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的历程》(二)青铜饕餮
(2015-02-06 09:49:25)分类: 经典阅读 |
读《美的历程》(二)青铜饕餮
狞厉的美
从南到北,好几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陶器纹饰都有向铜器纹饰过渡的时显特征。从总的趋势看,陶器纹饰的美学风格由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
与物质劳动与精神劳动的分离相适应,出现了最初的一批思想家,他们就是巫师,是原始社会的精神领袖。中国古代的“巫”、“尹”、“史”,是殷周统治者阶级中一批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格于皇天”、“格于上帝”,是僧侣的最初形式。
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饕餮是一种曾面纹。它们完全是变形了的、风格化的了、幻想的、可怖的动物形象。呈现给人的感受是一种神秘的武力和狞厉的美。
古代诸氏族的野蛮的神话传说,残暴的战争故事和艺术作品,包括荷 马的史诗、非洲的面具……尽管非常粗野,甚至狞厉可怖,却仍然保持着巨大的美学魅力。中国我青铜饕餮也是这样,在看来狞厉可畏的威吓神秘中,积淀着一股深沉的历史力量。当时社会必须通过这种种血与火的凶残、野蛮、恐怖、威力来开辟自己的道路而向前跨进。体现这个时代精神的青铜艺术之所以至今为我们所欣赏、赞叹不绝,正是在于它们体现了这种被神秘化了的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正是这种超人的历史力量才构成了青铜艺术的狞厉的美的本质。
好些饕餮纹饰仍有某种原始的、天真的、拙朴的美。
线的艺术
汉字是一种线的艺术。汉字以象形、指事为本源。象形有如绘画。一个字表现的不只是一个或一种对象,而且也经常是一类事实或过程,也包括主观的意味、要求和期望,也就是说,象形中也已蕴涵有“指事”、“会意”的内容。慢慢地,它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这种净化了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一般常是静止的、程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如美术字),“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中国书法是多样流动的自由美。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转折顿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解体和解放
郭沫若指出殷周青铜器可分为四期:
第一期是“滥觞期”
第二期是“勃古期”
第三期是“开放期”
第四期是“新式期”
当青铜艺术只能作为表现高度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时,实际便已到它的终结之处。人们更愿欣赏那狞厉神秘的青铜饕餮的崇高美,它们毕竟是那个“如火烈烈”的社会时代精神的美的体现。它们才是青铜艺术的真正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