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班绘本《你的家,我的家》课堂实录

(2015-03-20 20:47:29)
标签:

育儿

中班绘本《你的家,我的家》课堂实录

课前:讲课堂规则,老师来跟小朋友看书、聊天,老师说的时候,小朋友听,眼睛看老师,你想说的时候,举手,老师不能叫出所有人的名字,但眼睛会看着你,你想说话我会看着你,叫你,你只有看到我,才知道我在叫你。我说话,你听,你想说话举手,我看着你,叫到你,你就说。

绘本《你的家,我的家》

“刚才我们唱了一首歌《家》,我们每个人都有家,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我家住三楼。”显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

“听清楚我的问题:你的家是什么样子的。”我希望孩子们说房子的结构,问题指向性很明确,而孩子没听清楚,因此,我及时重复问题,让他们的思维聚焦于房子的结构。

“我的家是三角形的。”孩子的思维沿着问题展开了。

“我家是长方体的。”“长方体是房子的什么地方?”“墙”在我的追问下,孩子明确地说出了房子的部位、名称。

“我家在五楼,长方体的。”

“有没人是不一样的?”孩子们都说屋顶和墙,我希望能听到不一样的结构,发散性思维是需要独立思考的,不人云亦云。

“我的家一楼有个店,我住在它的三楼。”“我问的是你的家的样子。”希望孩子说房子的结构。

“我家房子有门,还有一个挡着的大门,后面有小门。”孩子说到了房子的结构。没有更多答案了,于是,我们开始看绘本。

“我知道你们星期一和奚老师看了绘本《你的家,我的家》,这就是许多人的家,它们家可跟我们刚才说的不完全一样,样子跟我们说的三角形的顶和长方体的墙不一样。但是,它们有一些共同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我找到和***一样的房子。”没回答到关键。

“这些房子都共同的地方,是什么?”再次说清楚问题。希望孩子们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为,他们已经有第一次阅读绘本的经验了。

“有长方体的身体,有层顶。”会动脑筋的孩子开始回答到点子上了。

“到底还有哪些地方相同?”

“都有窗户。”

“是都有吗?我们来看看。”看每一个房子,都有窗户。

“都有电视。”这显然不一定。

“所有房子都有共同的方。我们找到了房子都有顶、都有墙、都有窗户,还有共同的吗?”

“都叫房子。”哦,小女孩说出它们共同的名字。

“有门。”

“有锁。”

“都有楼梯。”

“都有楼梯吗?”这些只有一层的就没有。并不是所有房子都有楼梯。

“有电梯。”

“不是每个房子都有。”

“烟囱。”

……

“刚才我们看了许多许多房子,虽然样子不一样,但都有共同的地方,每个房子都有屋顶、有有方方的墙壁,都有门,都有窗户。”适时小结,巩固孩子们刚建立起来的经验,是我目前课堂中努力做着的。

“人为什么都要有房子呢?我觉得没有房子也挺好啊。”希望引发孩子们的争论。结果真有两派。

“要房子。”“冰”馆里,会冷。他显然没理解什么叫宾馆。“汽车里不能住。”“不可呼吸,不可洗澡。”

“不要。”“可以住宾馆”、“可以住汽车里。”“买个房车就可以了呗。”

“要吃饭、要上厕所、要洗澡,汽车里都不行。”
“可以住船上。”“不要家,没地方吃饭。”

结论:不能没有家,宾馆要钱,汽车不能吃、洗。房车要好多人住,也不方便。

“我要起房子,首先要有什么?”

“墙壁。”

“为什么?”

“没有墙壁会被冰死。”

“要门”“没有门会有小偷进来。”

 “这是什么?”孩子们没有想到屋顶,于是看书。

“屋顶。”“屋顶,有什么用呢?”

“可以挡风雨。”

“锁,坏人进不来,鱼不被猫偷走。”

“我的房子好了。”

“还有要床。”“不能睡地上。”

“窗户”“没有窗户,看不到外面。”“门要打开才能看到外面,会冷。”

“那窗户不也要打开吗?”追问孩子,希望他们进一步思考。

“窗户是透明的,不用打开就能看到外面。”

“要楼梯。”

“楼梯一定要有吗?”

“要有楼梯。”

“不用楼梯。”

“要有楼梯”。孩子们对房子的概念基本上还是楼房,他们大都感觉房子是需要楼梯的。

“我现在建个房子,我的家里又有客厅、又有厨房、又有厕所,这样,我吃饭、睡觉都可以了。就不用到楼上了。这样可不可以?”我试图改变孩子们的看法,让他们的思维变得开阔一些。大部分孩子不同意,只有一个孩子同意。后来,还是被我说得大部分孩子认为可以了,呵呵,有点强迫别人想法的感觉。

“我们看到,房子必须要有的东西是屋顶、门、窗、锁、床、厨房、厕所,假如你要造一个很漂亮、很厉害的房子,你觉得还需要有些什么东西呢?”希望孩子们扩散思维,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多功能的房子。

“要有晒衣服的东西。”

“增加洗衣机。”

“增加洗澡的地方”

“我的房子还会有更多更多功能吗?”孩子基本想到的是家具,而不在房子的构造上,我希望他们能向这个方向思考,于是,再次提问引导。

“我的房子要有客厅。”这个孩子想到房子结构了。

“要有收玩具的箱子。”孩子们还是只想到与自己生活作息相关的物品,而非房子结构,也许这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而我的提问是超出他们的经验的,是无效的提问。

“有摄像头。”

“要有酒。”看来这个孩子的家人有喝酒的习惯。“酒可不能喝许多。”我不忘了说教,呵呵。

……

“孩子们想说的很多,你们可以设计更多的房子,用图画出来。”

“谢谢你们为我设计了一个房子。”

反思:

这节活动是绘本第二教时,孩子们对绘本理解得不错,再次谈话,我不再按部就班看书,而是试图提出一些需要孩子们思考的问题。虽然他们还不太习惯,但在我再次提醒或追问下,他们的思维能够朝向我所引的方向。但是,最后一个问题“假如你要造一个很漂亮、很厉害的房子,你觉得还需要有些什么东西呢?”我是希望孩子们的房子能有新的结构,但是孩子们基本没能想到,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我的提问本身就比较模糊,不能将孩子的思维引向“结构”,因为我问的是“还需要有些什么东西?”他们就想的“东西”了。二是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他们所接触的也就是房间里的一些设施,如果要说结构,是太难了。因此,今后虽然尝试给一些有难度的思考的问题,但一定要提得准确,提得适合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