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时间》课后反思
(2010-09-17 08:43: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我的健康 |
2010年9月14日
午餐时间
今天去中三班上谈话课《午餐时间》,备课中只提供了一个短短的关于小熊吃饭的故事。我深知这样的一个故事要和孩子们谈一节课,那是很难的,于是,从网上搜索资料,搜到一个《吃饭不挑食》的视频,请高帮忙从网上下载并转换了格式,拷在U盘里。
到教室先试着用了一下U盘,OK挺管用!
先和孩子们打招呼,相互认识,问了几个孩子的名字,孩子们很好奇我这个客人老师,虽然陈老师已向孩子们介绍过我,他们知道我是园长老师,不过,还是有些生疏的,相互介绍之后,慢慢进入活动。
从区角里找到一个“喜羊羊”的玩具,抱在手上,捂着“喜羊羊”的肚子,痛苦地叫着:“哟,肚子疼啊。疼啊。”孩子们被叫声吸引,并以自己的经验回答我的问题“喜羊羊为什么肚子疼?”“泻肚子、吃得太多了、感冒了、肚子里有虫子、吃了脏东西……”这些小家伙懂得还真不少。
佯装问“喜羊羊,你肚子为什么会疼啊?”,然后“听”了一会儿,给孩子们讲述了喜羊羊肚子疼的原因。孩子们听得可认真了,故事过后,抓住交集点:“喜羊羊为什么肚子疼啊?”孩子们显然听明白了故事,一个个回答:“吃东西吃得太快了、他没有细嚼慢咽。”竟有一个小男孩说出了这个词,于是欣喜地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个词。
接下来播放了《吃饭不挑食》的视频,孩子们看得很专注,播放结束后,好几个孩子说:“我还想看。”然而,我收住了,在此时提出问题:“听了故事后,你喜欢故事里的谁?为什么?”这个问题孩子们并不感兴趣,一个个议论着故事内容,也有不少举着手想说的,但是,教室里已难以静下来,我只得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孩子。
课后老师说:“今天的孩子有些兴奋了,大概因为是新老师。”
分析到后来孩子们为什么会乱,我想主要是自己对课把握得不够好,播放视频之前没有过渡好;播放结束后又犯了“说教”的毛病,要孩子们来回答问题,在孩子们提出要再看一遍的时候,我应当满足他们的要求,让他们在再次观看的过程中慢慢领悟故事的真谛:“不挑食。”这种谈话的方式显然是失败的,孩子们并没有什么收获。
今后得改进!
谈话结束时答应孩子们午餐时我去看他们,因为我感觉进餐习惯最好的培养时间应当就是进餐进行时。到了午餐时间,我真的去看他们了,孩子们正准备吃饭呢,一个孩子提出:“老师,我不喜欢吃辣椒。”另一个孩子马上说:“不能挑食,辣椒不辣,是菜椒。”说着他舀起一块青椒就送进嘴里,大口大口嚼着,很香很享受的样子,我立即表扬了他,那个叫着不吃辣椒的小家伙不说话了,也试着舀起一小块辣椒送进嘴里,尝试着嚼了两口,也许感觉并不辣,接着就将辣椒吃了下去。其他孩子见状纷纷效仿,还有的孩子舀起一块洋葱说:“我还吃洋葱呢。”估计是个平时不爱吃洋葱的小家伙,这时想表现一下自己,我也马上表扬了他不挑食,渐渐的好多孩子都将辣椒、洋葱吃下去了。还有一个小男孩儿说:“老师,我在细嚼慢咽。”呵呵,今天的谈话,看上去有的孩子不太安静,但他已经听进去了,感悟到了,现在,他们也做到了。
看来,今天的谈话活动效果还是不错的,呵呵。