲临巴菲特的股东大会时,听见他是这样解说价值投资的:“我从20多岁做股票投资,再到后面大了做企业投资,从20岁到70多岁,原则是一样的。我当时花10万、20万块钱去买的股票,跟现在花10个亿,甚至100亿去并购一个企业的原则是一样的,它的标准没有变化。如果原则能够过时,那还叫什么原则?很多人都是在股市上涨的时候去买入。这种情况是叫价值投资吗?真正的价值投资都是在股市暴跌之后再买入,我是做公募基金的,很多公募基金这种成长、增长,包括很多散户进去都是在4000点、5000点之后才进的。而这个时候,当股市涨到快涨到高点,我早就退出了。”
实际上,巴菲特所有赚钱的股票基本上都是暴跌之后买入。他第一次暴跌之后,1973年、1974年,美国股市跌了40%,买了华盛顿邮报,1000万变成13亿。第二次大概是1987年的股灾,一天跌了22.6%,他在1988年、1989买了可口可乐,买了13亿,在这一支股票上赚了100亿。第三次就是美国的网络股泡沫,2001、2002,美国的股市跌了一半。巴菲特认为当股市很热门的时候是很难赚到钱的。
作为价值投资的代表人物,李弛也是坚持股价掉下来以后再买。他说:“现在股指掉下来,我就兴奋了,涨上去我就睡不着觉,为了让我睡得着觉,所以5000点我把它卖掉,我就睡得着觉,我也去游山玩水了。掉到2500以下,套住了,我睡得很安心,因为我抱着的就是金娃娃在手上。”
王孜弘认为巴菲特的核心理念是价格对于他的价值来讲是合适的,他就可以买,而不一定非得等到最低价。巴菲特的规模很大,他买了,很可能别人就会跟着买了,所以作为表象来讲有可能是暴跌以后它的低价,但实际上他真正的理念核心部分是看着市场价值买入。

王孜弘:投资家与企业家的完美结合体
购买指数基金是一个好的选择
刘建位非常了解巴菲特,巴菲特早期学的是他的老师格林厄姆,他老师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买了股票,持有两年,两年涨了50%以上我就卖,涨得不到50%我也卖。但是现在这个时代,大家都知道这种方式了,再用这种方式想赚大钱赚不到了。后来巴菲特研究了福布斯400富翁排行榜,发现所有的大富翁,都是做一个企业做大,做大之后,由一个优秀的企业做大做大再做大,然后这个企业的创建人跟着企业发展起来。那么巴菲特说我不创建企业,但是我可以参与这个伟大的企业,所以他就通过股票,通过收购参与这个伟大的企业,随着伟大企业的成长而不断成长,他就成为大富翁。但是在众多的企业中发现一个优秀的企业,一个过10年、20年仍然优秀的企业是比较难的。而且,真正的陪着一个企业成长20年、30年,能坐在这儿坚持的人,即使企业碰到再大的风浪也不放弃的人,这种人少。所以巴菲特成功了。
如果找不到一个合适的雪球,巴菲特也推荐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去买指数基金,他算了一下,上个世纪这100年,美国的GDP翻了7番,7番不是7倍,是一番一番再一番,道琼斯指数从66点涨到了11497点。涨了174倍。普通的投资者是很难赚到这么多钱的。
巴菲特十分看好中国市场
巴菲特说他能成功是因为很幸运,出生在美国,受到良好的教育,而且美国的GDP一直在增长,美国给他创造了庞大的经济体。但是现在他觉得中国人非常非常幸运,他们生在一个成长非常快的国家,而且这个国家有很大的潜力,现在中国正在发现世界,世界正在发现中国,中国只要能把这个潜力变成现实,中国的未来将不得了。巴菲特保证,再过十年,中国必定是世界涨幅之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