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产比较的一个小结
陈航
中国投资人到美国购买地产,从2009年搜房网组织的“美国抄底团”开始,轰轰烈烈,来了几批人,但是很少成交,并不成规模。
房地产是一个本地化很强的产业,中美两国远隔大洋,双方地产业态不同,相关法律不同,管理方法不同,持有成本不同,即使美国的房产价格比中国大城市房产价格便宜数倍,产权又是永久,也很难有投资人下决心在美国购置房产。
回顾这一年中,写了不少关于地产的文章,对比中美两国地产行业,和中国地产行业同行交流,和读者交流反馈,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后我的工作重点,从地产交流转到中美的教育交流,受匹兹堡国际教育联盟之托,在中国招生,开展教育合作。所以以后关于地产的文章会写得少些,关于教育的文章会多一些。
我一直关心的中国地产行业主要有三个问题:中国地产物业税的设置和实施方法,能保护购房人利益的买方经纪制度,能大量扩大租户群体的办法。
中国当前的地产行业规则,大多是一边倒倾向于政府和开发商,对个人业主不利。一般的小市民面对菜单上唯一的高价房这一道菜,毫无选择。
近来看到重庆金湖地产在重庆沙坪坝区的大学城要建设2000套廉租房,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政府鼓励开发商为百姓提供廉价的居住之所,而不是高价的商品房。廉租房过了5年以后,才可以上市出售。这样类似的政策,在美国有非常好的先例和规则可以借鉴。政府和开发商在地产上挣了很多的钱,也应该做一些真正惠于民生的事,政府不必总换新的办公大楼,新富们不必总买法拉利新车。中国当前的地产行业的利润是其他行业的数倍,是其他国家同行业的数倍,政府和开发商让出一些利,使地产业能有一定的持续发展力,是最好的。
保民方能使地产有持续的发展力。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