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6号开完讲座,就不停的听到没来的亲们在问:讲了什么?分享吧?图片呢?……
耽搁了这么久才发上来,对此,小爱深表歉意,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17EN00SIGG.gif
翻开笔记,再一次回忆起那些温暖又快乐的瞬间,想起郭老师的坦率与真诚,想起家长们快乐的游戏和热情,真是蛮激动的呢!呵呵
因为讲座时间在下午2点开始,正是最容易犯困的时刻。再加上满屋子的人聚在一起,又热又困是肯定的。为此,我们特意安排了“唱歌”和“童谣游戏”的部分,以帮助大家赶跑瞌睡虫。
《世上只有妈妈好》、《听爸爸讲那过去的事情》,一首妈妈的,一首爸爸的,不偏不向!
游戏呢?是那首很多人可能都已经不知道了的《耗子长了一身毛》:
快来看,快来看,黑鸡下了白鸡蛋。
快来瞧,快来瞧,耗子长了一身毛。
这首童谣,简单又有节奏,是童谣中很普通的一首。爱唱歌的,也许会编个小调来唱唱。爱跳舞的,或者能配上几个简单的动作。都不爱的怎么办?那也好说,就像那天一样,跟着我们拍拍手、跺跺脚、拍拍肩膀吧!就用儿歌中最普通的元素:节奏。再配上自己的身体。自己身上拍完了,两个人、三个人还可以互相敲打、按摩。实在玩够了就顺手抄起家里的瓶瓶罐罐敲打一番,单这一项,您就能跟孩子玩上一整天呢。
接下来的童谣,郭老师大概讲了五大类:摇篮曲、连锁调、数数歌、时序歌、游戏歌。
具体内容摘录郭老师之前网络讲座的博文,相信大家看了会有很多收获: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e7e92c0100tx1d.html)
其中的连锁调和时序歌,小爱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么正式的名字,相信大多数亲们也没料到小小的童谣里会有这么多的学问吧!
在这里,小爱就把那些时不时钻进我耳朵里来的、撩拨了我心弦的精辟之语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孩子吃进去的不仅仅是母乳,更是妈妈的爱!”
是啊,试想一下:一位年轻的妈妈,怀抱着几个月大的小宝宝,满含慈爱的跟宝宝目光对视着,口中念出的是轻柔而又有节奏的童谣。孩子一边吃奶,一边跟着妈妈有意无意的“咿呀”附和着,时而停下来静静聆听,时而快速吸吮。等孩子困了,年轻的妈妈会一边轻轻拍打宝宝的背,一边轻轻的摇晃着、摇晃着……
呵呵,说着说着,我仿佛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被分配给了爸爸的我,就是在爸爸粗糙的大手怀抱下长大的。在老家,爸爸念得儿谣是东一句西一句学来的,带着浓浓的乡音,偶尔还会高兴的哼上几个小调,虽然有时会他毛手毛脚被折腾的很“惨”,但现在想起来,却满是幸福的味道!
“孩子有戏耍语言的倾向和需要!”
这句话对应的是连锁调。相信每对父母都记得自己的宝宝叽里咕噜说密码的那个阶段吧!姐姐的小宝贝-笑笑,1岁4个月,刚好是这个时期。每天都能听到她嘀哩咕噜说一大堆,不知道是有心还是无意,偶尔个别词的发音还挺像那么回事。这几天,因为在老家碰到了好多“姥姥、姥爷”辈儿的亲人,小家伙两天的时间,便学会了说“姥爷”,虽然发不太准,却总能喊对了人、用对地方。一个人的时候,她会自言自语的说好久,摆弄着玩具、书籍,嘀嘀咕咕的,碰到高兴事儿,再叫上几嗓子、甩甩头,别提多畅快了,“西瓜”“走吧!”“香蕉”……等都是像这样突然拼凑在一起的。
“童谣的宗旨是快乐!谁知道快乐之后留下的是什么?但可以确定的是,懂得快乐的孩子,心里是有温度的!”
游戏歌,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最早跟笑笑玩起的就是“拉锯扯锯”的游戏。那时几个月大的她,在玩过几遍之后,就会从“羊肉包子往上摆”那一句开始嘴角微翘的等待,因为她知道紧接下来的”不吃不吃吃二百”时大人们逗弄、咯吱她的时刻,听完了这一句,她会咯咯大笑、拱做一团!
讲座上,由于场地的原因,我们分成了两拨去玩《开城门》的游戏,一堆大人在一起,也玩出了孩子般的快乐!
“要想身体好,就得杂食!思想也一样,要想学的好,也得杂食!”“给孩子念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满怀着爱!”
当听到家长们热切的提问“究竟是国学经典好?还是读童谣?”时,郭老师用了上面几句话来回答!相信听到的家长也会很释然!当提到有的家长纠结着为孩子读经的时候,郭老师说“所有教育观的背后是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的,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我们没必要评断说那样一定是对或者错,只要他们自己能从中得到快乐就好!
“孩子知道什么东西对自己好。如果你信任他,他回报给你的会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让我们用这句话来结束此文吧!国学也好,童谣也罢,那些经过了时间检验的东西,一定有他们存在的道理。信任孩子,他会自己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照片还没拿到手,到时候一定传上来给大家看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