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图(951—1000)

标签:
每日一图海原地震山寨回族乡 |
分类: 2018—2024年的游记 |
每日一图
951:海原地震中心哨马营震柳
摄于2023年10月1日海原县哨马营。哨马营位于海原县西安乡西北20里的西华山北麓一条几近干涸的河谷,这里有座营垒是宋军侦察西夏军情的哨所,山沟里面有股泉水叫“哨马泉”。1920年的海源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哨马营这里有五株五百多年寿命的明代古柳,生长在山沟里面,正在海原地震地表破裂带左旋水平位错值最大地段上。其中一棵直径约1米的大树,大地震左旋错动形成的错位,左旋位移量达0.4米。正好从古柳中间穿过,将古柳劈成了两半,古柳树虽遭摧残,但劫后余生,残躯吐翠,葱绿遒劲,顽强地活了下来堪称奇观,这棵古柳被称为“震柳”
。
每日一图
952:山寨回族乡牛肉拉面
摄于2023年10月1日山寨回族乡。山寨回族乡位于甘肃平凉华亭县城西北的关山脚下,这里交通便利,下高速便是,沿路绿荫成林,小镇干净整洁,民风淳朴。进了街上的一家餐馆,点了两碗当地的牛肉拉面,面条柔韧、滑利爽口、汤汁、诸味和谐,香味扑鼻,牛肉烂软,辣油红艳,香菜翠绿,诱人食欲。我们把汤都喝得一点不剩,才满意而去。价格15元一碗。
每日一图
953:陇县羊肉汤
摄于2023年10月2日陇县。陇县古称陇州,因地处陇山东坡而得名,隶属于陕西省宝鸡市。陇县素有“秦都汉关”之称,是古丝绸之路上西出长安第一雄关。陇县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物产资源多样,纷繁的陇州特色风味。其中尤以羊肉汤最为出名。其特点是汤多肉嫩,油多而不腻,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客用手掰好馍,放在碗中,边吃边喝汤,能在陇县吃上一碗羊肉汤绝对算是一种享受。我们在网上搜到这家,每小份18元,包含一个白吉馍。
每日一图
954:关中古镇袁家村
摄于2023年10月2日袁家村。袁家村位于陕西咸阳市礼泉县烟霞镇北的关中平原上。是目前全省乃至全国最受欢迎的乡村旅游胜地。袁家村至今没有分田到户,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和村办工业,照样是社会主义的"大锅饭"。走进古朴典雅的小巷,两边店铺林立,作坊鳞次栉比。这些楼房既有现代气息,又有古代风格。一般门面都是仿古建筑,砖木建构,雕梁画栋,非常气派。家家都是农家乐,厨香萦绕。
每日一图
955:骆家坝古镇
摄于2023年10月2日骆家坝古镇。古镇位于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的西南部,秦巴腹地的牧马河源头,距县城45千米。是一座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原生态古镇。古称惊军坝,在汉代就有了驻军,因商贾在此倒换骡马而更名骆镇。骆家坝革命历史悠久,1932年12月红二十九军在此建立,1934年10月红军第四方面军实行战略大转移,撤离鄂豫皖根据地,途经西乡时军部就设在钟家沟。骆家坝镇是陕南最美十大古镇之一,沿河而建的骆家坝古镇,始建于明末清初,是自陕入川的重要集镇。古镇沿河而建,老街绵延的瓦屋面掩映在树丛中,山水桥树,相映成趣。
每日一图
956:骆家坝看社戏
摄于2023年10月2日骆家坝古镇。保存完好的骆家坝古街道,非常具有陕南及巴山民居特色,老街蜿弯曲型的穿斗式的结构,户与户之间以风火墙相隔,门头及窗雕刻精美,整体建筑科学合理,布局独具。现在是省级旅游特色名镇,2016年3月被省旅游局授予国家“AAA级景区”,2016年6月被命名为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因为深入秦岭大山之中,外来游人不多,小镇依然保存着原始与幽静。
每日一图
957:石泉
摄于2023年10月3日石泉。石泉县位于陕南安康的西部,建县于西魏废帝元年(公元525年)。石泉北依山高坡陡之秦岭、南枕云遮雾绕的巴山,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有“浓缩秦巴精华,天赐十美石泉”之美誉,因“城南石隙多泉、径流不息”而得名“石泉”。是汉江最具魅力的生态文化旅游区。已开发的明清古街古镇、后柳水乡、燕翔洞、中坝峡谷、子午银滩、云雾山等景区驰名中外,
每日一图
958:后柳水乡
