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在路上老黄
在路上老黄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580积分
  • 博客访问:16,704
  • 关注人气:263
  • 获赠金笔:40
  • 赠出金笔:1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兑换图片博主服务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图(900—950)

(2023-12-29 18:02:04)
标签:

每日一图

昭君故里

分类: 2018—2024年的游记
每日一图 900:刘家蹄髈大王
摄于2023年8月16日刘家蹄髈大王汉口店。刘家蹄髈大王汉口店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山海关路与长春街交叉口一楼。武汉有口碑的卤蹄髈、蹄花的门面有数家,这家“刘家蹄髈大王”榜上有名。红烧猪蹄是以猪蹄为主要食材的家常菜,色泽红亮,口感软糯不腻,软糯香甜,味道可口,营养价值丰富,具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1:武汉汽水包
摄于2023年8月16日山海关路。“汽水包”是武汉特有的传统小吃,煎好出炉的汽水包像开瓶汽水那样冒着水汽泡,由此得名“汽水包”。汽水包的历史已有半个多世纪,属当地祖传手艺。最早就只有糯米一个口味,如今还有粉条、香菇、藕丝等多种口味了,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和创新,粉条馅和糯米馅两个品种颇为受到大家的喜爱。汽水包是在煎锅里刷上油,再加上清水,将包子蒸熟,最后再煎至两面金黄。这里的“毛氏汽水包”每天都要排队。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2:孙氏豆皮
摄于2023年8月16日山海关路。山海关路有446米长,有着近30家早餐铺子,其中最老的,已开店近70年,现在已传到第三代了,孙氏豆皮就是其中一家。豆皮是湖北省武汉的一道著名小吃,也是武汉人早点的主要食品之一,豆皮是糯米和豆皮合作而成,以馅中有鲜肉、鲜蛋、鲜肉、鲜菇和鲜笋而得名。豆皮制作过程中要求"皮薄、浆清、火功正",这样煎出的豆皮外脆内软、油而不腻,色泽金黄透亮,鲜艳夺目,皮薄软润爽口,滋味鲜美,含有虾、菇、肉香。 成为武汉三镇人们寻常的早点品种。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3:汉阳豆皮大王
摄于2022年5月31日汉阳西大街。汉阳豆皮大王店位于汉阳西大街青石小区内16栋楼下。论武汉豆皮应首推汉口老通城豆皮,可惜老通城倒闭了。该店老师傅号称来自老通城。老通城的传统豆皮的皮:皮香脆薄润,呈金黄色;臊子:鲜肉、香菇、干子、笋子要新鲜入味;糯米:糯米要粒粒分明,吃起来弹而不硬,柔而不绵。三鲜豆皮是用猪油炕摊的蛋皮,又香又脆;再撒上香菇、肉丁、笋干等,一份豆皮就做好了。店主上过很多电视节目,也上过央视,自己冠上“豆皮大王”也许不假。不过现在块儿越来越小,味道也一般化了,我以为不值得专门去跑一趟。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4:李记鸡冠饺
摄于2020年10月16日李记鸡冠饺店。李记鸡冠饺店位于汉口江岸区中山大道1476号和山海关路交叉路口,该店主卖糯米鸡和鸡冠饺。看上去是不大的一个门面,好像只有1米5宽的样子,门口架一口油锅,门面里面有2个人操作,赶面和报肉馅,锅边有一个人负责炸,门口有一个人负责装袋卖。由于鸡冠饺面发得泡,个儿大,我早餐吃一个就够了。鸡冠饺中间包的肉馅味道正宗,忒香的。去年还是卖2.5元一个,现在卖3元了,但还是天天都要排队。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5:燕子煨汤
摄于2021年3月25日燕子煨汤店。燕子煨汤店位于汉口江岸区中山大道1474号的山海关路口。一排煤炉子,上面是煨汤的大铫子,百分百武汉老铫子汤。武汉人爱喝汤,以喝汤为最爱,一般家庭三不知煨一罐汤就好像打牙祭。武汉最出名的是排骨藕汤,滚刀块的藕搭配大段排骨,在铫子里逼出鲜甜味,粉糯的藕埋在汤里,鲜与甜全情迸发,藕粉粉嫩嫩,排骨也被煨化了。它家的品种比较多,排骨汤、蹄花汤、鸡汤、鸭汤应有尽有。不过我冇品尝过,在心里盘算还是自己煨汤划算些吧。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6:汪记鲜鱼糊汤粉
