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每日一图(301—400)

(2022-11-27 10:25:50)
标签:

每日一图

分类: 2018—2024年的游记
每日一图   301:看!那就是三省碑
摄于2007年8月10日鸡心岭。鸡心岭位于陕鄂渝三省交汇地,具体就是重庆市巫溪县、湖北省竹溪县、陕西省镇坪县交汇点,此地恰好位于中国雄鸡版图的心脏位置,故有“自然国心”之称,海拔1890米。此地为陕、渝、鄂分界点,“走上鸡心岭,一脚踩三省”指的就是此岭,岭上竖着一座三菱形的界牌塔,三个面分别镌刻湖北、陕西、重庆,面对各自省地方向,附近有古战壕、古盐道、古栈道、情侣峰、观音崖、剪刀峰、五子峰等风景。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2:涞滩古镇
摄于2018年10月5日涞滩古镇。涞滩镇位于于重庆合川区东北部的渠江西岸,始建于晚唐时期,兴盛于宋代,古镇巴渝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明清民居错落有致,老街小巷古朴典雅,为全国首批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涞滩分上场与下场,照片中的上场坐落在雄视渠江的鹫峰山上,其势威峨,寨墙高筑,如龙盘虎踞于山势之间。石砌的寨墙内,保留着大量的清代民居和狭窄弯曲的青石板街巷。非常值得一游。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3:假乞讨
摄于2004年10月30日苍岩山。苍岩山位于河北井陉县境内太行山,群峰巍峨,怪石嶙峋,深涧幽谷,古树名木,构成了奇特、幽静、秀丽的自然景观。可是这里也是众“乞讨者”聚集的地方,仔细看这个“乞讨者”,干净整洁的卫衣外套了件故意挖成空洞的道具衣,没有尊严地向路人“乞讨”不劳而获。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4:军渡村闹秧歌
摄于2017年2月9日军渡村。军渡村位于山西柳林县,与陕西吴堡县仅隔一条黄河,是历史上著名的黄河古渡口。抗战时期的1938年2月,日军占领了军渡,直迫陕西河防,这是日军最远到达的前线,在这里与中国军队以黄河为界隔河对峙至抗战结束。当天是正月十三,军渡村民在黄河边的“天宫庙”前闹秧歌,闹秧歌是中国北方具有民族和地域性的一种传统娱乐艺术活动,大家和着锣鼓声的节拍起舞,有消灾驱邪祈福的寓意。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5:做龙须酥的老汉
摄影时间地点不详。所摄的是一位在景区做龙须酥的老汉。龙须酥为新疆地方特产,因其外观洁白绵密、细如龙须而得名。龙须酥色泽乳白、细丝万缕、层次清晰、营养丰富、口感酥松绵甜、香酥可口、入口即化,深受游客的喜爱。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6:杨家将后人的楚江院高跷队
摄于2008年2月18日杨店侯家大庙。侯家大庙位于孝感市孝南区杨店镇。杨店又号称龙灯之乡,正月十二是 “练灯”;正月十三是“会灯”:所有龙灯先去镇上的“天符庙”,然后在侯家大庙相会,轮番比试,称“上大庙”。晚上是“迎灯”,正月十四是“拜灯”,正月十五晚上是“送灯”。玩龙灯期间以正月十三和正月十五最热闹。自称是杨家将的后人的楚江院的高跷队在杨店上大庙的仪式中是最后来的,也是压台戏了。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7: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
摄于昨天(2021年11月27日)武汉国际博览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A1-A6馆,11月26日—11月28日举办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此次文旅博览会是全国乃至世界各个文旅好去处秀出“看家本领”的平台,超过1000家国内外文旅机构和企业参展,各种绝美风光、风味美食、有趣文创、地方特色技艺和表演,在总面积6万平方米的展馆一站式体验。凭身份证、行程码、绿码参观。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8: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
摄于昨天(2021年11月28日)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2021湖北农业博览会11月27日—29日在汉阳国博中心举办。农博会以“乡村振兴、产业强省”为主题,展览展示面积超过6万平方米。随州香菇、恩施玉露、潜江龙虾、京山桥米、洪湖莲藕、赤壁青砖茶等一大批湖北名优特农产品集体亮相,唱响“中国荆楚味,湖北农产品”。参观者凭健康码和身份证免费参观。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09:曼谷红杉军集会现场
摄于2014年2月21日曼谷。我和老汉从地铁出站口出来,看到大街上一大片是红杉军的占街集会,西边的一个大型会场正在表演杂技,东边是生活区,一大排取饭帐篷一溜排开,免费供应全套餐饮,无论什么人都可以随意领取,是由各派各地各赞助人提供的,区别只是伙食品种多少口味不一,好的排队的人就多一点。会场里面的帐篷、铺盖都由组织者提供,还有大量医务义工在现场摆摊设点。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0:庆阳坝老街
摄于2017年4月30日庆阳坝老街。庆阳老街位于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曾经是鄂西历史上盐花驿道上的著名集市,这条木质结构凉亭式古街道。远在清朝民国时期已是湘、鄂、川、黔四省的茶叶边贸中心,古街有两条长约500多米街道,逢农历一、三、六赶集。老街两屋之间,有穿斗式木檩相连,上盖青瓦间且有栅栏透亮,终年日晒不着,雨淋不着,现在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具有古代遗风的土家街市。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1:雀儿山垭口
摄于2017年7月31日雀儿山垭口。雀儿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境内,是横断山脉的第四高峰,主峰海拔6168米,是全长2658 KM的川藏北线G317国道中途径海拔最高峰,每年有8个月被积雪覆盖。“风吹石头跑,四季不长草,一步三喘气,夏天穿棉袄”是这里的写照,因此被称作“川藏第一险”。2017年9月26日全长7079米的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过往车辆不必绕行长达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较原路节约了里程近20公里。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2: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地安顺场
摄于2016年2月9日安顺场。安顺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县城12公里。是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将领翼王石达开全军覆灭的地方,也是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革命纪念地。 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此强渡大渡河成功,安顺场由此载人中国革命史册。2003年5月24日,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在安顺场红军强渡大渡河遗址开馆,纪念馆有红军指挥楼和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等。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3:白玉县白玉寺