摄于2023年10月3日石泉后柳古镇。后柳古镇位于石泉县南23公里的汉江沿岸,石泉至紫阳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素有汉江水码头之称。后柳镇水域景观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恰似一幅精美的水墨画卷。后柳古镇是陕西省十大旅游名镇之一。古镇老街是一条曲折石阶小径,弯弯折折向上,土墙青瓦民居形成一条小街。小街旁边,至今还保留了一座火神庙。
每日一图
959:雁山瀑布
摄于2023年10月3日石泉雁山瀑布。从后柳水乡沿汉江边的省道南行6公里就到达雁山瀑布风景区大门。位于石泉喜河镇的青龙山、大雁山之间形成一条6公里长的峡谷,该峡谷造就了众多瀑布、碧潭、溪涧、悬崖、奇石、古藤等自然景观,构成了一幅幅绚丽的山水画卷,峡谷中间的瀑布形成十三级迭水倾泻而下。峡谷两岸悬崖绝壁,怪石嶙峋,瀑布溪流旁分布的青苔植被,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因为时间关系,我没有进入峡谷,仅在大门口处打卡而去。
每日一图
960:喜河镇红色广场
摄于2023年10月3日石泉喜河镇红色广场。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红四方面军、红军巴山游击队,从1933年春到1937年春,在石泉坚持了长达四年的游击战争,创建了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石泉苏区,使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鄂豫陕、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陕南,离开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撤离前,将留下的部分红军及地方游击武装,组建为红军巴山游击队,继续在川陕交界地区开展武装斗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石泉苏区人民与红军风雨同舟,甘苦与共,鼎力支援红军,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每日一图
961: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摄于2023年10月20日盘龙城。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摄水河边,是迄今为止长江流域发现的夏商时期规模最大、出土遗存最为丰富的城邑遗址,是长江流域青铜文明中心、武汉城市之根。博物馆建筑采用“半嵌入式”设计将博物馆建筑消隐于树丛中,将遗址本体作为最大的展品。盘龙城遗址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这些文物,向我们传递了大量的商代文化信息,彰显了商代盘龙城的发展高度。
每日一图
962:武汉汉口北小镇
摄于2023年10月20日汉口北小镇。汉口北小镇位于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乘坐武汉轨道交通1号线到终点汉口北站下,右边过马路南行百米即可到汉口北小镇。汉口北小镇是复古的原汉口镇,也可以称之电影小镇,戏码头,这里实景复刻了京汉火车站、民众乐园、东方茶港、汉口码头、老汉口茶厂、摩天轮、蒸汽火车、老式客车等城市历史商业地标,是一座集商业、文化、旅游、休闲于一体的网红小镇。可以唤起人们对老汉口的"码头记忆"。
每日一图
963:吴氏祠堂
摄于2023年10月21日吴氏祠堂。吴氏祠堂位于红安八里湾镇东北的陡山村,距八里湾镇5公里。吴氏祠堂始建于1763年(清乾隆二十八年),是一组深3进、广5间的建筑群,占地约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10平方米。前、中、后3幢之间,有庭院间隔,廊庑相连,布局严谨,浑然一体。吴氏祠由于地处偏僻乡村,解放后又长期作为学校使用,所以得以保存。现在已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汉口坐动车前往红安西站(其实就是八里湾镇),叫个麻木不到10公里就到吴氏祠堂了。
每日一图
96*:吴氏祠堂的戏台
摄于2023年10月21日吴氏祠堂。从祠堂大门进去是“
观乐楼”,这两层木楼建在祠堂第一重进门处,也就是俗称的戏台子。台上雕栏画栋、极尽手工之能事,是整个建筑群色彩最丰富、工艺最繁琐的地方。在楼上沿四周“
回”字形雕花壁板走廊,可以全方位地居高临下观看楼下歌舞戏曲表演。站在庭院里,我们似乎还可以听见当年的鼓乐铿锵之声。几百年时光流逝,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与赞叹。