摄于2021年元月9日汪记鲜鱼糊汤粉店。汪记鲜鱼糊汤粉店位于汉口中山大道1504号沈阳路口,离山海关路口才一条街,山海关路附近汇集了武汉大半品类的过早。糊汤粉是武汉传统小吃,烹饪时将小鲫鱼连同鱼骨熬成汤汁,过滤鱼骨,再放入适量胡椒粉,然后加上Q弹米粉,撒点萝卜和葱花即可。店内会准备小虾米、醋、辣椒等,可以自行调味。搭配着外脆里嫩的油条一起吃,更能品味糊汤粉的汁鲜味浓,这是吃鲜鱼糊汤粉的最佳搭档。去年鲜鱼糊汤粉是6元,现在好像是7元了,大伙都趴在路边板凳上吃。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7:蔡林记热干面
摄于2020年12月3日民生路口蔡林记热干面店。蔡林记热干面是起源于武汉市的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深受武汉广大市民的赞赏喜爱。热干面爽滑筋道,黄而油润,香而鲜美,未食而乡情浓浓,诱人食欲食之则香飘四溢,回味无穷。热干面是武汉黄陂人蔡明伟于1945年发明的,之后创建了蔡林记热干面,武汉三镇都有分布。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8:万松园路美食街夜市
摄于2022年3月2日万松园路美食街。万松园路美食街位于汉口江汉区新华社区万松园路。武汉美食千千万,武汉到处都是美食街,每条街都有其独特的吸引人的方式,而武汉万松园这条街有什么美食诱惑吸引着大家呢,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万松园美食攻略自己可以去查。而到了晚上,各种美食小摊一溜烟摆是街道,只有你自己看能不能把持了。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09:邓记早点摊
摄于2022年6月11日。不记得摊位是在什么地方,这样的早点滩武汉三镇到处都是。武汉过早是吃早餐。武汉人称吃早饭为“过早”,人们几乎不自己做早餐吃,出门“过早”是一种深厚的地方习惯。武汉过早品种非常丰富,可以半个月每天不重样,各种口味都有,无论是北方人喜食的面还是南方人吃的粉,反正辣的,咸的,甜的都有。出门几步路就有早点摊。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0:我经历的黄河发洪水
摄于2006年10月7日黄河娘娘滩。娘娘滩位于山西河曲县城北的黄河河道中一个小岛,岛上建有娘娘庙。传说西汉初年吕后专权,将薄太后及其子刘恒贬谪于此。后刘恒称帝(汉文帝),故名娘娘滩。当天我们三人(添天、头发和我)沿黄河边公路徒步来到娘娘滩东岸一处凸出石滩上(图中上方位置),我正在石滩上用户外气炉做中餐时,猛然发现石滩上游方向正在涨水,来的道路已经回不过去了,而石滩的下游方向还没有过水。于是我们立即从下游方向撤回岸上。回头再看刚刚过来之处已经有水了(图一13:45)。三分钟以后水已经把路淹了(图二),再过9分钟后的洪水(图三13:57),再过3分钟后的洪水(图四14:00)。这就是15分钟内黄河发洪水的记录,幸亏我们发现及时,不然就被洪水困在江中了。事后查之,是上游50公里的万家寨水库放水所致。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1:河曲县西口古渡
摄于2006年10月7日河曲县。河曲县位于忻州市西北部黄河边,对岸便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地处晋、陕、蒙三角的中心地带,自古以来就是“走西口”的黄河渡口,是历史上直接与契丹、辽、夏进行通商贸易活动之重地。现在的西口古渡位于黄河东岸之上。沿岸巨石垒砌,顺河而下百余米长。禹王庙创建于清乾隆十六年,坐东面河,主体建筑有正殿、抱厅及戏台等。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2:河曲二人台
摄于2006年10月7日河曲县。河曲二人台剧团位于河曲县黄河大街上,当年的大门及里面建筑已显老旧了,不知现在如何?河曲县地处草原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汇地带,因为其剧目大多采用一丑一旦二人演唱的形式,所以叫二人台,俗称双玩意儿。起源于山西,是成长于内蒙古,流行于山西、陕西、河北三省北部地区的传统戏曲剧种。代表曲目有走西口。五哥放羊。挂红灯。拜大年、压糕面、打金钱等。二人台艺术已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3:看社戏
摄于2007年3月31日新洲旧街朝花节。每年农历二月十五有百花生日之说,俗称“花朝节”。新洲旧街花朝节始于南宋乾道淳熙年间。自2003年起,新洲区就将纯民间的花朝节变身为花朝文化旅游节,当年2007年是新洲区第四届旧街花朝文化旅游节,在旧街三庙河滩上搭起戏台,黑压压的人群都伸长脖子看社戏。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4:水库大堤露营