摄于2009年8月1日白玉寺。白玉寺位于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北坡,为康藏地区三个较大的宁玛派喇嘛庙之一。清康熙14年(1675)选址建寺。藏语全称为"白玉朗杰绛秋林",其中"白玉"意为"吉祥之地"。白玉寺占据了县城边的一整座山,庙堂和喇嘛们修行的小屋鳞次栉比。图为来白玉寺修炼佛法的活佛为我们新请的“转经筒”念经开光加持。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4:又见高僧
摄于2009年8月1日白玉寺。我们参拜白玉寺的第十二代寺主图龙活佛下山时,当时手中还拿着图龙送的“仙丹”,颈上还留着活佛赐的哈达,恰好又遇到准备上山会见(拜见)图龙活佛的这位高僧,因为头一天在金沙江畔我曾经偶遇过他,而且还在一起合过影。高僧看上去很有佛像,红光满面,面目慈祥,我根据他的衣佩及有随同人员陪同,估为法王、堪布、格西甚至是活佛也有可能。图为此时的合影,看过照片后我似与佛有缘。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5:今日桦林堡
摄于2017年2月3日桦林堡。桦林堡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城西北12公里处的黄河岸边,为明宣德五年(1429)太原镇总兵李谦筑成,古堡高踞黄河东岸山巅,面临寺沟,襟带长城,总控黄河,是明代“黄河边长城”的指挥中枢,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我们来到南城堡门,至今城门尚在,城门包砌完好。"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遥想的这里曾是胡马长嘶、烽烟弥漫的战场,当年戍守在此的戊边将士,维护一方的稳定和生活的安宁。而今只有这座城门还在静静站立,在风雨中吟唱着古老的苍凉。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6:碛口的大白菜
摄于2004年11月2日碛口镇。碛口位于山西临县黄河畔,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碛口镇曾一度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成就了碛口历史上的繁荣。我是2004年第一次前往碛口的,当时碛口还刚刚处于旅游兴起初期,一切好像还是比较原始的状态。11月初是立冬季节,正值大白菜收获的季节,当时在菜地里面收购价是每斤7分,镇上集市上价是1毛4,而送到家里是2毛1。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7:秭归屈原祠
摄于2021年12月8日屈原祠。屈原祠原址在秭归老县城东五里的"屈原沱"处,唐代始建,1976年因葛洲坝水利工程兴建,屈原祠第一次迁建至原秭归老县城,如今因三峡大坝建设,屈原祠第二次搬迁至今天的秭归新县城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秭归是我国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的故乡,屈原祠山门古朴典雅,面向东南,与三峡大坝隔江正面相对。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8:屈原故里牌坊
摄于2021年12月8日屈原故里牌坊。屈原故里牌坊位于秭归新县城凤凰山屈原故里景区内,而原牌坊位于老秭归县城东迎和门外,是秭归老县城归州的标志性建筑,建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牌坊为重檐木结构建筑。2003年在三峡蓄水至135米水位前夕对其进行拆迁至此,用原构件按原样组合。牌坊上书“屈原故里”四字,系郭末若手书。旁边还有两块石碑,分别刻“楚大人屈原故里”和“汉昭君王嫱故里”。下图为原老县城拆迁前牌坊的照片。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19:秭归芝茅旅游公路
摄于2021年12月8日芝茅旅游公路。芝茅旅游公路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和九畹溪镇之间的群山峻岭,起点位于S255九畹溪镇芝兰桥头,止于茅坪镇,途经王家岔、穿心店、庙坪、罗家、青林口、月亮包、花果园,九里接茅坪迎宾大道,全长60公里,它串起三峡竹海、屈原故里、月亮花谷、芝兰谷、石柱村、九畹溪等诸多景点,采用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在弯道、适宜地段设置小景观建设步游道、观景平台、露营基地,已经于2020年10月完工。成为全省10条最美公路之一。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0:石柱民族村
摄于2021年12月8日石柱村。石柱村位于秭归县九畹溪景区南10公里,因村边山上曾有一大石柱得名。石柱村的土家民俗风情和原始村落风貌保存完好,境内海拔490-900米,森林覆盖率达90%,全村地貌呈小盆地半高山型,村内青山绿水,风景旖旎,引人入胜,有多处奇峰、独特大溶洞,田园风光、土家民居、民俗风情等保持原生态。被誉为“三峡土家第一村”。这座极具土家风格的建筑就是村民族文化活动中心和游客接待中心的综合楼。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1:峡口村
摄于2021年12月8日省道255上,山下是秭归县九畹溪镇峡口村。峡口村位于秭归县东南部,地处川鄂咽喉长江三峡西陵峡南岸群山之中,距县城约46公里,周边地形起伏,层峦叠峰,四面高中间低呈盆地形。这里有长江西陵峡最大的支流峡谷之一:九畹溪大峡谷,奇山秀水,绝壁怪石、鬼斧神工。这里也是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入郢前开坛讲学,植兰养性之地,山水文化、屈原文化、巴楚文化、道教文化、移民文化在这里交辉相映。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2:秭归特产柑橘
摄于2021年12月8日—10日。秭归地处长江河谷,西陵峡畔,高峡平湖地区,是中国著名的柑橘之乡。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就在故里写下了《桔颂》名篇。秭归风景秀丽,气候独特,土壤适宜,空气清新,水质洁净,植被丰富,优越的生态环境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成就了秭归柑橘皮薄色鲜、肉脆汁多、香味浓郁、酸甜可口的优良品质。据统计,秭归脐橙种植规模达30万亩,年产量超过40万吨。这几天,我们在路上看到的是漫山遍野的柑橘园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3:西陵长江大桥
摄于2021年12月10日西陵长江大桥。西陵长江大桥位于宜昌市夷陵区三峡大坝附近,全桥总长1118米,于1993年12月开工,1996年8月竣工通车,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单跨900米的钢箱梁悬索桥,为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目前过往车辆凭两证免费办理通行证通行。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4:巴东长江大桥
摄于2021年12月9日巴东长江大桥。巴东长江大桥是国道209线跨越长江的一座特大型桥梁,为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梁斜拉桥,全桥长908m 。宽 22m ,A型索塔,北塔高 218m ,南塔高 213m , 2004年7月2日 竣工通车,免费通行。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5:秭归长江大桥