每日一图
965:吴氏祠堂的木雕石雕
摄于2023年10月21日吴氏祠堂。吴氏祠堂的廓、门、厅乃至栏杆、梁架、墙壁、窗户、屋脊、瓦面,或彩绘神话人物,或陶塑珍禽异兽,或木刻山川风物,或石雕图案花纹。题材广泛,造型生动,形象逼真。是我在全国范围内看到的最为精美的木雕了,堪称古建筑一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特别是戏台正当面的栏杆之下一木雕《武汉三镇》,足足有七八米之长,其中黄鹤楼和汉江清晰可辨,对反映古汉口商埠当时的人文经济面貌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可以说这是吴氏祠的立体版的
“清明上河图”。
每日一图
966:光山永济桥
摄于2023年10月22日光山永济桥,光山永济桥位于河南省信阳光山县城南25公里的泼陂河镇街北头。永济桥又名万金桥,呈南北向横跨于泼陂河上,连南北两街。该桥始建于明万历庚申年(1620年),是河南省最长的古代石拱桥。南北长101米,东西宽7米,桥下由9个拱形孔联缀而成,全部由雕凿过的花岗石条构成,建筑结构严谨,其建筑风格具有典型的南方建筑特点,近代曾在原址重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日一图
967:光山花山寨旧址
摄于2023年10月22日花山寨。花山寨位于光山城西南20公里处。1934年11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到达花山寨,和鄂东北省委书记郑位三、中共中央来人程子华胜利相会。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在花山寨召开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务会议,大家一致拥护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作战略转移,部队对外改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红旗北上继续长征了。
每日一图
968:历史文化名村东岳村
摄于2023年10月22日东岳村。东岳村位于光山县西南14公里的文殊乡。东岳村通过“支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让党员致富能手带动引领群众走上增收致富道路。东岳村拥有丰富的“四色”(古色、红色、粉色、绿色)资源:村内保存完好的历史建筑面积达7260平方米,村内现有花鼓戏班2个,皮影戏班3个,地灯戏班6个,还有当年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东岳村留下了红色记忆。村内还有数百年的皂角、黄连木古树,有清澈见底的东岳湖和满目清脆的生态茶园,自然生态良好。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和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河南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每日一图
969:光山邓颖超祖居
摄于2023年10月22日光山邓颖超祖居。邓颖超祖居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是邓颖超的祖父及父亲居住的地方。祖居占地面积3000平方米,分东、西、中三个院落,座北朝南,前后两进,现存清代建筑房屋30
多间,是一座典型的具有南方特点的清代建筑。
每日一图
970:罗山大肠汤
摄于2023年10月22日光山的罗山李老太大肠汤馆(光山分店),它位于光山县司马光东路紫水街道天伦花园1幢23号。罗山大肠汤是河南罗山的地方传统小吃,深受当地人的喜爱。食材是当地淮南猪的猪大肠,辅以猪血、水豆腐,配各种秘制调料炖制而成,加以荆芥或小蒜苗,其风味独特,肥而不腻,入口柔和,色香味美,营养丰富,经济实惠。而把罗山大肠汤做出名实推家住罗山县城的“李老太”,信阳各地都有她的“加盟店”,光山的这家就是。含饭每份20元,饭不限量。
每日一图
971:捡茶果