摄于2010年6月5日滑石冲水库。滑石冲水库位于孝昌与黄陂交界处。水库周边风景绝佳,水库水面开阔,群山环抱,湖心岛点缀其间。远离了都市的繁华喧嚣,忘记了浮躁,剩下的是自然的风景和心境的宁静。这里距离武汉市区大约只有70公里,关键是当地比较僻静,水库水质好,库底为石质。每年这个时候,水库周边的杨店水蜜桃正置成熟期,满树的红艳艳的桃子咬一口甜掉牙!水库大坝上数百米长的大堤的护坡平台上面可以扎100顶帐篷,大堤上4米宽的堤面也可以扎大量的帐篷。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驴友齐聚滑石冲水库,游山、玩水、露营、摘桃、划船、钓鱼、篝火、烧烤、野炊、喝酒、对歌、焰火……好不热闹!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5:过冰雪路面
摄于2006年元月2日南漳。南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以南,荆山山脉东麓,属秦巴山系的东缘。南漳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是三国故事的源头,南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著名景点有:水镜庄、龙王峡漂流、春秋寨、香水河、七里山森林公园、普济寺。当年我们自驾去南漳,在山上遇道路结冰,大家齐心协力铲土垫路、推车,小心通过。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6:徒步山西古长城
摄于2006年十一期间山西古长城。2006年十一期间,我们几位驴友背上全套户外装备,徒步从白草岭到柏杨岭的一段明代古长城。晋西北古长城依偎着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的、山岭、沟壑、窑洞、贫瘠的土地像一幅风格悲凉、凝重的油画徐徐展现在我的面前。旷野上除了我们没有人烟,空旷得让人想大声呐喊。行走在古长城遗址上,留下的是无比的骄傲与震撼,而面对古长城周边贫瘠与破坏,又让我们忧伤不已。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7:德夯的山
摄于2009年5月17日德夯风景区后山。德夯位于湖南省西北部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距吉首市区约18公里,地处云贵边缘与武陵山脉相交所形成的武陵大峡谷中段,景区分小龙、峒河、德夯三个景区。德夯,苗语为“美丽的峡谷”。由于山势跌宕,绝壁高耸,峰林重叠,形成了许多断崖、石壁、峰林、瀑布、原始森林。区内溪河交错,四季如春,有“小张家界”之美称。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8:昭君故里
摄于2011年4月30日昭君故里。昭君故里位于香溪上游兴山县城西5.5公里处的宝坪村,是我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的王昭君的故乡。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人,汉元帝时被选入宫,竟宁元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入朝求和亲,昭君自愿请行出嫁匈奴,为民族间的亲善和好作出了贡献。南郡秭归今被分为秭归县和兴山县,她的故乡宝坪村是一个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清澈香溪流经村前,溪水半绕着一峰青山,山腰天生一方平地,平地上的那座村落,因此得名"宝坪"。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19:冰沟丹霞
摄于2013年10月5日冰沟。冰沟位于甘肃张掖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在张掖—肃南的S213省道上,距张掖市45公里。冰沟是中国干旱地区最为典型的造型最为奇特的丹霞地貌之一,地貌以雄险神奇而著称,造型奇特,形态多样,组合良好,单体造型非常奇特。有泥乳状、窗棂状、柱廊状、叠板状、陡崖状、蘑菇状、蜂窝状等多种形态。冰沟开发较晚,与不远处的张掖七彩丹霞相比游人不多,也少了一份喧闹。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0:马蹄寺