摄于2021年12月8日秭归长江大桥。秭归长江大桥位于西陵峡上游峡口,连接秭归县香溪口的郭家坝镇及的归州镇两岸,主跨531.2米,主桥为中承式钢桁架拱桥。于2015年8月28日动工兴建;,2019年9月27日通车。由于主桥的桥位比较高,大桥梁面距离水面有118米,故长江北岸的引桥比较长。秭归长江大桥要收费,小车通行费15元。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6:三峡红叶
“满山红叶似彩霞,彩霞年年映三峡”,这首曾经风靡一时的《满山红叶似彩霞》,许多人并不陌生。百里长江三峡的巫峡每到深秋时节,成片的红叶把起伏的群山染成红色的世界,成为峡江的一道独特景观,这是长江三峡的壮丽风光和红叶的完美结合:莽莽群山,滔滔江水,山腰上红叶一团团、一簇簇,缀成一片,在阳光下如跳动的火苗,漫山遍野五彩斑斓,炫烂得让人犹如置身仙境中。今年因为疫情的影响,巴东前往重庆培石的班船提前在湖北境内的陈家湾就折返了,故不能到达重庆的培石、青石镇,下面的照片是几年前所摄。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7:更庆寺的工匠们
摄于2009年8月1日更庆寺。更庆寺位于四川甘孜州德格县更庆镇,明正统十三年(1448)首建。从德格印经院沿巴宫街往山上走,就会看到更庆寺。藏传佛教的萨迦派俗称花教,该寺是康区藏传佛教萨迦派主寺,也是德格土司的家庙,规定土司长子出家主持寺政,次子继任土司,该寺至今无活佛。经堂内供奉着萨迦五祖,还有米拉日巴像。我们去的时候寺庙正在进行维修,大门口的工匠们摆个poss让我拍照。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8:草原天路
摄于2014年7月14日锡林郭勒草原。锡林郭勒草原面积18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四大草原——内蒙古草原的主要天然草场。锡林郭勒大草原不仅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还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繁花似锦、牛羊成群,一望无际的草原公路一直伸向天际,与天边连在一起,令人流连忘返。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29:荡起双桨
摄于2010年3月26日青山河。青山水库位于崇阳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青山镇,水库于一九六七年动工,一九七三年建成,属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泄流河道是原青山河的一段,水质清冽,流速平稳,周边风光秀丽。正值早春三月,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乘一轻舟,荡起双桨,实为一种春天的享受!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0:金沙江新老岗托大桥
摄于2017年7月30日岗托大桥。岗托大桥位于四川德格县至西藏江达县之间横跨金沙江上,是317国道由四川进入西藏的第一道关卡,是西藏的东大门。这里山势巍峨险峻,高耸入云,江水急湍浪涌,历来为军事要冲之地。旧岗托大桥是1956年建成,净跨100米。新岗托大桥全长 159米,1974年12月建成通车。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1:金沙江达谢渡口白垭寺钢索桥
摄于2017年7月30日白垭寺钢索桥。白垭寺钢索桥地处岗托大桥金沙江下游18公里,北岸是四川白玉县地界,南岸是西藏江达县境界,北岸通有公路,南岸只有山区小路了。在这里横跨金沙江有一座钢索桥,桥身重量完全依靠两根钢索卯在两岸岩石上,桥的一侧挂满着经幡,目测可以走手扶拖拉机。走在钢索桥上,感觉是“悬而不险,险而不惊,惊而不惧”,有一种让你得到快速“进藏”的体验。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2:达马洞大佛
摄于2017年7月31日达马洞大佛。达马洞大佛位于317国道雀儿山南坡。雀儿山的确是一道天然的屏障,把山脉的南北气候截然分为两种,南边是近似湿润的季风气候,北边是干旱的高寒草甸气候。下山的道路是随一条山涧在狭窄的峡谷盘旋而下,在距离德格县城大约25公里的路边,有一处叫达马洞的观景台,这里有博纳大佛塔和释迦牟尼入市像,目测这尊大佛有15米高,是在紧靠公路边的垂直石壁上镂空开凿而成的。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3:青山放舟
摄于2012年6月29日高堤河。高堤河发源于崇阳南部幕阜山北坡的港口乡,流经56公里注入陆水。在位于崇阳白霓镇附近河段,高堤河时而踹急咆哮,时而平缓如镜,四周青山耸立,郁郁葱葱,青山绿水,相映成趣。当你驾一叶皮划艇,只需轻拨双浆,保存正确的航向,让小舟荡漾在静谧的山谷,听山雀喳喳,看流水潺潺,行云流水,心旷神怡。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4:金沙江上段
摄于2017年7月31日金沙江上段。金沙江是中国长江的上游,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北支5054米的无名山地东北处,行政隶属玉树州杂多县结多乡。因江中沙土呈黄色得名。金沙江穿行于川、藏、滇三省区之间,从青海省玉树巴塘河口,经西藏江达县的岗托镇,四川白玉县,巴塘县至德钦县,直至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石鼓镇,为金沙江上段。上段河长约965公里,落差1720米。照片上为金沙江上段德格县河段。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5:酥油花
摄于2017年8月1日白玉寺。白玉寺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白玉县城北坡,是康区著名的宁玛派寺庙。酥油花是用酥油制作的一种特殊形式的雕塑艺术。起源于西藏最古老的象雄佛教雍仲本教,也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用酥油加上颜料,可以制作出的各种佛像、人物、山水、亭台楼阁、飞禽走兽、花卉树木等艺术精品。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酥油花被放置在寺庙大殿内,可以保存一年。精美绝伦,闻上去也香气四溢。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6:朝天吼漂流
摄于2007年8月12日朝天吼漂流。朝天吼漂流位于宜昌兴山县高岚镇,高岚山谷里面312省道与从水月寺镇山里面发源的夏阳河并行,从高岚镇漂流起点到两河口终点,全长6.5公里,落差高达148米,河水清澈,风光旖旎,流途经卧佛山、八缎锦、将军柱、红山笋等景观,急流处乱石穿空、跌岩起伏、惊险绝伦,惊险刺激。朝天吼于2007年正式启动,中间因在河道里面打桩修高速公路而停止漂流几年。如今漂亮是在河谷里面的高速公路高架桥的桥墩中间漂流了。照片为漂流刚刚开始的原始情景。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7:巫溪宁厂古镇
摄于2014年8月3日宁厂古镇。宁厂古镇位于重庆巫溪县城北10公里的大宁河支流后溪河边,镇上的建筑多为“吊脚楼”,沿后溪河蜿蜒延伸3—4公里。临河而建、古色古香,有四座吊桥与河对岸的公路相通。古镇有4000多年的制盐史,是我国早期的制盐地之一,全因有一股天然盐卤泉从镇北的宝源山洞里流出,盐水浓度3%。直至1998年宁厂古镇所有制盐作坊才全部停业,从此繁华的古镇才真正退岀了工业舞台,成为一座历史文化名镇,沿河的宅子也基本上人去楼空了。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8:新路海的虔诚