摄于2023年10月22日光山章洼榨坊。章洼榨坊位于光山X022县道大苏山脚下。茶油又称为油茶籽油、山茶油,它是用普通油茶成熟的油茶树种子提取出来的一种纯天然的植物油,做茶油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压榨法,通过物理压榨的方式榨取油茶籽油;另一种方法是浸出法来提取油茶籽油。它们都需要将油茶果摘下晒,裂开后只能人工捡出其中的油茶籽,茶籽经过烘烤和蒸炒后再粉碎做成饼,上压榨机挤压出油。茶油色泽金黄或浅黄,澄清透明,味道清香,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食用植物油。真正山茶油每斤大约200元左右。
每日一图
972:马畈镇
摄于2023年10月22日马畈镇。马畈镇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地处光山县西南部30公里处的淮河上游南岸、大别山北麓。马畈镇是一块红色的土地,1924年光山县第一个党小组一柳林河党小组,就诞生在本镇柳林村;解放战争时期,王震亲率三五九旅驻扎锡山村汪窑抗敌。2011年马畈镇荣获“河南省十佳名镇”荣誉称号。早上在镇上过早,油条、稀饭、麻团。油香都是一元。
每日一图
973:马畈镇重阳节庙会
摄于2023年10月22日马畈镇。位于光山县马畈镇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是传统的庙会,现在改为物资交流会,也就是连续3天赶大集,庙会分成几个商品区域,有生活用品、生产资料、食品生鲜、娱乐游玩等几个主要区域,特别是小商品区域,货物琳琅满目,人群摩肩擦踵,有的地方几乎寸步难移了。我们去的当天正好是今年的重阳节,也是今年庙会的第一天,我们只是逛了一部分庙会,真正体会到现在各种物资是高度丰富,老百姓生活的确幸福满满。
每日一图
974:“专业理发”
摄于2023年10月22日马畈镇上,在一处挂着“专业理发”的棚子下面,一个人正在理发,旁边有7位老年汉正坐在小椅子上耐心等待,没有人玩手机。看到如此温馨的场面,我按下了快门。
每日一图
975:周党镇竹竿河
摄于2023年10月22日周党镇竹竿河。周党镇位于河南罗山县东南部,明代周、党二姓在此开店兴集,因此得名周党。竹竿河发源于湖北大悟五岳山,流经周党镇一直向北流向河南息县竹竿镇注入淮河,它是从湖北发源唯一的一条注入淮河水系的河流,全长120多公里。明清时竹竿河竹排成群结队,排工号声悠长,故称竹竿河。竹竿河在罗山周党河段近20公里,是罗山境内最长的一条河流,它日夜守护着沿河两岸百姓,哺育着两岸儿女。
每日一图
976:桂店农民起义纪念碑
摄于2023年10月22日桂店。桂店农民暴动遗址位于罗山县周党镇桂店村。1929年农历9月24日,罗山县桂店农民赤卫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豫南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武装暴动,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为了纪念桂店农民暴动,解放后在原竖大旗的地方建立了桂店农民起义纪念碑。桂店农民起义中涌现出一批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现桂店农民起义纪念碑由秦基伟将军题写。
每日一图
977:藏区道孚风光
摄于2012年8月7日川西葛卡乡附近的350国道上。葛卡乡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境内,G350国道是从G318国道上的新都桥前往甘孜县的进藏中线,它是一条介乎G317和G318中间的进藏线路。从G318上的新都桥算起,到炉霍连接到G317为止,共有213公里。路上经过塔公草原、龙灯草原、亚拉神山、道孚民居群等风景区。这一带风景独特、藏区风情浓厚,是一条不错的进藏风景线。
每日一图
978:怪树林
摄于2013年10月3日怪树林。怪树林景区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南20公里处的荒漠中,与去“黑城遗址”同路。这里曾生存着一片茂密的胡杨林,胡杨本来就是一种奇特的树种,生命力极强。但是流向额济纳旗的唯一黑河水被上游筑坝截流以后,还不合理地开发水源,造成额济纳河流断流,极大的破坏了这片胡杨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以致大片的胡杨林因缺水而枯死。大片枯死的胡杨树干依然直立在戈壁荒漠之上,形成形态怪异的悲凉景观,而得名“怪树林”。
每日一图
979:黑城