摄于2013年10月5日马蹄寺。马蹄寺位于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北距张掖市区65公里。是集石窟艺术、祁连山风光和裕固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区。石窟由胜果寺、普光寺、千佛洞、金塔寺、上、中、下观音洞七处组成,共有70余处窟龛,始建于北凉。马蹄寺因传说中的天马在此饮水落有马蹄印而得名。传说中的马蹄印迹现存于普光寺马蹄殿内,成为镇寺之宝。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1:卖樱桃
摄于2011年5月1日兴山S312省道昭君大桥。昭君大桥位于兴山昭君故里,横跨在清澈的香溪河上。古诗云:“樱桃红烁烁,杨柳正毵毵。” 5月初正是采摘樱桃的时候,由于樱桃不便于运输,所以山里面的农家都将采摘后就近在桥上出售。樱桃色泽红艳光洁,如玛瑙宝石一样,大如弹丸、小似珠玑,非常诱人。樱桃不仅颜色艳丽,而且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当地卖5元1斤。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2:乌龙山
摄于2009年5月20日乌龙山。乌龙山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龙山县境内,地处湘、鄂、渝三省交界武陵山中,因当地穷山恶水,这里匪患肆虐,解放初期,曾在这里进行著名的湘西剿匪。《乌龙山剿匪记》故事便发生于此,这里保存着原始生态之风貌:怪石、悬崖、石柱、奇峰,还有蜿蜒秀丽的乌巢河峡谷、龙马瀑布、梯子坎瀑布和乌龙洞清泉,被评为湖南十大最美国家地质公园之一。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3:来凤舍米湖村
摄于2009年5月21日来凤舍米湖村。来凤舍米湖村位于恩施州来凤县百福司镇酉水河之东,距百福司镇8公里,已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和“湖北名村”。舍米湖土家语为“阳光照耀的小山坡”,这是一个原汁原味的土家村落。远观舍米湖村,村寨古朴,山清水秀,梯田层层,物产丰饶。村北面山坡上有清代末年的古摆手堂,是摆手舞诞生的地方。全村男女老少人人会跳摆手舞,锣鼓一响,村民齐集,摆手调年,呈现出崇敬、摆手、开心、和谐的文化内涵,来凤摆手舞享誉全国。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4:贝子庙
摄于2010年7月18日贝子庙。贝子庙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锡林浩特市北部的"额尔敦陶力盖"敖包南坡下。贝子庙,蒙古语名"班智达葛根庙",汉名"崇善寺"。是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始建于清乾隆八年(1743年),是藏传佛教圣地。被称为锡林郭勒盟地区第一大寺,是锡林郭勒盟佛教文化的一大宝库,享有"北国名刹"声誉。已有一百多年的兴盛时期,喇麻最多时达1200人,是锡林浩特市主要的游览胜地。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5:额尔敦十三敖包
摄于2010年7月18日额尔敦十三敖包。锡林浩特市内贝子庙的背面有一座圣洁的敖包山。敖包历来被北方游牧民族看成是护神,敖包样式繁多,通常为1个,也会有5个、7个的,最多有13个。在贝子庙的身后占地400亩的额尔敦敖包里,著名的“十三敖包”静静地矗立在锡林河畔。敖包的顶上插枝为丛,郁郁葱葱,立杆为柱,庄重肃穆。悬挂的五色旗幡,白色象征吉祥,蓝色象征长生天,绿色象征生命,黄色象征大地,红色象征血液。这个最早用作道路或界域的标志,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成为一种祭祀、纪念活动,额尔敦敖包祭典仪式是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十三日举行。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6:帐篷节上儿童T台秀
摄于2010年10月30日在路上第三届金秋帐篷节。第三届金秋帐篷节是在武昌娘子湖南湾度假村的临水沙滩上举办。正值金秋时节,娘子湖盛产的肥美大闸蟹上市,自然也是大快朵颐的时候了。帐篷节上还举办了户外美食大赛,篝火电影晚会、各种有趣的户外游戏活动和户外服装T台秀。其中儿童T台秀吸引了大家的关注。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7:秋满晋西北
老汉摄于2006年10月1日利民堡外公路上。利民堡位于山西省朔州市,距朔城区约35公里,地处朔县、神池、平鲁3县交界处。利民堡是明长城山西境重要关隘,宋辽对峙时为穆桂英屯兵之所,称为“ 穆家寨 ”。利民古堡,古朴拙雅间,透出了峻朗的风骨。我们几人是刚刚从古长城的山脊下走到公路上,准备徒步返回利民堡。此照片把晋西北豪迈的边塞风情的沧桑美、寥廓美、空旷美、秋天美,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8:黄陵庙