摄于2009年7月31日新路海。新路海藏语名为玉龙拉措,位于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马尼干戈乡国道317旁边,是一座雀儿山东麓的冰蚀湖,海拔4040米,平均水深10米,最深处15米,南面为突兀高耸的冰川雪峰,北面有牧草丰茂的错巴村牧场,新路海湖水清澈,碧波荡漾,誉为"西天瑶池"、"世界上两滴眼泪之一",更有世代流传的格萨尔与珠牡的动人爱情故事。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39:满地梨子无人拾
摄于2018年10月2日孟坝镇。孟坝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据传说孟坝镇建于清初。当时有一姓孟的人持意做得兴隆,孟坝镇的集市贸易被他一家独霸,人称孟霸,后依此而得名。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经过孟坝,我们在一个村子里隔着无人居住的院墙,看到院子中间有一株梨树,落地的熟透梨子无人拾,原来是这家已经人去屋空了。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0:飞来寺
摄于2018年7月18日飞来寺。飞来寺是位于云南省距德钦县城8公里处的滇藏公路沿线的一座寺庙,最初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距今已近390年的历史。飞来寺建筑高低错落,殿堂屋宇呼应配合。全寺由子孙殿、关圣殿、海潮殿、两厢、两耳、四配殿组成。寺内的安排具有三教合一的特点。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1:碛口镇的小巷
摄于2004年10月20日冬季的碛口镇小巷。碛口镇位于山西省临县城南50公里处,依吕梁山襟黄河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这里没有喧嚣的商业化喧闹,到处都是原汁原味的老建筑、老街巷,在黄河船运史上它是一个古渡口。古时候,黄河下游河道行船凶险,上游来往的船只,往往在碛口停泊转旱路,故保留了许多货栈与商铺。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2:地坑院
摄于2018年10月2日孟坝。孟坝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北部,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历史上的民居以窑洞和地坑院为主,是中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域常见的民居形式。地坑院也叫天井院,"地窑",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据说已有约4000多年的历史了。地下的窑洞或窑院通过一条斜坡的地道与地面相通,窑院分别被称作东震宅、西兑宅、南离宅、北坎宅。其中,东震宅被认为是最好的朝向。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3:扎溪卡草地
摄于2017年7月29日扎溪卡草地。扎溪卡草原位于四川西北端的川、青、藏三省区交界处,地处巴颜喀拉山南麓,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面积25000多平方公里。我们从青海玉树沿217省道翻越4700米的安巴拉山垭口,进入四川石渠境内。正值最草原美的季节,天蓝草绿、溪水潺潺,水草丰美,野花遍地,扎溪卡草地原始、纯净、苍茫、悠远,有一种大美不言的深沉韵味。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4:搭公草原
摄于搭公草原。从康定沿川藏公路西行,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后北行抵塔公寺,塔公距康定县城110公里,海拔3730米的高原地带,川藏公路穿境而过,是甘孜州最著名的草原。以塔公寺为中心,分布在川藏公路两侧,河流、山体、寺庙、藏房建筑和浓郁的藏乡风情构成藏区风景集中区。夏秋两季草原山花烂漫、碧水悠悠,牛羊马群、帐篷和寺庙塔林经幡相交织,呈现出绮丽斑斓的迷人景色。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5:协庆寺的法会
摄于2017年7月30日协庆寺,全称“协庆丹尼达吉林寺 。协庆寺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县内,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祖庭之一,其它六大道场为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协庆寺、竹庆寺、噶陀寺、白玉寺。我们到达之时,正值协庆寺第十五届地藏王法会正在举行,大殿里面众喇嘛在活佛的带领下齐声诵经。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6:玉树的千年唐蕃古道
摄于2017年7月27日玉树城东南25公里的贝纳沟,有1300多年历史的文成公主庙就修建在这里。文成公主是唐太宗宗室女,唐贞观十五年(641)与吐蕃松赞干布联姻。文成公主一行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玉树县的贝纳沟,这是一条大峡谷,两边的山脉不见边际,矗立在青藏高原的蓝天下,山上松柏如画、山下小河如诗。据传,这里是文成公主进藏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一个地方。唐蕃古道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条非常著名的交通大道,也是唐代以来中原内地去往青海、西藏乃至尼泊尔、印度等国的必经之路,全长3千余公里。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7:碌曲的锅庄舞者
摄于2015年8月6日第四届中国藏族锅庄舞大赛暨碌曲香浪节的会场。碌曲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地处青藏高原东边缘,甘青川三省交界处,海拔3500m。本届锅庄舞大赛是在碌曲县城外夏泽草滩上隆重开幕。来自青海、四川、甘肃三省的23个代表队,1400余名锅庄舞表演者穿着民族的盛装将参加此次比赛。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8:轿车涉水
摄于2009年8月4日塔公乡—康定机场的S434省道,当时康定整个公路状况都不好,经常的修路与堵车造成行车困难,我们一行从甘孜方向前往康定,当时是租了一台小面包车,所经过的路段泥泞不堪,险象环生,所以留下深刻的印象。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49:钓小龙虾
摄于2004年6月8日东西湖柏泉农场。早期的在路上举办的户外活动不但有爬山徒步探险野营等专业级的活动,也有亲子采摘垂钓野炊等清闲级的活动。东西湖柏泉农场景德寺附近就有一些野水塘,水凼里面生长着不少的野生小龙虾,当年小龙虾不值钱,不像现在成为稀罕之物,大家在水凼里面乐此不疲地钓龙虾也只是图一乐而已。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50:协庆寺法会大门外的鞋
摄于2017年7月30日协庆寺,协庆寺全称协庆丹尼达吉林寺 ,位于海拔四千多米的四川康藏德格县内,为藏传佛教宁玛派(红教)六大祖庭之一,其它六大道场为西藏的多吉扎寺、敏珠林寺,朵康的协庆寺、竹庆寺、噶陀寺、白玉寺。我们到达之时,协庆寺正值举办第十五届地藏王法会,法会期间,全体堪布、僧众修法、诵经、祈福。他们在进大殿之前必须要脱鞋。

每日一图(301—400)

每日一图  351:羊楼洞石板古街
