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说历史:二十世纪全球经济体的膨胀
(2012-06-30 00:34:33)
标签:
许倬云历史现代文明文化 |
分类: 文化 |
农业生产的改进
化肥和杀虫剂普遍地使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量。可是,人类也必须面对化学药品累积的灾难。
第一个值得注目的是农业生产改进。过去,不论东方还是西方,传统农业都是有机农业:靠天吃饭,最多是经过水利工程,使得灌溉方便;选种和育种都在有机的情况下进行,而肥料也不外乎草灰、堆肥等等一些有机材料。二十世纪开始,化学肥料和杀虫剂普遍地在各处使用,增加了农业的生产量。以美国为例,十九世纪
末,美国普遍在各州成立州立大学,赋予的使命是师范教育和工程与农业的教育。尤其农业方面,后来所称的“四健农业推广计划”,是将农业生产的技术和市场经济结合为一。农业生产开始大量使用肥料和杀虫剂;也有计划地在实验室进行改种、育种的工作。因此,美国内陆的开发,几乎就是和现代农业发展同步进行。这种大田农业,用大面积土地,用大量的肥料以及杀虫剂,提高农地单位面积产量,大大超过传统农业。
这种工作,不只在美国能展开,其它西方国家殖民地及模仿西方国家的日本,都同样地有农业改善工作。以台湾为例子,日本取得台湾十年后,在台湾进行了农业改革,引入现代的技术,使用肥料,培育优良品种。并且,对生产和销售作整体的规划。日本人在台湾推动的农业改革,可能是亚洲地区最早的农业革命。
农业生产第二步的起步,是在1945年“二战”以后。“二战”期间发明了D D T,这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杀虫剂,本来只是控制第二期的疾病。后来,D D T用于农业,也有极大的用处,几乎田地里所有的虫类,都可以因此而消灭。D D T的广泛使用,十年不到,普及全球。全世界的农业生产都用D D T或类似的杀虫剂,去除虫害。D D T等化学药物使用的普遍和时间之长,终于产生了反效果。福祸相依,有好处就会有坏处。今天,杀虫剂、肥料和其它化学药品,已和农业脱不开关系;防腐剂的使用,可以保持农产品新鲜度,有助于长期仓储和远程运输,已是农业市场化的必要条件。
1950年以后,人类的农业生产确实达到高峰,许多饥饿的国家,例如非洲、印度或中国内陆,都因为现代农业有了绿色革命,而使得许多人免于饥饿。农业生产数量的充沛是史无前例的。人类的食物来源稳定了,可是,人类也必须面对化学药品累积的灾难。
工业生产的扩张与困境
核能、药业、石化、信息等产业皆大量扩张。然祸福相依,这些工业生产的扩张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核弹的使用,结束了第二次大战,太平洋地区的战争。日本受了两次核爆,核能的初试光芒,就是几十万人的生命在迅雷不及掩耳的瞬间,就灰飞烟灭;人类自相残杀的悲剧,已是史无前例的惨烈。因为核能的出现,却也引动了工业的另一发展;核能发电,为人类开拓了新的能源。人类曾经烧柴、烧炭、烧煤,产生热量推动蒸汽机。然后,人类又在火能以外,利用水能发电。就在二十世纪初期,水能和火能几乎同时用来大规模发电。水电和火电几乎是同步发展的。电源的另一次重大开展就是核能发电了。
现在全世界最稳定可靠的发电能源,还是核能发电,不受天时地利的影响,价格也相当便宜。因此像日本、法国等一些缺少天然能源的国家,核能发电是主要的能源。台湾曾经是以水利发电作为主要的能源,但是现在台湾已经没有可用的水源,因此必须转向核能发电,供应全岛的需要。中国大陆也是使用核能发电的大国,有许多地区,核能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一能源方面的重大开展,使许多地方有廉价的电源可用。但是我们也逐渐发觉核能的灾难:俄国切尔诺贝利,美国的三里岛以及日本福岛海啸之后,核能电厂造成的困境,使我们知道,核能是一个不能从魔术箱里释放出来的妖精,一旦释放出来,它的灾害可以长期不能解除地延续:这又是祸福相依的例子。
第三个也是大量扩张的生产业,则是医药业里的药业。过去,人类对于疾病,只有听天由命。后来逐渐知道对症下药,但不一定能找到真正合用的药剂。二十世纪药学科学长足发展,今天几乎已经没有不能治的病。人类每天经常服用的内服药类的数量极为庞大,药业是世界上很重要的事业之一。药业研究费用大、生产成本低,但市场价值高,成为既有利润的生产业。今天医药对人类的意义,也是祸福相依:减少了疾病、延长了生命,但是许多药类长期隐伏的副作用,最近也逐渐出现,我们不得不承认,天下没有一种药是绝对安全的药。