摄于2011年5月2日黄陵庙。黄陵庙位于宜昌三斗坪镇黄陵庙村长江西陵峡南岸的黄牛岩山麓,上距三峡大坝7公里。黄陵庙,古称黄牛庙、黄牛祠,是长江三峡地区保存较好的唯一一座以纪念大禹开江治水为主体建筑的禹王殿古代建筑群,这里保存有大量珍贵的有关长江三峡特大洪水水位等重要的水文遗迹和实物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里又是长江三峡地区水位变化的水文资料库。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29:西陵峡峡口
摄于2011年5月2日西陵峡峡口。西陵峡是长江三峡的最后一段,西陵峡口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郊,东起葛洲坝,西至三峡大坝,控巴蜀之交带,当水陆之要冲,素有“川鄂咽喉”、“三峡门户”之美称。西陵峡峡口无峰不雄,无滩不险,无洞不奇,无壑不幽,无一处不可以成诗,无一处不可以入画,被中外游客誉之为“山水画廊”、“巴风楚韵”,是人们游览观光的胜地。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0:府河溯源环境污染调查
摄于2011年12月4日府河东西湖段。府河发源于随县大洪山,经随州市区、广水、安陆、云梦、孝感、武汉市东西湖,至汉口谌家矶注入长江,全长385公里。2011年初,武汉市发改委组织了全市民间组织开展江城环境污染调查活动,在路上户外俱乐部结合户外水上运动的特点,利用皮划艇全程漂流了府河,观察并逐段水质采样,提交了水质污染分析数据,为有关决策单位提供实地数据作一点贡献。照片为皮划艇途径东西湖段。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1:香炉石
摄于2011年6月5日香炉石。香炉石遗址位于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渔峡口镇东南0.5公里的清江北岸。因修建隔河岩水库,省文化厅考古队于1988年—1995年分三次对香炉石进行抢救性发掘,获得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文化遗物近万件及一批早商时期的巴人墓葬,专家认定长阳就是巴人故里。2022年入选"湖北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2:雾罩清江
摄于2011年6月6日12:30长阳清江。我们当天从清江画廊的武落钟离山乘船回到码头,坐车路过长阳县城时,看到雾罩清江的情景,觉得有朦胧与梦幻之美女。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别名长阳,位于鄂西南武陵山区、清江中下游,自古就有“佷阳古地、夷水名疆”之称。长阳的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气候以其独特的“立体型”气候而著名。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3:装八寨高速服务区里的遐想
摄于前天(2023年10月5日)装八寨高速服务区。装八寨位于大悟夏店镇二畈村,2007年6月10日我和雪山各骑一台摩托车前往探路时,在镇上寻问当地“麻木”司机问路,竟无人知晓“张八寨”在何地。好容易寻得以后我写了第一篇游记:“2007年6月10日大悟装八寨探路记”,该文将资料上一直叫的“张八寨”改称为“装八寨”,是因为一位当地老人对我说,因为山上寨子大,可以同时装进附近八个寨子的逃难的人,又叫“装八寨”。于是我在这篇游记中就不称“张八寨”而改称为“装八寨”。由于网络传播成为习惯以后大家都称为“装八寨”了。在这篇游记的结尾当时我写道:“由于路远偏僻,交通不便,山路崎岖,林闷无水,野兽出没,荆棘遍地,为安全计,暂时不宜前往。” 谁知十几年后,这里竟发展成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的要冲之地,令人感慨不已。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4:静宁烧鸡
摄于2023年9月27日G70福银高速的宁夏同心服务区。我在这里买了一只号称地道的“静宁烧鸡”,2斤重55元。大约在6年前我曾经路过位于六盘山西端山脚下的静宁县,也品尝过当地的“静宁烧鸡”。静宁烧鸡亦称静宁卤鸡,是静宁县一带的特色传统名菜。它以形色美观、鲜嫩味美、外表晶亮、囟色褐红、肉香味厚、爽口不腻,驰名甘、陕、宁等省(区),是过往旅客争相购买的风味食品。或路途食用,或馈赠亲友,莫不为人称绝,既是筵席美餐,又是滋补佳品。人们形容"闻香千里外,味从鸡肉来。" 这次能够在路途中购得,大快朵颐,不亦乐乎!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5:中卫市一碗泉路边的荒山