摄于2022年元月16日羊楼洞。羊楼洞镇位于湖北赤壁西南26公里,为湘鄂交界之要冲,明清之际系蒲圻6大古镇之一,为"松峰茶"原产地,素有"砖茶之乡"的美称。羊楼洞茶马古道始于宋,繁荣于明清。以砖茶作为通货与M古、E罗斯进行茶马交易。古镇现存一条以明清建筑为主的古街,长2200米,伴有数条丁字小巷。古街面全部以青石铺设。街道随水渠曲折逶迤,山后有观音泉,水质清澈甘醇,是历代精制名茶的水源。近年经过改造,突出羊楼洞赤壁青砖茶特色,不失为一座品茶怀古之小镇。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2:赤壁青砖茶博物馆
摄于2022年元月16日赤壁青砖茶博物馆。青砖茶博物馆位于赤壁市南107国道边,是一栋外观似半片茶树叶的宏大建筑。博物馆里众多展品讲述了青砖茶的文化历史及制作工序和工具,介绍主要是产于湖北的咸宁地区已有一百多年的生产历史的青砖茶。羊楼洞青砖茶以老青茶为原料,经渥堆发酵、筛切制坯、蒸压成型、烘干等工艺而成,青砖的外形为长方形,色泽青褐,香气纯正,汤色红黄,滋味香浓。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3:给山里的孩子捐书助学
摄于2010年3月19日黄柏山小学。黄柏山小学位于河南大别山深处的商城县长竹园乡黄柏山村,是一所偏远的山区小学。武汉在路上户外俱乐部的户外驴友,了解到山区的孩子缺少书籍,他们把自己家的书籍和刚刚才买来的一些新书,还有其它学习文具,一起开车送到黄柏山小学,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热情欢迎。这样的助学捐助活动我们经常组织开展,体现了社会的正能量。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4:陕北的唢呐
摄于2017年2月5日陕北佳县谭家坪。谭家坪村位于陕北佳县峪口乡南6公里的黄河岸边,是一个有一千年的历史的古老村庄,这个村庄始建于隋代,迄今至少。每年正月初九谭家坪村民间在统一组织下,扭秧歌、沿门子、设J堂、转九曲、撒梁馍馍,这些带有远古自然崇拜的宗教民俗活动叫“放赦”,它是黄河中游颇具特色的人类文化遗产。活动期间的唢呐乐队的后生们,都会表演出拿手的唢呐演奏技巧。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5:米脂古城老街
摄于2017年2月6日米脂古城老街。米脂古城老街以十字街为中心形成的古城老街形式,作为县治所在地,已有近千年辉煌历史。东大街、北大街保存得古色古香,店铺林立,几百年如一日,老街两侧众多保存比较完整的窑洞四合院以"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四合院为主格局。街道地面石板和石片随不同地形坡度,或平铺,或竖铺,各具特色,古朴而又富有情趣。米脂古城老街承载着深厚的黄土文化,散发着古老的历史信息。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6:刨土豆
摄于2015年年10月4日西吉县S204省道上。西吉县位于宁夏南部六盘山西麓,属黄土高原干旱丘陵西海固地区。“西海固”是指宁夏南部山区的西吉县、海原县、固原县,平均海拔2400米。当地土地贫瘠、干旱,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地区之一。当我们路过时看到有一家大小四人正在坡地上刨土豆,我们也去体验了一会刨土豆的劳动,离开时留下了几瓶矿泉水和一些饼干,重要的是我们真正感受了一把西海固山区农民劳动的艰辛。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7:陇上老乡送苹果
摄于2018年10月2日孟坝镇。位于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北部孟坝镇王家庄,这里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这里的农户在自家院子里外种植了一些苹果和梨。看到我们在果树下拍照,这位老汉特地在果树上摘了一些苹果和梨送给我们品尝。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8:一块告示牌
摄于2007年8月12日湖北兴山古夫镇公路边。这是一块很有震撼力的告示牌。兴山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隶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县人民政府驻古夫镇。兴山县始建于公元 260年,是汉明妃王昭君的故乡。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59:手拿大饼拉家常
摄于2017年11月25日狮河港镇集市上。狮河港镇位于河南信阳浉河区西南部,地处风景秀丽的南湾湖畔上游,这里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昼夜温差大,生态环境最适宜茶树生长,所产茶叶以"外形细、圆、光、直、白毫显露,内质汤清、色绿,香度浓郁持久,滋味醇厚"而饮誉中外,是优质信阳毛尖茶的集中产地之一。我们去的时候是深秋,采茶的季节已经过去了。早上的集市上,两位大妈边啃烧饼边聊天。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0:游埠古镇
摄于2022年元月7日游埠古镇。游埠镇位于兰溪市西南郊,是浙江省四大古镇之一,其它三个古镇分别是:桐乡乌镇、湖州南浔和义乌佛堂。因为古镇地处龙游县下游的商埠,故名"游埠",自古便是江浙商埠重镇,商业繁荣。作为水乡,游埠境内水系四通八达,横贯镇内的游埠溪上建有清朝的五座古桥,构成小镇五马归槽之景观。古镇传统文化活动盛名,文物古迹颇多。龙灯、花灯舞狮等村村都有,宗祠、庙宇、牌坊、鼓楼等多数保存完好。游埠没有门票之说,而且镇内还建有很多免费停车场方便游客,的确值得一游。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1: 今日之游埠老街
摄于2022年元月7日游埠老街。游埠古镇的老街只有两条,称之为前街和后街,分别称为中山街和解放街。这两条街走向都与游埠溪的河道平行,前街稍长,稍宽些。早在唐初,游埠就建有码头,作为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素有“钱江上游第一埠”的美誉。到明清时代,镇上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是衢江下游繁华兴盛的重要商埠。然而游埠这个千年古镇,虽然处在如今这个浮躁喧嚣的世界,依然还是安详宁静,没有被世俗污染,也实属难得。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2:游埠古镇的早茶文化
摄于2022年元月7日游埠古镇,游埠古镇是一座地处浙江金华南溪县的千年古镇,这里曾繁华一时,商贾云集,是一处重要的水陆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如今繁华渐渐褪去,却多了一份难得的祥和和热闹。每当天亮,游埠古镇开始渐渐苏醒,老街上的店面早早开张了,火炉上冒着热气,空气中飘着一种熟悉的味道。早茶更成了游埠人的温暖聚集地,一伙伙老人聚在一起喝起早茶,场面热闹但又安静;匆忙但又舒缓,这就是游埠的早晨。古镇具有特色的早茶文化,将原滋原味的古镇风貌及最生活的早茶文化展现在我们面前。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3:游埠古镇的早茶中的“肉沉子”
摄于2022年元月7日游埠古镇。游埠古镇的早茶中的“肉沉子”是当地的一款特色小吃,过去是丈母娘为女婿专门做的一道小吃,以此来表达对女婿的认可。它是把肉馅调味后把鸡蛋打破置入杯中,用筷子将蛋黄戳破,再将肉馅用筷子塞入蛋黄中,重复多次。再轻放锅里煮5-6分钟,调味出锅即可食用,市面上的价格是8元一个。我以为这只是简单地将鸡蛋和肉馅放在一起煮熟而已,其味道不可能会发生什么奇妙的变化吧!故认为其性价比不高,没有买份亲自品尝了。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4:游埠的小吃:酥饼
摄于2022年元月7日游埠古镇。游埠酥饼作为点心,圆若茶杯口,形似蟹壳,底部平整,外形丰满,面带芝麻,两面金黄,色泽淡雅,入口酥、脆,加上芝麻和梅干菜独特的香味,具有特殊风味。配上一杯清茶,既能果腹,又可品味,四季皆宜。游埠柳师傅因从小左手上有六个指头,他做的酥饼远近闻名,因其姓“柳”又与“六”谐音,所以镇上的人就叫他做“六指头师傅”。游埠酥饼不论个,论斤卖,十三元一斤。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5:陕北横山老腰鼓