摄于2013年10月4日黑城。黑城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库布镇东南约30公里处的大漠中,是西夏王朝设在北部边境的一座重要军事城堡和戍防要塞。是北“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遗址。当年的黑城城垣每边长约两百多米,东西两面各有一门,如今仅遗留有南墙及南门遗址。古城城内的西南方,能够看到一座外形保存较完整的古教堂,其中礼拜堂的顶、壁样式与伊斯兰教礼拜堂相同。西北角城墙上有一座覆钵式塔,远在10公里以外的荒漠上都可看到。当年黑城周边曾经有一片大面积绿洲,14世纪中期后水源开始枯竭,如今已经成为沙海中的孤城残址。整座遗址给人无限苍凉、悲壮的感觉。
每日一图
980:额济纳胡杨林
摄于2013年10月4日额济纳胡杨林。额济纳胡杨林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旗政府所在地库布镇周围。胡杨为杨柳科落叶乔木,能忍受荒漠中干旱,对盐碱有极强的忍耐力。胡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一种杨树,素有"大漠英雄树"的美称。在一亿多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有
"生而一千年不死,死而一千年不倒,倒而一千年不朽"的说法。在我国又以内蒙古额济纳旗的胡杨林为面积最大、树林最美之称。每一年10月上旬前后的十天时间,是欣赏胡杨林的最佳时段。
每日一图
981:五道峡
摄于2015年10月23日五道峡。五道峡位于保康县北部,距县城22公里的S223省道旁边,它是由五个峡谷段构成。峡长约4公里,峡内山峰一溪相连,平峙多姿,溪流清澈,四季奔腾,峡内以洞、林、溪、瀑景观为主,以奇、险、雄、幽为特色,构成了·一幅奇、险、雄、幽浑然一体的天然画卷。有游人道:“一道峡入境、二道峡入画、三道峡入味、四道峡入胜、五道峡入神”,该风景区自称是鄂西北绝佳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门票100元。
每日一图
982:南漳古寨客栈
摄于2015年10月22日南漳古寨客栈。南漳古寨客栈位于南漳春秋寨景区内,春秋寨景区位于湖北南漳县东巩镇陆坪村,紧邻250省道,占地面积约5平方公里。景区因关羽在此夜读《春秋》而得名,是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受春秋寨景区管理方武汉三特公司邀请,前往参观考察时,安排住进了南漳古寨客栈。客栈号称为五星级精品客栈,外部环境可以让你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内部的装修是中式复古风格,环境舒适幽静。
每日一图
983:春秋寨景区索道
摄于2015年10月23日春秋寨景区索道。春秋寨景区索道总长2000米,索道从山下直达海拔274米的望月峰顶。游人可以在吊箱里面俯览秋春寨全景,特别是可以从不一样视角欣赏到茅坪河一弯碧水绕春秋寨,两岸群峰林立,深峡空谷,幽深神秘,自然风光优美,诗意田园曼妙多姿的景色。
每日一图
984:山上春秋寨
摄于2015年10月23日春秋寨。春秋寨别名青云寨、陆坪寨,寨子依鲤鱼山山势迂迴而建,自南向北呈条形布局,有石砌古山寨153间,春秋寨而出名于汉末,秋春寨犹如一段万里长城横贯于一座南北迈向的峰顶之中。秋春寨集“奇、秀、险”为一体,被称作“我国美丽的古山寨”。主要旅游景点有关帝庙旧址、北望门、南门、茅坪河、观景平台、山水太极图、古私塾旧址、锚链索道、石屋等。
每日一图
985:太极春秋寨
摄于2015年10月23日春秋寨。春秋寨地势险要,山环水绕,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利,站在山寨高处,看山谷中间的茅坪河一弯碧水绕春秋寨,犹如一副山水八卦太极图。
每日一图
986:红石林
摄于2023年12月1日红石林。红石林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与"芙蓉镇"隔酉水河相望。石林属于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以灰色石林为主,像古丈红石林这样的含铁元素的"红石林"在全国的少见的。古丈红石林核心区占地约20平方公里,色彩鲜艳,造型优美的古丈红石林保持了原生态之美,被誉为"武陵第一奇观"。
每日一图
987:不二门温泉
摄于2023年12月1日不二门温泉。不二门温泉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城南一公里处的一处天然形成的温泉,不二门取自佛语不二法门之意。不二门温泉是以室外露天各种水池供你选择,水温号称有39—40摄氏度,虽说不冷,我感觉水温再高一点最好。据说水质含有钾、钠、钙、镁、硫及其他多种适合人体的微量元素,但现场我没闻到一点硫磺味。冬天披条大毛巾走在露天还是感觉冷飕飕的,好在当天没有刮风,不然掉得大!