摄于2023年9月27日宁夏中卫市一碗泉附近的定武高速上。这段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南沿,此地属黄土坡地的丘陵地貌,是全国著名的干旱区。无边无际的广阔的黄土坡上,这里的山坡上竟然没有能够生长出树木,只有零星散布着少量的草丛,让这里充满了中国大西北独特的干旱景像。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6:凉州白塔寺
摄于2023年9月29日武威白塔寺。2023年十一黄金周前夕,我提前4天上了高速,一路西行,在高速免费的第一天早上在武威南下了高速,来到白塔寺。白塔寺又称百塔寺,位于甘肃省武威市东南20公里的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它是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是河西走廊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遗迹。西藏藏传佛教萨迦派宗教领袖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他当年不顾年时已高(63岁),于公元1244年,从西藏出发,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历经三载才到达凉州,于公元1247年,与元朝的蒙古汗国窝阔台之子阔端在凉州白塔寺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凉州会谈”。就西藏归属中原事宜在白塔寺达成了著名的“凉州会谈”。从此,元朝中央政府正式对西藏实行行政管辖,西藏从此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7: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摄于2023年9月29日武威博物馆。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简称西夏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树于西夏天祐民安五年(1094年),原置武威大云寺,西夏时大云寺改名为护国寺。元灭西夏后,西夏碑被当时的有识之士砌碑亭封闭,才得以保存。清嘉庆九年(1804年),由武威著名学者张澍发现。民国时,西夏碑由大云寺移置武威文庙。后来又移置于新建的武威市西夏博物馆内。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8:武威文庙
摄于2023年9月29日武威文庙。武威文庙武威文庙位于武威市凉州区崇文街。始建于明正统二至四年(1437-1439),后经明成化、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及民国年间的重修扩建,逐成一组布局完善的建筑群,迄今已有五百余年。是全国三大孔庙之一,被誉为"陇右学宫之冠",是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文庙。主要景点有文昌宫、山门、崇圣祠、大成殿、戟门、棂星门、状元桥、泮池,尊经阁、儒学院等。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39:白瓜子地
摄于2023年9月29日从武威—民勤的G569国道上。我看到路边有长满一片黄澄澄瓜的瓜地,停车询问当地的瓜农,才知道这种瓜名叫“白瓜子”。白瓜籽即蕃瓜籽,是西葫芦、角瓜、窝瓜、南瓜等瓜类的籽。秋天成熟以后可用“专用打瓜机”粉碎破瓜取籽,亩产大约瓜籽300斤。南瓜子富含锌磷且含油量较多,有很好的杀灭人体内寄生虫、治疗前列腺疾病和降血压的作用。白瓜子炒熟后可直接食用,也可加料制成各种多味瓜子,味道香美。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0:沙漠中的红崖山水库
摄于2023年9月29日红崖山水库。红崖山水库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的南石羊河下游。是沙漠地区中型洼地蓄水工程,也是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总库容量1.27亿m3,库水面积25平方公里。水满时节,碧波万顷,库底游鱼浅翔,水面众鸟栖戏,大漠环绿水,青山映碧波,足可以令人心旷神怡。不过对于身居“千湖之省”的我们来说,这个“小”水库实在是太平常了。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1:瑞安堡
