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母亲的力量之看见(022)
(2014-08-20 09:52:20)
标签:
育儿 |
分类: 女人和小孩--团子手记 |
一:看见,是一种能力。
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往往我们真实的情绪,是说不出口的。孩子大多是还不具备命名的能力,大人也多少有类似的情形。很多时候,你并不需要真的解决什么,只要你看见了,问题就不复存在了。
今年团子过四岁生日的时候,我和团子爸爸一起去幼儿园和大家一起庆祝她的生日。我做了很多的小蛋糕,带去幼儿园。孩子们每个人有一个。团子平时会用蛋糕纸做很多游戏,这次,大家开始坐在桌子旁边吃餐点,她要大家吃完蛋糕,把蛋糕纸都给她。结果,平时跟她玩的很好的一个小男孩强强(化名)就是不肯。这时,另外一个小男孩跳出来,对强强说:“你不给她,我削你!”把蛋糕纸抢了过来。强强很生气,他去抢团子的,团子就开始放声大哭。强强也很激动,老师就把强强带到另一个屋子去了。
过了一会儿,大家都吃完了,强强回到餐桌前。我跟团子爸爸都还坐在餐桌前。我对强强说:“刚才他抢你东西,是他不对,是不是?”强强点点头,我继续说:“团子还小……”团子爸爸打断我说:“可是老让大的让着小的,也怪烦人的,是不是?”强强没说什么。他跑回刚才待的屋子,把他藏起来的蛋糕纸又送给了团子。
对强强来说,他最大的委屈是觉得不公平,当他觉得,他的委屈得到了理解,他就愿意去理解别人了。
当母亲或者父亲真实的看到孩子的情感的时候,孩子的情绪就在我们这里得到了释放,这也是所谓的“做孩子情绪的垃圾桶”的真正含义,父母接纳孩子的情绪,愿意看到孩子的真实感受,这时起的是净化作用。孩子的问题行为,其实是一次次心灵的呼唤:请看见我吧,当你看见我的时候,我才真实存在。
二:贴标签,负面的关注。
命名能力的强大,不仅仅在于正面觉察,更多的时候往往是负面的关注。
当我们正面觉察孩子的时候,给孩子的各种情绪“命名”,孩子就会越长越好;但是我们过于负面关注,就会把孩子的问题关注出来。这就是所谓的“贴标签”。
昨天跟朋友们聊天,有个妈妈处理负面问题的方式就相当好。
她的孩子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刚上小学的时候,各种压力山大,孩子出现了身体症状,开始眨眼睛,头会动来动去。她和孩子爸爸看在眼里,也心疼孩子,但是决定不去过度关注。
不过度关注,不是说就不关注。
很紧张,很焦虑,并且把这种紧张还传递给孩子,这就是过度关注;关注,是心疼孩子在受苦,看到孩子的伤心。
有一次,她捧着孩子的头,很心疼的看着孩子说:“你能不能试试看,不动?”孩子说:“我努力试一试吧。”孩子的话也让她很心酸。
只是接受孩子,心疼他。慢慢的,孩子的症状自然消失了。
身边很多要上小学的家长,都在讨论上小学的孩子该如何适应的问题,这位妈妈的处理方式,很值得借鉴。
三:看见他人,看见自己。
看见自己,只是“悦纳”,恐怕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看到自己的阴暗面,会无法忍受。
但是,只有连自己的阴暗面也能接受,那才是真正的“悦纳”。
下一次,具体的跟大家聊聊,有些时候,生活中我们说错话,忘性大等等,到底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