摄于2017年2月9日(农历正月十三)马家梁村。马家梁村位于陕北榆林横山县无定河畔。每年的正月十三至正月十五,附近的几十个村子热闹起来,因为一年一次届的“牛王大会”就会轮流举行。大会上的各村后生都会尽情表演“横山老腰鼓”。横山腰鼓是一种留学在横山县传统的民间舞蹈,节奏铿锵有力,舞姿跳跃欢快,动作奔放有力,气氛强烈粗犷。他们说打横山老腰鼓口决是:"转身击鼓踢腿高,跑跳腾空接跪打,憋蹦有力跨步大,翻个筋斗蹲步巧。"
今天正值虎年春节大年初一,又是“每日一图”的第365篇,我们就以红红火火的“陕北横山老腰鼓”作为结尾和开篇吧!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6:今日之河埠老街
摄于2022年元月8日河埠老街。河埠老街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杨埠镇余黄一级公路边的信江河畔,历史上这里水运发达,漕运历史成就了这条老街。在河埠老街,有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商品铺面,美术基地、木艺铺、玉缘阁、茶馆、小酒馆、布艺馆、铁匠铺,让人们仿佛置身于古朴的明清时代。当地政府结合河埠村的发源历史,正在努力把河埠村逐步打造以明朝文化为主题的具有鲜明年代特色的古街。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7:河埠镇上的“zhq小镇”
摄于2022年元月8日河埠镇“zhq小镇”,河埠镇位于喻有”鄱湖之畔、鱼米之乡”的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杨埠镇,用一座废弃粮库改造而成的“zhq小镇”有着zhq年代遗留下来的独特味道,墙外是朴实无华的乡村生活,院里是zhq年代的停留和再现,服务中心芳华楼、zhq驿站、zhq礼堂、zhq酒庄、zhq食堂、zhq文化馆、露天电影院等一处处布满过去时代乡愁的细节,和那一件件充满着zhq年代感的物件,勾起了当年老zhq们的无限回忆和向往。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8:金钉子
摄于2022年元月8日黄泥塘村,黄泥塘村位于浙江衢州常山县。所谓“金钉子”其实是一个地质公园。这里有一段地质剖面是奥陶纪中部(4.6亿年前)的一段全球标准地层,世界各地要确认这一时间间隔的地层都要跟黄泥塘剖面相对比。全球标准剖面俗称为金钉子剖面,黄泥塘剖面是我国的第一枚金钉子。常山的"金钉子"地质公园已成为科普、科考的重要基地。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69:我在秧歌队里当“伞头”
摄于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克虎镇。克虎镇位于临县最西部的黄河岸边,与陕北佳县县城隔黄河咫尺相望。克虎镇历史悠久,是一座千年古镇,素有"三晋古渡口、临洲西大门"之称。秧歌拜年是当地年俗中独特的风情,春节期间,村村都组织秧歌队,挨门逐户拜年,在这里俗称“沿门子”。秧歌拜年首先是谒庙、敬神,祈祷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然后到各家各户拜年。秧歌队每到一户,伞头触景生情,即兴创作自编唱词向主人祝福。在这支秧歌队里,我有幸也当了一回“伞头”,有图为证。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0:新媳妇
佚名摄于2011年2月14日农历正月十二克虎镇。克虎镇位于山西临县最西部的黄河岸边,中国晋西陕北过大年的习俗是,初一是鸡年;初二是狗年;初三是猪年;初四是羊年;初五是牛年,处六是马年;初七是人年;所以初七后人们才出门互相拜年,民间的各自活动从此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我们在克虎镇参加热热闹闹的闹新年的活动中,亲临了一场当地的婚礼,这就是漂亮的“新媳妇”。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1:黄河的面窝状浮冰
摄于2011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一碛口镇。碛口镇位于晋西黄河干流与湫水河交汇处,是一座千年古镇,每年冬季,黄河北方的上游气温低于南方的下游,大量冰凌顺水下漂流而下时,相互撞击磨去了菱角,形成了大大小小园形的的浮冰,好似一个个面窝在水中漂浮,十分有趣。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2:榆林小曲
摄于201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三榆林市。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古称“上郡”,有“南塔北台中古城,六楼骑街天下名”的美誉,榆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小曲又称榆林清唱曲,发源于陕北府谷县,是一种带乐器伴奏的坐唱艺术形式。唱词融雅俗于一体,在语言上用当地方言土语,演唱形式简单、轻便、灵活。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3:冰糖葫芦
摄于2011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三榆林市。榆林位于陕西最北端,是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古城老街上,由南至北依次分布着文昌阁、万佛楼、新明楼、钟楼、凯歌楼、鼓楼,称为“六楼骑街”。春节期间我们来到榆林老街,悠闲地漫步在步行街的路石上,那一派古色古香、透着京味儿的、融合了大家闺秀的矜持与小家碧玉之柔媚的雁塞古城尽收眼底。步行街两旁是一溜的商铺,五花八门,各行俱全。虽然正值寒冬,车内的罐头都冻成冰坨,街上我还是看到有小伙子依然着衬衣西装。我们一行看到路边的冰糖葫芦,还是忍不住买了品尝。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4:九十九碾半
摄于2011年2月13日农历正月十一,地点:九十九碾半。九十九碾半是一座有99间半窑洞的大院,位于山西临县曲峪白道峪村的黄河岸边,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是当地的一位大财主用了60多年的时间才逐步修建起来的,整个建筑为典型的清代秦晋风格,建材都是通过黄河水上运输过来的。财主本来想修100间,可是修起来就塌,最后只能修成99间半。几百年过去了,窑洞大院已经破破烂烂的了,但依然不减当年的雄韵。据最新消息,当地政府已开始修复成为旅游点了。照片二:我们脚下哪旮旯就是那半间窑洞。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5:龙灯文化中的请龙
摄于2008年2月18日正月十二滚子河村。滚子河村位于孝感杨店镇南2公里,因村旁边有一条小河叫滚子河而得名。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龙是中国古代先祖崇拜的一种吉祥瑞兽,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和信奉的祖先;中华民族的舞龙的风俗,象征中华民族英勇豪迈的性格和气魄,表现出中华民族欢乐炽热的感情;成为中华民族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湖北孝感的杨店每年正月十五前后耍龙灯舞狮子划龙船踩高跷的已经成为当地人们共同的民间习俗。正月十二是 “龙开光”,人们把龙灯从屋里请出,经过道士“开光”,龙就复活了,复活的龙灯当天上自己村的“家庙”,也就是“上小庙”。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6:龙灯文化中的会龙