摄于2023年9月29日瑞安堡。瑞安堡位于武威市民勤县三雷乡三陶村西侧,是民国时期民勤县保安团长王庆云的庄院,建于民国二十七(1938)年,占地5085平方米。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堡寨式民居。瑞安堡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6米,南面开门。砖包墙,高12米,基宽6米,堡内共有房屋140余间,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三进四合院式,集防卫、民宅、园林艺术为一体的典型的北方地主庄院。瑞安堡作为私人庄园,设计精美,规模宏大;作为军事防御建筑,结构严谨,进退自如。它既有古建筑的雕梁画栋,又有现代建筑的实用美观,是西北地区不可多得的一处独特景观。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2: 民勤县
摄于2023年9月29日民勤县。民勤县是甘肃省武威市下辖县,缘于人民勤劳易名民勤沿用至今。据说民勤是苏武牧羊的地方。它东邻腾格里大沙漠,北接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幸亏有一条石羊河流经民勤县的一片美丽的绿洲。如果没有它们嵌入两大沙漠中间,这两大沙漠就会合二为一了。当我们沿武威至民勤的公路走来,沿公路两边高高的参天杨树像道道屏障挡住了风沙。沿着水渠旁的100公里的公路,我们来到了县城。据史书记载,民勤人绝大部分是明清两朝移民的后裔。宋元以前民勤多为驻军之地,常住人口很少,到朱元璋屯耕、康熙实边,始从全国各地大规模移民,内地移民把他们的文化也带到了民勤。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3: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
摄于2023年9月29日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民勤乡村记忆博物馆位于民勤县三雷镇新陶村原三雷中学旧址,占地面积34.82亩,博物馆有室内展馆8个,珍藏品4200余件。于2018年8月开工建设,属非营利性公益文化旅游及非遗体验项目,2019年7月向社会免费开放。该馆集藏品展示、情景体验、民宿文化、文体活动、教育宣传、旅游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突出展示民勤农耕文化和生产生活历史原貌,是民勤县第一个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乡村记忆展馆。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4:民勤的农村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县城外围的农村。民勤县内有一条石羊河流经南北,于是就有农业灌慨的水源,只要有水,向沙漠要地多得是。主要农业作物有玉米、蜜瓜、辣椒等,民勤蜜瓜品质高,可惜我去的时候蜜瓜早已过收获期,而成片的玉米正在用机器收获,很多玉米棒子就直接堆在地里面。辣椒也是当地的经济作物之一,这里生长的小米尖椒特别辣,所以就有一些辣椒深加工企业把厂建在下面乡镇里。路边的沙枣树在蔚蓝的天空映衬下也显得格外鲜艳。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5:苏武庙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县苏武庙。苏武庙位于位于苏武乡境内苏武山下,距离县城约十二公里。是全国唯一以苏武命名的山。苏武是历史上著名的坚持民族气节的英雄人物。武帝天汉元年(前100年)他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多次逼降,他坚贞不屈。后被流放到北海牧羊,直至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才返回汉朝,前后长达十九年。苏武牧羊的地方,通常的说法位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但在民勤,却世世代代流传着苏武牧羊的动人传说。苏武山上有座苏武庙,已有 500 多年的历史,据说庙里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刻着九个大字:“汉中郎将苏武牧羝处”。