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红线》
(2015-05-23 07:33:23)
标签:
育儿 |
《粉红线》
小班语言活动《粉红线》,一个看起来非常简单的故事,不知道该如何和孩子们分享。
早晨反复读过几遍,脑中只有一个大概思路,想起三年前听高老师讲这个故事时,她从容地、流畅地和孩子们一起欣赏,整个感觉温馨、自然。
带着和孩子们一起感受的心态走进了教室,我先找来一团粉红线作为活动导入。孩子们做完早操进教室,心还比较浮燥,一些孩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还找不到位置,宗老师帮忙才一个个安顿下来,而大部分孩子还处于不安定状态。我弹起摇篮曲,试图让孩子们慢慢安静,部分孩子静下来,还有几个孩子一直说话、搞笑,我跟他们个别交流让其慢慢安静,等教室里的气息慢慢宁静之后我开始了今天的故事分享。
为了引起孩子们注意,引发他们的兴趣,我藏起粉红线,用神秘地口吻说:“孩子们,我现在要给你们变一个魔术,我要变出一样东西来,请你闭上双眼,我们一起数十个数……”于是,孩子们闭上双眼,和我一起慢慢数数(数数的过程也是让孩子们安静的一个过程,也是一个让他们心向我处,凝聚心力的过程),当数到10的时候,我迅速拿出毛线团:“这是什么呀?”
“毛线”孩子们都认识。
“这是什么颜色的毛线?”
“红色”、“粉红色”……孩子们基本能确认这是粉红色,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是不简单的!
“这个毛线可以做什么呢?”尝试调动孩子们已有经验。
“做衣服。”“勾衣服。”……孩子们的思维基本集中在衣服上,也许他们只见过毛线可以做衣服的。
“除了可以做衣服,毛线还可以做什么呢?”试图让孩子们展开想像再现一些经验。
“做袜子。”“做裤子”、“做帽子”……基本还是穿戴用的东西,这就是孩子的生活经验啊。
“你知道吗?我也有一根粉红线呢!”我拿出绘本(今天这个绘本比较长,不适宜用投影仪,我也想让孩子们感受一下这个绘本与平时阅读的绘本之不同,因此,我没有用电视机)举着尽量让全体孩子看到,“我会用这个粉红线做什么呢?”
神秘的口吻吸引着孩子们,他们都关注到这本书了,我将粉红线团放在了钢琴上,告诉孩子们,这团线会找他喜欢的小朋友做朋友的,先让他在这里呆一会儿。
于是,开始和孩子们一页一页感受绘本,我用手沿着粉红线向前走,带着孩子们系蝴蝶结,女孩子们看得特别认真,她们大概没想到,毛线还可以扎辫子,跟着红线走啊,走啊,走到——鞋柜边,“我会自己穿鞋子”不仅告诉孩子们鞋带也是线,同时暗示他们,小朋友可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穿好鞋子,我们出发了,咦?线的那头还有谁啊?原来还有我的小狗呢,他叫小斑,小斑跑得很快,邀请孩子们和我一起叫:“小斑,等等我,小斑,等等我。”
跟着小斑,沿着粉红线,我们来到了游乐场,这里有好多玩具,转椅、秋千、滑梯、攀登架。于是,我们一起开始用手指玩这些游戏,我们转啊、转啊,转得头快晕了;我们荡呀荡,一会儿高、一会儿矮;我们还爬到攀登架最顶端,再慢慢爬下来;我们又滑滑梯了,先爬上去,再很快呼噜一下滑下来……我们玩得真开心啊。
这时候,我们遇到了一群小朋友,我们用粉红线,跳起了绳子,可是,跳着跳着,发生了一件事——停顿,询问的眼神看着孩子们,他们开始猜测……
“绳子断了”孩子们看到绳子。
“绳子怎么会断的呢?”我继续追问,希望孩子们能够思考。
“被狗咬断了。”这是孩子们的经验。“绳子拉得太紧了,断了”孩子们调动了他们所有的经验,猜测很有道理。
“小斑的绳子断了,它到哪里去了呢?”我翻开书的下一页,这里不想让孩子们再猜了,得调整课堂节奏,否则小班孩子不会有太多耐心继续猜了。
“垃圾堆!”孩子们一眼看出来了。
“是的,小斑找到了一个布娃娃。我也很喜欢,于是,我和小斑一起把布娃娃带回家了。妈妈帮布娃娃洗了澡,我也洗了个澡。洗澡之后,妈妈发现娃娃身上破了一个洞,怎么办呢?”留白,让孩子们看图。
“用线补”孩子们看到妈妈的动作了。
“布娃娃补好了,我好开心啊,我要把开心的事情告诉爸爸,于是我打电话给爸爸,爸爸什么时候回来呢?”孩子们期待着,并猜测着:“五一节”、“过年”、“放假”……也许这些都是爸爸长期在外的孩子,他们有这样的经验。
“爸爸终于回来了……他还给我带礼物了呢,猜猜爸爸会带什么呢?”
“巧克力”、“火腿肠”、“飞机”、“汽车”、“超人”……
“到底会是什么呢?”神秘的口吻,神秘的动作,慢慢打开书本……看到轮子、看到把要手,孩子们慢慢猜到了,是娃娃推车!
“我要推着娃娃出去玩了,我拿出剪刀剪我的粉红线,我会用她做什么呢?”边讲故事边拉着我的粉红线,一段、一段,孩子们看着短短的线思考着“做什么呢?”
“哇,这么多蝴蝶结呢。”我推着娃娃一起出去玩了。
你也想打扮打扮出去玩吗?那我这里有粉红线,拿着粉红线去打扮吧……
孩子们欢天喜地地去玩了。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