每日一图
988:古苗河百瀑大峡谷
添天摄于2023年12月2日古苗河百瀑大峡谷。古苗河百瀑大峡谷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东南约3公里塔里乡,这是一条集奇、险、秀、美的原生态峡谷。两岸山峰耸馳,瀑布成群,顺悬崖而建的悬空栈道走进幽幽深谷,还有百米玻璃栈道、七梯岩瀑布、天河瀑布、勾兜崽妹瀑布、珠帘瀑布等大型瀑布和蚩母洞、佛光洞、雄狮迎驾、将军岩、万卷天书等景点,值得一游。
每日一图
989:芙蓉镇之夜(一)
摄于2023年12月1日芙蓉镇长街。芙蓉镇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距县城51公里。原为西汉酉阳县治所,因得酉水舟楫之便,上通川黔,下达洞庭,自古为永顺通商口岸,素有“楚蜀通津”之称。享有“酉阳雄镇”、“湘西四大名镇”、“小南京”之美誉。芙蓉镇原称王村,因电影《芙蓉镇》在此拍摄而得名。夜晚的芙蓉镇,远观灯光旖旎,灯火阑珊、璀璨迷人。
每日一图
990:芙蓉镇之夜(二)
摄于2023年12月1日芙蓉镇长街。芙蓉镇是一座具有两千年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也是融自然景色与古朴的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胜地,镇区内有曲折幽深的大街小巷,临水依依的土家吊脚木楼以及青石板铺就的五里长街,处处透出淳厚古朴的土家族民风民俗。入夜的古街上挂着南瓜灯,商家的店铺在光与影的结合中,共同打扮着这座“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
每日一图
991:芙蓉镇民俗风情演出
摄于2023年12月1日芙蓉镇摆手堂。每天晚上7:30,在摆手堂上会有一场精彩的民俗风情演艺《花开芙蓉·毕兹卡的狂欢》。演出精彩绝伦,有激情的舞蹈、炫彩的服装、震撼的音乐、悠久的历史传说,反映了土家族的民俗、文化特色与灵魂魅力、以及芙蓉镇的历史底蕴。
每日一图
992:走进芙蓉镇大瀑布
摄于2023年12月1日芙蓉镇大瀑布。芙蓉镇号称是“挂在瀑布上的千年古镇”。猛洞河穿镇而过,在镇东的酉水之滨迭人酉水,形成芙蓉镇大瀑布。瀑布高约60米,分两级从悬崖上倾泻而下,声势浩大,水雾弥漫。我们是从酉水河对岸乘渡船过河,沿河湾边小路走进瀑布,从瀑布后面穿过后再到酉水河边上渡船过江。有词曰:“武陵山秀水幽幽,三峡落溪州。悬崖壁峭绿油油,悠悠荡华舟。”
每日一图
993:乾州古城
摄于2023年12月2日乾州古城。乾州古城位于湘西自治州吉首市区内的万溶江河畔一片街区,历史上是湘鄂、渝、黔四省边区传统的物质集散中心。万溶江河穿城而过,河畔有古城墙,是当时防御苗人的屏障。城内主要景点有青街石巷、古色民居、江南奇居
、文庙、九福堂等。乾州古城保留了传统文化气息,发扬民族特色建筑,向人们展示了别样的精神文化。
每日一图
994:边城茶峒
摄于2023年12月2日边城茶峒。边城茶峒位于湘西州花垣县边城镇,原名茶峒,
地处湘黔渝三省交界处,这里西与重庆秀山县接壤,南与贵州松桃县接壤,地界以一河相隔,当地土家族、苗族、汉族人口居多。“全程群山环抱,山中有城,城中有山,青石板街依山就势,纵横交错”,这就是沈从文笔下的《边城》。《边城》在书中讲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主人公翠翠是一个柔美纯朴的少女,如今江中岛上立有一座翠翠的雕像,还在向我们讲述着这段凄美的故事。
每日一图
995:德夯大峡谷