可惜我们来到庙前时,整个山上仅我们两人,庙门上一把“铁将军”。此时此景我想起一首唐诗云:“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不觉心游天际,荡气回肠。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6:民勤的沙漠公路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县东侧的腾格里沙漠。民勤的沙漠公路分为东、西、北三个方向,我这次去的是东侧的腾格里沙漠公路。从民勤有一条新修建的民左公路,可以从甘肃的民勤至宁夏的阿拉善左旗的S315省道,全长330公里,号称“梦想沙漠公路”,媲美新疆沙漠公路。我的原计划是穿越这条梦想沙漠公路至阿拉善左旗的,考虑到这几天阿拉善左旗正在举办“2023年阿拉善英雄会”,这条公路可能会因为车多而拥堵,于是我就改变了线路,不走这条沙漠公路了。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7:民勤的沙漠治理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县东侧的腾格里沙漠。民勤县地处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是全国荒漠化防治的最前沿,像一把楔子阻隔着两大沙漠合拢。在长期同风沙的斗争中,民勤人民付出了艰辛努力,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在长期的探索和实践中,民勤人积累了丰富的防沙治沙经验,逐步构建了“外围封育、边缘治理、内部发展” 的生态格局。高低起伏的沙丘和滩坡上,满目都是网格状的沙障,一行行、一排排梭梭林向四面延伸,一方方草格压下去,一株株青苗长出来,从过去的“沙进人退” 到如今“人沙和谐”,民勤探索出生态治理沙化防治道路。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8:民勤沙漠雕塑园(一)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沙漠雕塑园。民勤沙漠雕塑园位于民勤县城东南32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之中。来自全球32个国家和地区雕塑艺术家的117件沙漠雕塑作品落地大漠,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向世界展现着其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如一颗颗璀璨明珠飘落瀚海,一雕一景,一塑一色,与蓝天白云、金色大漠完美融合、相映成趣,凸显了艺术与生态结合的强大震撼力。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49:沙漠雕塑民勤园(二)
摄于2023年9月30日民勤沙漠雕塑园。民勤沙漠雕塑园位于民勤县城东南32公里的腾格里沙漠之中。其中一半以上的沙漠雕塑作品,是由外国艺术家完成的,而且是世界著名艺术家的作品,雕塑艺术造诣和制作都非常精良,虽然是在沙漠严苛的环境之中,但作品依然光彩夺目。雕塑是静态的,当这些艺术精品置于滚滚大漠中时,这种静态,会被流沙映衬,铭刻着时空的变幻。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  950:海原地震博物馆
摄于2023年10月1日海原县海原地震博物馆。海原地震博物馆位于宁夏海原县,是为了纪念1920年12月16日发生的海原特大地震,展示地震文物、地震景观、相关图片等。1920年12月16日20时05分53秒,震中位于海原县县城以西哨马营和大沟门之间,震级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千米。海原地震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地震,而且是世界上第二最大的地震,地震波绕地球两圈。地震使海原、固原等县城全毁,大量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极重,据不完全统计,共死亡28.82万人,伤者及不计其数。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每日一图(900—950)




阅读(22) 收藏(0)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幻灯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