摄于2008年2月19日正月十三杨店镇。杨店镇正月十三上午,杨店镇周围村村寨寨到处锣鼓喧天,鞭炮声不绝,一贯安静的农村此时热闹非凡。每一个村湾都在为了龙灯的出游而忙碌准备着。遵循先祖立下的规矩,当地所有的龙灯都要在正月十三先去天符庙,朝觐完以后,全体龙灯还要沿传统的线路前往2公里以外的享有总庙待遇的侯家大庙相会朝拜敬香,这一天就称之为“上大庙”。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7:龙灯文化中的祭龙
摄于2008年2月19日正月十三杨店镇。我们的先祖认为龙是大江大海的主宰,威力无穷,而民以食为天,庄稼是赖以生存的根本,龙也就很自然的做了农作物的司雨神。从而也就主宰了人类的生命。正因如此,龙被古人奉为“吉物”出现在庆典祭祀中。从正月十二请龙直至正月十五灿龙完毕期间,每一天早上杨店每一个村湾全体村民的户主都要拿祭品前往龙灯前顶礼膜拜,这是发自内心的祈祷,是我们中华民族对龙的图腾。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8:龙灯文化中的舞龙
摄于2008年2月20日正月十五杨店镇。中国人“舞龙”的习俗,是承继殷周“祭天”的祭祀遗风,始于汉盛于唐、宋。几千年来,这一种民族的习俗还在中华大地上延续着。在孝感杨店镇,正月十五日先敬天符庙,没有任何人指挥或者调度,所有的龙自觉地来到天符庙前面行祭拜之礼,以龙腾狮跃的形式,完成朝觐的大礼。之后所有的龙灯去杨店街南侧,游龙于村村湾湾。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79:摸龙须的小姑娘
摄于2008年2月20日正月十五杨店街。喧闹了一天的舞龙人在天快要煞黑的时候回到了各自的家,尾随龙灯的年轻姑娘们也在母亲的大声吼斥下咕噜着嘴走进了家门,老乡们又开始聚在一起乐此不疲地“砌长城”,而这个时候的小孩子就有了机会,一个人可以悄悄地跑在龙头前面仔细的打量一番,趁着没人的空当,壮着胆子捋了一下龙头的胡须。
受疫情影响,这两年玩龙灯被迫停止,疫情之后我估计玩龙灯的民俗可能不会继续了。因为官方的态度一直是不支持不反对。玩龙灯基本上是民间以宗祠为核心,以家族为纽带而继承下去的,如果再没有资本的加入和村民的就业分散,衰败与瓦解是必然的了。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0:龙灯文化中的灿龙
摄于2008年2月20日正月十五杨店街。“灿灯”也称为“龙升天”,请龙回归天堂,是玩龙灯的最后的高潮,地下的凡人也就宣布一年一度的春节过完了。杨店大多数都是在正月十五的晚上转钟前的深夜举行“灿灯”仪式,全村男女老幼都出动了,沿着河边,大家围在一起、把燃着的红蜡烛和香柱紧密的一支挨一支地插在地上。头人手擎一支八方型的灯笼,一边舞动着一边“说彩”,他们在感谢上天的庇佑和对新年的祈祷,祈求新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完了彩, 由头人亲自将龙灯的眼睛和舌头取下放人火里,意喻龙已经升天。然后众人将龙头在熊熊大火上方翻滚几个来回,又把锣鼓家业、龙衣也抬着从火上跨过。这就是湖北各地常见的“咔(ka)火”仪式。在虔诚的长拜以后,神秘、肃穆、庄严的“灿灯”仪式便正式结束了。
详细了解龙灯文化可参考我的游记:http://www.5zls.com/forum.php?mo ... 6665&fromuid=145881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1:陇东社火
摄于2015年2月22日孟坝镇。孟坝镇位于甘肃庆阳市镇原县,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山川沟峁塬地区。原始社会中人类为战胜野兽而生存,常在猎兽之后庆贺,或聚会扮兽庆贺,教育后代,树立智、勇、谋各方本领,这就是社火的起源。现在在春节期间的男女老少,农事消闲,满怀节日的浓兴集结闹社火,他们穿戏装,持刀枪,扮成戏剧人物,伴着锣鼓点边走边舞,表现了人们喜庆丰收,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稳的心情和美好的愿望。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2:云梦皮影戏
摄于2008年2月17日云梦县,云梦皮影戏馆就位于云梦县东正街363号附近。云梦是湖北省皮影艺术之乡,始于清中叶的云梦皮影戏,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皮影戏是一种流传于民间的古老艺术形式,通常是二人一台戏。前台演唱兼操纵,后台司击乐伴奏,俗称打锣腔或二人台。皮影制作是仿戏剧服饰,脸谱,用料从纸到塑料片,透雕镂空,花纹精细,色彩鲜亮。而看戏的多是老人,每人仅收费2元,还供应茶水,我看到百十号老年朋友坐在室内,有的津津有味观看着皮影表演,品着热茶;有的围坐在一起打牌、聊天,一派温馨、祥和、愉快的气氛!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3:云梦石头饼
摄于2008年2月17日云梦县,从皮影戏馆出来看到路边有石头饼铺。据说石头饼是原来应城长江埠的一地方小吃,叫沙子馍,后传入云梦。将面团揉好后掐成面砣,加入葱、蒜、盐、孜然粉、辣椒、猪油等各种调料,再用檊面棍把面团檊成一尺见方的圆状薄饼,待锅内的鹅卵石加热冒烟发烫时,铲出一半放入备用锅中,将面饼平铺在锅内石头上,再将备出的鹅卵石置于面饼上面,利用上压下挤的热石子将面饼烙烤而熟。石头饼类似烧饼,香酥可口,别有风味。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4:海原大地震震中
摄于2019年10月2日海原县。海原县位于宁夏中南部,属极干旱山区,被认定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地区”。1920年12月16日20时06分,海原县发生了世界罕见的有记录以来第三大、中国有史以来第一大的8.5级特大地震。地震烈度达到了12度,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200个广岛原子弹爆炸或者11.2个唐山大地震。强烈的震动持续了十余分钟,四座城市直接被毁于一旦,二十八万人在地震中失去生命,地震波整整绕地球两圈。直到十几年后,外界才查清楚震中位置位于海原县大沟门至干盐池之间,震源深度17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36.7度,东经105.7度。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5:哨马营震柳
摄于2019年10月2日海原县哨马营。海原地处阿拉善地块与鄂尔多斯地块的交接部位,其主要构造是乌鞘岭-六盘山弧形构造带。科学家给这个断裂带起名为"海原活动断裂带"。"海原活动断裂带"在240公里范围内出现的断头沟、断尾沟、断塞塘、槽形谷等异常地貌,屡见不鲜。这些复杂地貌,承载着与地震相关的大模样和小细节,发布着古往今来的地震信息,都是研究地震的活资料。位于海原县西安镇哨马营的一株约有五百多年寿命的古柳。大地震左旋错动形成的错位,正好从古柳中间穿过,将古柳劈成了两半,这棵古柳至今还是顽强地活了下来,成为研究地震的活标本。2019年10月2日我专程来到过这里。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6:雪后李家山村
摄于2011年2月13日李家村。李家村位于山西临县碛口镇南2公里的李家沟,这里有独具黄土高原特色的窑洞建筑,村里大大小小一共有百十来个小院,所有的窑院都是上下依次建造于两侧约有七十多度、落差有五、六十米的山坡之上。一层又一层的窑院,看上去是上一层庭院的下面就是下一层窑洞的窑顶。形成了一个错落有致的立体村落层叠在陡坡之上。我们是开一台依维柯来到村最高处的李建新家(13753388943),住进他家的窑洞。当晚下了一夜的大雪,第二天早上,我们踏雪游览了雪后的李家山村。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7:湖北农村演大戏