第四种近代重要生产业,乃是石化工业。在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从衣料到家具,从餐具到建筑器材,衣、食、住、行,没有一处看不见塑化物。这塑化物的使用,使本来作为能源的石油,有了更为广大的用途。数亿年累积的有机碳,转化成塑化产物,也如前面提到的祸福相依;今天,我们发现塑化物的灾难:有一部分塑化物是不会消失的,我们因此不断制造无法消失的垃圾,堆积在身边。有些塑化物,经过热就会释放出有毒性的物质,损害我们的健康。塑化用品对人体的影响,其累积的伤害,严重性竟可不下于药物造成的问题。
塑化工业的大量扩张,几乎已经代替了过去的许多化学工业,也代替许多有机物品做材料的生产业。这些新开辟的塑化原料,使得世界上工业化的列强,不断地争夺石油产地,控制石油的生产,形成国际局势的紧张。
第五个重要的近代工业是信息工业。“二战”刚结束以后,发展了计算机的雏型。今天,我们的日常生活,已经不能脱开计算机和他的延伸物。计算机的使用,使讯息的传播一刻千里。人类自从会讲话之后,从猿猴进化到人类,然后进化到能够书写,进化到利用印刷,扩大讯息的所及范围,进化到电话和电报,到今天信息的传播其速度之快、方便,是史无前例的。信息工业本身也是知识产品,但是为了生产知识产品,也消耗了不少资源。生产计算机的硬件,以及其它延伸物和各种配料,消耗的金、银、铜、硅,单一产品的数量消耗微小,然而总产量的消耗总量,却不为不大。过去货币中的贵金属,虽然每个计算机里面使用的金子银子都很少,但是因为信息工业的迅速换代、更新,所以这种贵金属消耗量,已经是相当地惊人。信息工业不仅创造了新的财富,也造成新的传播讯息的方式,使财富的周转,比以前迅速很多倍;过去商场一个交易,写信来往或电报来往,需要几天,甚至几个月。今天证卷市场的交易,从这里传到那边,论分论秒就完成了。证券市场上交易量庞大,也是拜信息业之赐。今天,巨量财富累积,史无前例。有钱人更在快速周转之中,不断地扩大信用,扩大到实支的多少倍以后,可以运用这种信用的膨胀,夺取更多的财富。财富的集中,信用的膨胀,和虚假的信用,造成财富分配的极度不合理,不公平。
人类不断扩大的消耗
人类不断扩张自己的生产量,也扩大自己的消耗量:这个恶性循环,终于使我们面对前述能源资源都逐渐不够的困境。
以上几项新兴生产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活舒适了,我们今天在自己房子里有暖气、有通风、有洗衣机、有洗碗机,市场上有保鲜的食物,出门有汽车。今天任何一个平民的生活,都比过去帝国贵族要舒服许多,这是质量上的改进。在数量上,人类的总人口,在二十世纪初期,最多十五六亿,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类人口已有七十亿:一个世纪下来,增加了五倍,这是史无前例增加的幅度。于是,人类虽然高效的农业生产,但是人类的数量之大、食物消耗之大,以及其它能源资源消耗量的巨大,也是史无前例。眼看着,地球上可用的土地不够了、水源也不够了,甚至呼吸的干净空气也不够了。刚刚讲的那些生产业,对于人类,都是祸福相依的。同时,除了前面说过的祸福之外,因为人类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也造成人类欲望的不断提高。过去,我们在冬天必须加厚衣服、生个小火炉;今天,为了我们冬天生活的舒适,世界上中等以上的国家,所消耗的一切能量和设备,都已经超过了过去几千年来合起来的数量。
二十世纪是令人振奋的时代。可是,本来充满乐观的近代史,竟逐渐要转为悲观。人类发挥了空前未有的生产力,累积了庞大的财富,却也要背负不断快速增加的巨量人口,而且现代人的消耗量和消耗质量都远远超过过去。许多号称服务业的行业,基本上并不是真正有所生产,等于不劳而获。人类不断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不断扩张自己的生产量,也扩大自己的消耗量:这个恶性循环,终于使我们面对前述能源资源都逐渐不够的困境。
经济学上凯恩斯理论,认为我们只有更多的消耗,才能得到更多的生产。这种浮士德的精神,以前只是欧洲一部分民族的文化,现在却是全球人类共有的心态———一切要更多、更好、更快、更舒服。人类的欲望增长,不知节制。于是,终于在二十世纪晚期,我们又陷入经济的灾难。这问题我们下次再谈。
●许倬云口述,陈珮馨、陈航整理。小标为编者所加。
(许倬云先生乐于见到读者对文章的反馈,欢迎读者诸君就文章内容发表意见和观点,邮箱:ndmjzx@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