摄于2023年12月3日德夯大峡谷。德夯大峡谷位于湘西自治州州府吉首市西郊24公里处,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景区内绝壁高耸、奇峰突起、峰林重叠、层峦叠嶂、古树倒挂,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交错其间,自然风光十分秀丽迷人,有“小张家界”之美称。
每日一图
996:矮寨大桥
摄于2023年12月3日德夯大峡谷。矮寨特大悬索桥位于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镇境内,它横跨德夯大峡谷、落差达400米、主跨达1176米,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桥型方案为钢桁加劲梁单跨四车道高速公路特大悬索桥。这座大桥的建成,将大大解决矮寨公路的堵车现象。当汽车在悬索桥上行走时,那种感觉绝对让人惊心动魄。人在钢索桥上行走,也别有一番"云中漫步"的味道。
每日一图
997:墨戎苗寨长龙宴
摄于2023年12月3日墨戎苗寨。“墨戎”苗语的意思是“有龙的地方”,它位于吉首、古丈、保靖三县的交界处,扼守洞庭湖区前往湘西大山深处的交通要道,为古时南方长城的起点“喜鹊营”的驻地。是一处民俗风情浓郁的苗寨。我们在这里吃了一餐长龙宴。餐厅建筑很有苗族特色,里面是几排长长的矮桌凳,大家一排排的坐下就餐,是苗族特色的菜肴,小菜吃完了可以加。舞台上还有苗族歌舞表演,虽说饭菜的确一般,但是也可以理解。
每日一图
998:墨戎苗寨
摄于2023年12月3日墨戎苗寨。墨戎苗寨位于吉首、古丈、保靖三县的交界处,扼守洞庭湖区前往湘西大山深处的交通要道,是古南方长城的起点“喜鹊营”的驻地,是一处民俗风情浓郁的苗寨。墨戎苗寨有湘西“小千户”之称。游客进寨前要对歌喝拦门酒才能走进苗寨,河上的廊桥流淌着历史的沧桑,苗家手工银饰锻造技艺会让人叹为观止,还有一些“成亲入洞房”的体验节目和全国各地的苗寨游览体验差不多。
每日一图
999:拦门酒
摄于2023年12月3日墨戎苗寨。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拦门酒是苗家山寨的一种古老的习俗,苗家娶亲嫁女,亲戚朋友都要上门送礼贺喜,主人家也会设置拦门酒。主人和亲朋戚友,会把这门喜事办得体面热闹,同时也借此良机展示自己的富有,广交朋友。主人事先准备好包谷烧酒,客人来时,由主管把门的族老首先唱讲欢迎词,然后客人中最年长且声望高的长者唱答谢词。待客人喝完酒后,酒门大开,拦门人很礼貌地让开一条道路恭迎客人进屋。这就是苗族有名的风俗“拦门酒”。现在各苗寨把拦门酒作为欢迎游客的一道礼仪。
每日一图
1000:苗族服饰
摄于2023年12月3日湘西。苗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多元文化,存在许多不同的种族和支系。苗族又可以分为三大类:湘西方言苗族、黔东方言苗族和川黔滇方言苗族。湘西方言苗族又
分为红苗、黑苗、花苗、白苗、青苗、蓝苗等支系,所以苗族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一般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苗族男装为大襟短衣,襟向右开,颜色多为蓝、黑色。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前一篇:每日一图(900—950)
后一篇:每日一图(100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