摄于2009年2月7日罗汉街。罗汉街位于武汉市北方的黄陂区中部偏西,距武汉市51公里,距黄陂区中心14公里。正值春节期间,湖北农村对过春节是非常重视的,请来了戏班子搭台唱大戏助兴。台下的村民有的聚精会神看戏,有的围在一起不看戏边打麻将,戏台外围也有不少小商小贩卖着商品和当地小吃,气氛热闹而和谐。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8:挑泥巴
摄于2009年2月7日方安集。方安集位于黄陂—孝感的G316国道上,离黄陂县城19公里。当天我们前往方安集看郑家庙的“僵狮”表演,因为头天刚刚下过雨,道路泥泞不堪,双脚上的鞋子沾满了泥巴。当年扣扣还不满三岁,只好停下来和奶奶一起坐在草地上挑鞋子上的泥巴。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89:大观楼
摄于2018年7月16日大观楼。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西山区大观公园内,为三重檐琉璃戗角木结构建筑,平面呈方形,四周设有月台,南面临水。始建于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正面挂有一著名长联,此长联是乾隆年间名士孙髯翁登大观楼所作,共计180字,被称为"天下第一长联"。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0:白溢寨千仞石壁
摄于2020年5月2日白溢寨。白溢寨位于湖北省五峰县五峰镇31公里处,隶属于采花乡白溢坪村,距新县城渔洋关镇92公里。这里有雄奇的高山绝壁风光,主体黑峰尖,海拔2320米,为五峰第一高峰。山体独立,四周皆绝壁,笔直如刀削,绝壁高达千米,宽达5千余米,气势恢宏,在夕阳映射下,呈现出红、白、黄、青多种色彩,勾画出一幅壁立千仞的五彩画卷。崖顶黑峰尖,群峰耸峙直插云天。峰上地势渐缓,有高山草原数个,谓之天堰坪。2008年我们准备攀登天堰坪,因遇暴雨未成。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1:马坞镇的316国道
摄于2020年7月21日马坞镇西的316国道上。马坞乡位于甘肃省岷县县城东部,是离岷县最远的一个乡镇,平均海拔2200米。1936年秋,由任弼时、贺龙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二方面军长征时两次过境马坞镇。 这里沟壑纵横,高山重叠,境内以独岭山为分水岭,南岭的马坞河流入黄河水系,北岭的沙金河汇入长江水系。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2:猴场会议
摄于2018年7月13日猴场镇。猴场镇位于贵州省瓮安县,距离瓮安县城14公里,是黔北四大古集镇之一。1934年12月31日当天下午,就在猴场宋家湾一名商人宋泽生的宅子里召开了长征途中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史称“猴场会议”。这是遵义会议之前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恢复了党的优良的政治工作的传统;制定了正确的军事方针,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作了准备;为形成正确的领导集体奠定了基础。猴场会议是“伟大转折的前夜”。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3:卖枣的老汉
摄于2015年10月3日平泉镇。平泉镇位于甘肃东部庆阳地区镇原县城西南30公里处,属黄土高原塬川沟峁山区地形,是欠发达地区。我们开车路过平泉镇时正值当地逢集,山区的村民把自己家的农副产品拿到集镇上摆地摊,看得出来当地的村民的日常生活。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4:不认识的稷
摄于2021年10月3日利民堡,利民堡位于山西朔州市神池县西北34公里处,地处晋、蒙、陕三地交界,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丰富,自然景观迷人。这里的土地宜于种植土豆、莜麦、胡麻、豆类作物。照片上的这种作物我也辨别不准,上网查应该是称为“稷”。稷为百谷之长,因此百姓奉稷为谷神:社稷也是赋意为“国家”。资料上说稷是我国古老的食用作物,称为粟,又说为高粱 ,我也没有弄清楚。我看不像我们平常吃的小米(粟米),看其穗子像高粱,但是比高粱的植株矮得多。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5:黄河龙门
摄于2019年10月2日黄河龙门。黄河龙门位于山西省河津市西北与陕西韩城市交界的黄河峡谷出口处,此处两面大山,黄河夹中,最窄处河宽不足40米。龙门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凿,故又称禹门。人们所说的"鲤鱼跳龙门"就是指这里。这个峡口是黄河的咽喉,黄河流经此地,破山峦而径出,泻千里而东流,据《名山记》中记载:黄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两岸均悬崖断壁,唯"神龙"可越,故名"龙门"。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6:洱源县玉湖温泉
摄于2018年7月16日洱源县玉湖温泉。玉湖温泉位于云南大理洱源县东南10公里的G214国道旁边的凤凰社区内。每天晚上社区就抽取地热温泉流进一条专门为居民泡脚的水渠,也有当地居民拿着容器装温泉水回去。该地热水有明显的硫磺味,出水口水温还烫人。泡脚水渠长约百米,瓷砖砌成,水渠两边设立了方便泡脚的座位,社区居民和附近群众都可以根据水温自己选择水渠远近的地段悠闲地泡脚。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7:同心清真大寺
摄于2015年10月4日同心清真大寺。同心清真大寺位于宁夏同心县旧城西北角的高地上,始建于明朝初期,距今约600年的历史。中国早期清真寺建筑,多还采用传统建筑式样,所以同心清真大寺与现在的尖顶的清真大寺不同,整体建筑还是以中国古典宫殿式建筑风格,挑梁飞檐、歇山起脊,形制颇具北京故宫太和殿之势。同心清真大寺也是著名的革命文物,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时,曾以大寺为会场召开各界代表大会,并且在这里成立了陕甘宁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8:穿山洞
摄于2020年7月18日店子镇。店子镇位于郧西县的西北边陲,素有"楚之门户、秦之咽喉"之称。在通往湖北关的G242国道上,有一处天然的穿山洞就在公路旁边,一条河水从大小两个溶洞中间穿过,这就是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399:树比村冲天楼
摄于2018年4月30日树比村冲天楼。树比村冲天楼位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树比古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760年历史。冲天楼建修于清康熙年间,有两个凸出天厅的冲天楼子,高10米余,为三重檐飞檐翘角结构,到如今传了十五代,是土家建筑工艺的“活化石”。除了冲天楼、四水屋、转角楼等土家特色民居享誉周边外,这里的土家织锦、腊肉、霉豆腐、糖糁、粑粑、山歌、拉拉渡、土家年、四月八等原生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传承完好,

每日一图(351—400)

每日一图 400:野温泉
摄于2012年11月25日西庄野温泉。西庄野温泉位于安徽金寨县吴家店镇西庄村。地处风景秀丽文化底蕴深厚的大别山革命老区金寨县西南边陲吴家店镇,还要走7公里山路。西庄村坐落在崇山峻岭间,泉眼就在村外依山傍河的小河边。为方便村民修建了一个大水池,水深一米。出水口水温54以上,流量432吨,温泉为硫酸钙型。村里规定白天男人洗,晚上女人洗。但是在2012年后,某资本投资1000万开发了该温泉,野温泉从此没有了。后来得知,在运营几年后因扯皮停业了。

每日一图(351—40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